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察文化>详细内容

警察文化

探索警察文化建设新路

来源:广东矫治研究 作者:胡蓉 发布时间:2007-01-16 21:48:25 浏览次数: 【字体: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不断发展进步,文化建设在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此有精辟论述:“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不再只是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而是作为一种力量元素与政治和经济紧密结合,共同推进社会进步。

    警察文化是警察在自己悠久辉煌的历史过程中,在履行职责的同时,积极创造的自己独特的行业文化,形成自己的政治理念、价值取向、精神内涵、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具有激励、约束、导向等功能,有着物质利益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核心是警察精神和价值观。而劳教人民警察则在教育矫治劳教人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警察文化。不难发现,凡是场所安全稳定、队伍建设素质高、教育矫治成绩突出的劳教场所,必定有优秀、先进的警察文化作为精神支撑,这也是马克思说的“精神变物质”这一辨证思想的很好体现。

    在当今知识化、信息化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21世纪的时代潮流,学习已经成为知识社会每一个人生存的基础,个人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以来,“学习型组织”作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泛重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扎波夫认为:“除了成为学习型组织,今天的组织可能确实别无选择。”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劳教场所,建设学习型警察组织,创新文化建设,构建警察文化建设的新路径,营造浓厚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先进的警察文化氛围,对于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高素质的警察队伍、开创教育矫治工作的新局面和实现场所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建学习型组织,积极探索新时期警察文化建设新路径应是当前劳教工作着重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切入点的警察文化建设

    学习型组织是21世纪的组织形态,21世纪最成功的组织将是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学习型组织,谁先建立了学习型组织,谁就可以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彼得?圣吉对学习型组织的定义为:学习型组织是指该组织的成员持续地发挥其能力,创造其所渴望的结果,培养新的思想形式,塑造集体的气氛。著名的管理学家罗宾斯对学习型组织是做如下定义的:学习型组织就是在发展中形成了持续的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实践大师普里姆?库马先生对学习型组织是这样定义的:能够不断加强个体和团体的能力来创造他们最渴望的绩效的这样的组织。而“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彼得·圣吉)。

    创建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警察文化,是落实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学习型社会”要求的可靠保证。创建学习型组织既是一种组织行为,又是一种管理方式,还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它包括确立警察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建立多元反馈和开放的警察学习系统;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警察组织氛围;培养警察的自我超越和系统思考能力;锻造实现共同理想目标的不断增长的警察团体学习力。

    创建学习型组织要坚持“以警为本(以人为本)”原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要求,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建学习型组织要坚持不断创新原则。通过全体民警的不断创新来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创建学习型组织还要坚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原则。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理念的培育、观念的更新、氛围的形成都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要使创建学习型组织取得实效,首要的问题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通过不断的更新观念,形成全员的学习共识。孙子在《孙子兵法?计篇》中就讲到“五事七计”首要的因素就是“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故“上下同欲者胜”。其次要解决学习理念的问题。引导全体民警树立起“学习者生存、学习者发展”的终身学习理念、确立“学习为本”、  “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创新学习”的全新的学习理念,并使学习与工作、生活融为一体,努力实现“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和“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目标,不断适应劳教工作发展的需要。

    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不是独立的,而应与警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相结合。警察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警察文化的发展过程、塑造警察文化品牌的过程,更是劳教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发展过程。警察文化建设层面应包括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理念灌输、文化设施投入、文化产品创作、语言行为规范等具体内容。其中提高整个警察队伍的文化素质是基础。劳教人民警察担负着教育矫治劳教人员、造就新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任。警察文化建设是劳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的唱唱跳跳。为此,我们不能不考虑,劳教场所的警察文化建设应当构筑在一个什么样的文化平台上,应当赋予什么样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易经》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劳教工作的主旨是“教育、感化、挽救”,亦即是“化”人的,是完成“以化成天下”的,因而也必然是“人文”的。所以,全体劳教人民警察必须增强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精神,并以此来指导和推动劳教工作的全面展开。

      要搞好警察文化建设,必须做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纠正对警察文化的模糊认识,把警察文化建设从唱歌跳舞、拔河打球的浅层次提升到人文素质全面建设的深层次上来,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来全面提升文化建设的平台。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新时期警察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本、信息爆炸的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的浪潮正推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文化等变革,劳教人民警察也无一例外地卷入到这一知识化信息化的大潮中。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劳教场所的围墙将劳教人员与社会隔绝的同时,也缩小了劳教人民警察与社会的接触面,这就造成了广大民警从总体上在思想意识方面与社会先进文化群相比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状态。一些民警缺乏危机意识和自我超越意识,有了成绩就沾沾自喜,固步自封,盲目自满,缺乏进取的动力和压力。一些民警缺乏创新意识,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对新知识、新理念,谈论的多,接受的少,应用的更少。一些民警缺乏学习意识和转化学习的能力,对劳教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无动于衷,不关注、不学习、不思考,理论素养、思维水平和工作能力长时间停滞不前。这样导致整个场所出现不重视学习、不重视理论研究、不重视知识更新、不重视创新的氛围。

