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长并不威风——评朱维坚的《使命》
朱维坚的长篇小说《使命》出版后反响很大,是唯一获第七届金盾文学奖一等奖的长篇小说,拍摄成同名电视连续剧,又是唯一获第九届金盾影视奖一等奖。该小说塑造的公安局长林荫可以称得上“这一个”,因为文本充分展露了林荫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文学创作,从基本表现方式来看,是语言的自由流动,而从精神体验来看,则是形象的构造和意义建构。文学具有形象性,但形象性只是文艺的初级形态,要使作品反映出生活的本质,并且有更高的审美价值,还需要具有典型性。朱维坚就是通过塑造公安局长这一典型来概括公安现实工作,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教化。
公安局长林荫即将就任清水市公安局局长,在临近清水市时,遇到一起行凶殴打案件。林荫上前阻止,却遭到歹徒的殴打。林荫依法处理,却冒出众多的说情者……彼刻,林荫才知道公安局长真不好当。由于他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像他在人大党委会议上述职报告所言:“……要对清水人民负责,为清水人民服务。如果能得到任命,我将牢记使命,履行职责,竭尽全力,忘我工作,无论前面有多少困难,我都将义无反顾,永往直前,为保卫清水一方平安,保卫清水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由于他严格履行自己的诺言,秉公执法,肩头的责任必然重大。
以大军子为首的黑恶势力与以清水市方书记为首的个别领导沆瀣一气,构筑了牢固的“统一战线”,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关系网。黑恶势力甚至还为公安局盖楼赞助一百万,收买了个别思想不坚定的警察,于是他们在当地为非作歹,鱼肉百姓,人民敢怒不敢言。面对作恶多端的黑恶势力,一身正气的公安局长不辱使命,亲自出征,举步为艰。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从此拉开序幕。“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公安局长林荫就是在这种复杂的、特殊的环境之中走马上任的,其形象也一步步地趋向鲜明、清晰。
该文本详细地讲述了一名公安局长的成长斗争史。在战争年代,真刀明枪的斗争固然轰轰烈烈,也很残酷;而在当今的和平年代,公安工作暗淡了刀光剑影,较量却更加艰巨,因为敌方在暗处,我方在明处,而且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斗争的难度可以想像。可见,考验公安局长领导能力的时候到了。针对蓝玉芹责任心不强,以致于把非常重要的证据弄丢的问题,林荫决心要给处分,甚至开除;针对赵铁军喝酒寻衅滋事甚至开枪抖狠一事也要严肃处理。林荫初来乍到,不知清水市的内幕,准备大刀阔斧地动作,幸亏方政委及时提醒他:“也不是不处理,关键是要讲究策略。现在的人观念都和从前不一样了……赵铁军出事是在老曾的时候,就因为难处理,才一直拖着,你怎么能一来就擦他的屁股呢?我理解你的心情,问题是要解决,但不能操之过急,你的局长任职还需要市人大批准,最起码在这段时间里不能着急,得罪人的事往后推一推,小不忍则乱大谋呀!”
当林荫局长同意拘留三个打人者之后,众多说情者纷至踏来,林荫坚持原则,一一回绝,得罪了许多有头有脸的人物。无形之中,自己给自己的工作造成了被动,给自己的工作制造了障碍。如果他与黑恶势力同流合污,不仅工作轻松,而且还可尽情享受荣华富贵。一身正气的他绝不趋炎附势、妥协退让,而是敢于碰硬、知难而上。在一次走访中,林荫偶然得知大桥镇有个横行不法的“偏头”,是大军子的亲信。他周密布置,在大军子的眼皮底下,将“偏头”“请”上了警车。紧接着,林荫组织了“雷雨行动”,目标直指大军子的招牌——皇朝大洒店,意外地抓住了大军子的弟弟。尽管行动干净利落,事前没有走露任何风声,但是市里的几位领导,包括政法委书记也很快找上门来说情,要求释放违法经营者,还批评说公安机关查娱乐场所对全市的经济发展不利,是破坏市里的经济建设环境。公安局长林荫依然坚持原则,针锋相对。白山地区公安局长也给他打来电话:“‘我能理解,你的心里一定委屈,可是,要从长计议,执法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时需要妥协。’他的声音低下来,‘林荫,你听着,我需要你,公安事业需要你,我不希望你是个短命的公安局长,斗争才刚刚开始。只知前进不知迂回,不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员,只是一个莽夫,你不能做这样的公安局长!’”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阻力,林荫在斗争中成熟了,学会了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如此用笔,就将公安局长这一警察形象写活了,写出了他的人生轨迹,写出了他一步步走向稳重与成熟的过程。
林荫这一典型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具有吸引和感染读者的巨大力量,以其自身的存在启迪读者,使我们读者能以新的眼光去发现警察生活,理解人性,认识自己,从而显示了一种永久的、能够激发智慧和丰富感受的艺术魅力。
以上所述还仅仅是典型人物,并不全面,还要提及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是辩证的关系。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就是很好的证明。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让它的人物在环绕着他们的特殊环境中形成。林荫就是环绕着他的典型环境中的产物。他初到清水市,不熟悉那里的情况,难能可贵的是他代表一种新生力量,代表正义的一方。在清水市这个盘根错节的人事关系中,他进行一系列动作,包括改革必然要遭到反对派的阻挠。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其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他的行动,制约其性格的发展变化。
林荫在清水市公安局内部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冲破重重阻力,使一批有工作能力的民警走上领导岗位,但林荫的得力干将秦志剑却遭到匿名信的“检举”。调查组前来调查林荫的问题,林荫一一进行澄清并说明,并情绪激动地讲述了民警们的苦处,讲了他们如何起早贪黑、夜以继日地工作,如何三年没领一分补助费,如何不能及时足额地领取工资……“林荫眼里有了泪水。他说:‘组织上如何对待我个人,我没有一点想法,可是,我希望我和民警们能得到理解,我们实在太不容易了……而且,我希望调查组能加快工作效率,尽快结束调查,做出结论,以便我们全神贯注地开展工作。’”
言为心声。“无情未必真豪杰。”“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把林荫置放在调查组的面前,让他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他交待自己的“问题”:他是如何为民请命的,如何带班子的。这样言说,不仅不做作,而且真实感强。可见,典型环境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
林荫到清水市担任公安局长以来,“英勇拼搏,排除干扰,顶住压力,努力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发案率下降,治安平稳,破案数大幅度上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但是,个中的滋味有谁知晓?公安局长自己感受非常深刻,那就是并不威风。不仅要打黑除恶,压案防事故,还要想办法筹钱。筹钱办案,筹钱为民警治病。为了筹钱,托关系找到省财政厅的处长。当事情有点眉目的时候,由于他坚持原则,不同意那个处长的朋友在清水市开赌场,于是快到手的钱又化成了泡影。为了筹钱给普通民警严德才治病,他三番五次地找公费医疗办,跑财政局,甚至找到市长那里去。除了筹钱,他还为民警黄建强的冤案多方奔走……
林林总总的细节建构一个崇高、亲民、爱民的公安局长形象,一个老百姓喜爱的人民警察形象。从他身上感受了力量和正义,让我们读者热泪盈眶,激情澎湃。
(朱维坚的长篇小说《使命》于2002年《啄木鸟》杂志第1期、第2期、第3期连载,2002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43005 武汉市桥口区古田三路特1号湖北警官学院(北院)宣传部 张友文 Youwen2039@163.com 02783497528 013971416380
2008年8月4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