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察文学>详细内容

警察文学

警察英雄就在眼前——赏析《英雄三弦琴》中的部分诗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友文 发布时间:2008-09-22 22:37:02 浏览次数: 【字体:

 

河南朱付新的《英雄三弦琴》诗集分为五辑:即《真情弥久》、《心灵之约》、《独语斜阑》、《须臾人生》、《逸怀豪气》。其中第五辑《逸怀豪气》全部是以警察为言说对象的,是献给警察、献给人民的颂歌。由于警察情结使然,故本文重点评论这一部分中的诗歌。

这一部分的诗歌大多属于叙事抒情诗。叙事抒情诗这种体裁较之叙事诗或抒情诗是难驾驭的。它不是叙事部分加上抒情部分,也不是叙事诗中插入抒情段落,或抒情诗中列举具体事例,而是两种成份有机地结合。当然,不排除一首诗中,某些诗段诗行侧重写警察,另一些侧重抒发诗人自身的感受。但是,必须得将诗内所描绘的警察形象,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融合成整体。

书名《英雄三弦琴》就是以“好警察”邱娥国、“缉毒英雄”陈新民、孤身勇救30名人质并击毙歹徒的巾帼英雄王玉荣三名警察的感人事迹为主要内容,表现了他们一心为公、舍已为人、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邱娥国当年是一名普通户籍警察,在“真情爱党、真心为民”信念的支撑下,细心照料辖区内的孤寡老人、特困户。自从他从一名军人转业到地方当上警察后,尽快适应自己的角色转换,熟悉公安业务:

“肩头重新扛起   

一种叫责任的东西”;

邱娥国一心扑在工作上,与辖区居民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呼声,全心全心为人民服务。

“以你的名字命名的工作法

 像雷锋的螺丝钉一样 

铆进这片红色的土地 

服务  这永开不败的花朵

让咱们这些老百姓

嗅出最真的馨香”

正是因为邱娥国的真心付出,才换来了老百姓的掌声,真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他是和平时代的英雄,是优秀民警的代表。就是因为他的基层治安工作做得好,当地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他所扎根的“一条名叫筷子巷的街道”,才能“ 走进中央电视台的荧屏”

王玉荣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她大义凛然,勇敢地去与“炸药包”“约会”。这种特殊情况下的“约会”是一点也浪漫不起来的。但她牢记宗旨,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克已奉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捍卫了法律的尊严,保卫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崇高的公安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为金色盾牌增加了光彩。

“炸药包穷凶极恶

杀机咄咄逼人

而你却以盾的造型

显出一种英雄的‘当量’”

就是这简短的几行诗句,为我们读者勾勒出一幅屏声敛气的画面:歹徒腰缠炸药包、手握启爆器,头戴摩托车头盔,须臾不许任何人近身,大胆心细的王玉荣机智地与犯罪分子周旋,选准时机,果断开枪击毙歹徒。

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有双重,即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艺术标准主要指语言的表现力。所谓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就是能够描绘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的语言,能够传达出复杂微妙的思想情感的语言,能够以少胜多、具有丰富意义和艺术张力且变化多端、独具个性色彩的语言。朱付新笔下的语言是情感激越充沛的,充满英雄气概。这是警察心声的展露,是多年警营薰陶的成果。

古人把诗歌之美称为“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明明白白地放在眼前,但当你想去触摸时,就化做零落的光影了。钱钟书开玩笑说,其实,我们都受了艺术形象的欺骗。文学语言具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它不会像绘画一样把事物描绘得一览无余,而是在文章中留下足够的空白,运用种种艺术手法,充分调动人的想象力和情感思维的能力。读者在品鉴这一节时,全身心投入到作品中去,“物我两忘”,巾帼英雄的形象就会赫然地立在眼前,是那样生动明晰。她那主动请缨、毫无畏惧的神态,也会进入读者的眼帘。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虽没有小说那样具有优势,譬如可以用大量的笔墨详细地描写外貌、刻画内心。但是,诗歌那特别凝练的语言,却有极强的表现力。它以尽可能经济的诗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和密度尽可能大的情思,力争做到一言穷理,两字穷形,以少总多,使情貌无遗。