    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今天,建设优秀的劳教警察文化既水到渠成,又迫在眉睫。目前,警察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警察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警察文化的内涵。我们常常见到诸如“忠诚”、“正义”、“奉献”此类的词语,这些只是贴在墙上的标语,却没有写进民警的心里,  更没有溶入民警的血液中。而民警的外在形象、豪言壮语和文体活动等也不过是警察文化的表象而已。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警察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劳教工作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加快,技术创新不断,而教育矫治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现代教育矫治,是以法治理念支撑的法治化教育;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具有社会化趋势的教育矫治;是向科学教育方向发展的教育矫治;是一项系统、复杂和艰巨的育人工程。要想跟上时代的节奏,个人需要终身学习,警察组织需要转化成为学习型组织,整个场所需要大力鼓励全体民警的创新意识和行为,始终保持一种锐意进取和不断发展的状态,营造一种“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文化氛围。在学习型组织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即L<G=D,其涵义就是:学习的速度(Learning)若慢于时代的变化(Change),必然导致淘汰甚至死亡(Dead)。未来学习主体惟一具有持久优势,就是有能力比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

    透过口号,透过行为,透过学习,形成一个共同愿景,大家行为一致,形成一个文化,形成一种力量。这个力量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在广大民警中形成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最终可以演化为真正的警察文化。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构建和谐警察文化的需要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几千年前的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阐述的道理,今天仍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形体与精神生活臻于和谐之境,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完美。和谐就是一种文化境界。和谐文化是指一个文化体系自身的内容及各种形式、各个环节之间是统一和谐、积极互动的,而不是分裂、冲突和相互抵消的。

    和谐文化只有在追求知识中才能得到强化。充满活力是和谐的重要内涵,活力从哪来?只有保持旺盛的学习力,从知识中汲取营养。要保持旺盛的学习力,就只有建立学习型组织,锻造不断增长的团队学习力,不仅能使整个团队产生杰出成果,也会使个人成长得更快。当今教育矫治对象更加复杂,教育矫治难度加大。因为他们多是多次进出劳教场所,有的甚至犯罪进过监狱,反社会心理强烈,思想顽固,反改、抗改手段多样。因此就必须加强学习型组织中个体的主体意识,通过学习激发民警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使广大民警适应工作的不断变化,自觉调整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摸索教育矫治工作的规律,这样才能在工作学习中享受和谐乐趣。 

    四、充分利用学习型组织创新警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经过几年的努力,警察文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距离先进文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按照十六大精神,不断创新,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新的生命力。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同样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没有先进警察文化的推进和支撑,没有学习型组织和文化的建立,也就不可能建立起新型的警队关系,不可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警察队伍。

    今天的创新警察文化无论从创新的层次还是创新的内容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具有理性和知识性色彩。这就要求广大劳教人民警察不仅要有创新精神,更应具有创新的知识理论素养和快速求变、快速应变的创新品质。这对广大民警的学习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使学习成为创新警察文化建设的第一需要。

    学习是一个能动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过程。创新的源泉在于学习,学习的成效体现于创新。毫无疑问,一个不注重学习新知识、不注重研究新情况、不注重探索新问题的警察,是不可能有创新力的。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就是“创造”,学习型个人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新”。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继农业社会的“土地”和工业社会的“资本”之后的又一个第一要素,知识成为价值形成的主要来源。因此,工作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的创新能力,取决于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高素质警察队伍的质与量,取决于广大民警学习力和创新力的全面提升和不断发展。

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和文化,营造一种使广大警察沉浸其中的气氛,使劳教场所成为一个以创新为指向的“学校”,使工作成为“被支付报酬的学习”,让广大民警以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为其价值观念以及在该价值观支配下形成学习的行为习惯、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将组织学习及知识从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化为有序,进而一体化为整体知识与能力,提高整个警察队伍的创新力和竞争优势。

    面向2 1世纪,警察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载体,就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警察队伍。创建学习型组织是警察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建设学习型组织可以丰富警察文化建设的内涵,深化文化建设的成果,是警察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加强警察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学习型组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将创建学习型组织与警察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切入点,全面推进警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
2、[美]  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杨硕英审校.第五项修炼一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上海三联书店,1998.
3、探寻学习型组织的真谛.http://www.Visioncentury.com/main/html/2005/0813/863.html.
4、张昭端.以十六大精神推进队伍建设和警务创新.http://www.cpnews.org/newspaper/paper—view.asp?id=429
5、于峰.试论警察文化建设的操作实践.http://www.cpd.com.cn/gb/newspaper/2004-08/20/content—328036.htm.
6、宋行.现代教育改造论.中国监狱学刊,2001(5).

警察文化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