短短的诗行中有大量的未定点和空白,引导我们读者从多个角度去进行建构伟岸的警察形象。如果付新兄以小说的笔法来写的话,对当时王玉荣内心的激烈斗争也是不可能穷尽的。诗歌的魅力不在语言之中而在语言之外。一首只有几十个字的小诗,却可以用成千上万的文字去诠释它,原因就在于它语言的特点是言不尽意,采取的方式是意生言外。

缉毒警察陈新民为了缉毒工作,多次抛妻别子,远离家门,放弃了数次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当人们团聚庆贺、盛装游览、幸福祥和的时刻,多多少少像陈新民似的缉毒警察风餐露宿,东奔西走,默默无闻守护着一方的安宁。

你喜欢的花很多

只有一种

你无比憎恶

它的名子叫罂粟

从此   我们看到

你犀利的眼睛

让狭路相逢的毒品

陈仓不得暗渡

因爱而恨

毒品  那是你心头

永远的疼

此节诗将一个爱憎分明、责任感、使命感极强的优秀警察给塑造出来了。凭借多年练就的火眼金睛,陈新民那职业眼神一眼就能识破狡猾的毒贩。面对毒贩,他绝不会退缩,而是勇往直前,与之进行殊死较量,因为他心中有恨,恨毒品,恨毒贩。对犯罪分子的极度憎恨,源自于对人民深沉的爱,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我们可以看到公安诗人朱付新在表达缉毒警察的爱与忠诚,愤怒和无法忍耐等多种感情因素的时候,他没有完全沉溺于感情的漩涡而无法自拔,相反他是表达得恰到好处的,这不能不使读者对诗人高超的诗歌才能、娴熟的表现技巧产生由衷的钦佩之情。

文学的魅力在于文学形象,如果人物没有个性,情感不真诚深切,作品就枯燥无味,就不会吸引人。《逸怀豪气》中的其它诗歌都是用宏大的话语,对一线警察,像刑警、交警、治安警、法医等人民警察的生活进行扫描,对他们的舍生忘死、顽强拼搏进行真诚的礼赞,构建了许许多多感人的警察形象。

《等待黎明》中的刑警一夜无眠:

匍匐于无边的黑暗

听天籁之中

自遥远而来的虫鸣

或者

其它声音

感觉静穆的背后

那不谐的音符

于是

我们渴望捕捉

以一个潇洒的招式

宁静祥和的夜色

黎明的等待

乃一种心灵的坐化

彤日辉煌

尽染一夜疲惫

此诗以其深沉而丰富的内容和艺术力量,感染和打动着读者的心。作为一名警察,本人一眼就能读出这首小诗是写警察,写警察蹲点守候的情景。品着这首短诗,眼前就浮眼出了湖北白峰在《我当刑警三十年》所描述的蹲点情景:“那才是真正的难受啊,当时天气很热,草地上蚊叮虫咬,我们不敢乱动,烟瘾上来又不能抽烟,肚子饿了更不能起身,连解小手都是侧着身体在身边就地解决……”夏天是如此,冬天呢?如果有毒蛇游来,暴雨袭来呢?……“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读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揣摹得知。我们的刑警在天气、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办案,是警察意识和职业精神使然。他们没有抱怨,没有逃避,依然用鲜血和生命铸造共和国忠诚卫士的光辉形象。

《不栖的鸽群——写给刑警队员》是这样写警察的

这是一群口衔橄榄枝

将翅膀振得山响的鸽子

侯鸟有一年一度的迁徙

而他们

三百六十五天

注定有太多的飞翔

……

    读着此节诗,不由得让我想起了20世纪初,庞德等旅居伦敦的美国诗人提出意象派诗的理论和作品,主要是要求描写上的明晰、准确和具体,表现上的浓缩简练,以音乐片语代替轻重音节。他们提倡写短诗,努力营造新奇鲜明的意象,并使之重叠对衬,如庞德的名作《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这是一种“一个意象的诗,是一个叠加形式,即一个概念叠在另一个概念之上”;具体说,就是把“面孔”与“花瓣”叠在一起。“庞德为了捕捉这样一个意象,经过一年半的思考和两度删改,把一首原长三十行的诗,压缩成现在的两行。在这里,庞德运用了一种、‘意象叠加’(Super position)的技巧,把一个意象不加评说地重叠在另一个意象之上,彼此交溶渗透,从而形成了‘语言力量的极大值点’的综合体,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一种情绪——感叹现代城市生活中那种美的易逝性。花朵的意象是这首诗的灵和肉,人面和桃花化合为一,成为诗人在霎那间思想和感情的综合体。抽去了这个意象,也就没有这首诗。意象派诗人既不是照像式地反映客观,也不是直接地表达主观,而是追求主客观在一个意象里的紧密结合。他们一方面要求意象具有鲜明坚实的形象,以约束主观感情的外溢,另一方面又要求意象渗透着诗人的思想感情,给客观事物以情和神。”朱付新是不是从中获得启示,不敢肯定,至少“意象叠加”有异曲同工之妙。

“鸽子”和“警察”叠加在一起。情感附丽于形象,形象寄托着情感。诗人们既懂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时还深刻了解将感情附丽于形象,会产生更大的艺术魅力。公安诗人朱付新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他的情感渗透到“鸽子”里面,化成警察形象的血与肉、灵与气,赋予他们以生命力,表达了对刑警的钦佩和理解。

诗歌是最凝练的文学样式。有人把文喻之为饭,而把诗喻之为酒。酒和饭虽然都是米所造,但米之精华在酒饭之中凝聚的程度是不同的。诗和文的形象同样反映生活,但诗歌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诗歌因为只能用极少的字句来抒情写景,所以只能选择最具有象征性的景象,加以勾勒。除了“鸽子”这一意象之外,《献给警察纤夫的歌》里的“剪影”,《法医印象》中的“黑暗与迷朦”等都是很好的意象。199455日《人民公安报》刊载消息:重庆市长寿县江南派出所民警周建抛妻别子,沿江追踪失窃的渔船,经数天奔波,在100公里外的下游找到了船只,身无分文的他毅然背纤拖船,逆流而上……。对此,朱付新情不能自已。这种强烈的感情既成为推动他创作的动力,又成为他抒写和表现的内容。

作为抒情写意的文学形象,意象的特点在于化虚为实,以实显虚,也就是刘勰所说的“神用象通”和“拟容取心”。 “神用象通”和“拟容取心”都是指用某种形象来表现思想感情和内在的精神。《逸怀豪气》处处借“象”来写意,表达对人警察的挚爱之情。

别林斯基强调:“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事实上,朱付新的《英雄三弦琴》中的所有诗歌都以情感作为自己始终不渝的表达对象。《逸怀豪气》这一辑都是热情讴歌警察的,差不多每个警种都写到了。作家饱含深情地写警察,旨在为警察呐喊,为警察鼓与呼,为他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同时,让人们了解警察,知晓警察的生活状态,从而理解警察,支持警察。

公安诗人朱付新远离私人化写作、身体写作,特别强调灵魂的净化、人性的完美,主张在喧嚣的世俗中求得灵魂升华和精神超越。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在这恶搞流行的当下,在后现代有市场的今天,此类诗歌也许显得不合时宜,其间所有高洁理想简直是遗世独立,不食人间烟火的,而他对理想的坚守犹如对宗教般虔诚。但是付新的诗坚持高扬主旋律,构建了一系列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对事业无比认真、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人生信仰的人民卫士。诗集的问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大力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大有裨益的。

 

注释:

刘安海 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13页。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上),130页注。

孙子威主编《文学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47页。

白居易:《与元久书》

吴中杰《文艺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74页。

别林斯基:《<爱德华·古别尔诗集>》,见《外国理论家作家论形象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74页。

430035  武汉市桥口区古田三路特1号湖北警官学院(北院)宣传部  张友文 电箱:Youwen2039@163.com电话02783497528  013971416380 

警察英雄 张友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