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警察文化与警察形象塑造的关系
一个民族的生存,一个国家的兴盛,一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先进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方式和基本条件,是把人与人紧密地联系起来的精神纽带和凝聚力量。文化的功能,从根本上说,是对作为社会活动的人的不断塑造,提高他们的素质,完善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代新人。警察文化是警察组织群体在长期的警务活动中形成的警察意识形态,它是警察思想,警察职业道德和警察价值观的总和,其核心是警察的价值观。警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提高民警的整体素质,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改善公安队伍的管理和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形象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在公众心目中所确立的综合印象,即公众对一个社会组织的全部看法和总体评价。而警察形象是指人民警察给予人的直观的、具体的、形象化的总看法、印象或感受,即社会公众对警察的总体评价。警察形象应是诚心为民的公仆形象、严格执法的文明形象、爱岗敬业的良好的形象和安于淡泊的廉洁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又极大地丰富了警察文化的内涵。警察文化以一套自成体系的价值观念和规范标准,通过“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提高人、激励人、发展人”的方式,引导广大民警自觉自愿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并通过强烈的文化舆论氛围,使民警产生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行为控制,使精神变物质,产生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决定着良好的警察形象的塑造。
警察文化对警察形象塑造具有一种优化作用。人民警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通常同他们的自身素质有极大的关系。一般而言,自身素质好的人,自信心和进取心就强,比较注重高层次的追求。因此他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自我激励,表现出高昂的士气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交通警察路面执勤执法。就是为了降低交通肇事,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予以查纠;为了增强人们的交通法规意识。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除了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选准切入点对人们进行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外,交警的严格执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交警严格执法,其本身就是对执法对象宣传交通法规。严格执法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执法对象个体的交通法规意识,而且在于刺激执法对象个体之外的群体,培养社会群体的交通法规意识。因为交通法规意识的培养,外因往往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在道路执勤执法的过程中,触及到的是交通违法行为人的切身利益。其间又没有任何通融可言。此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做到让人民满意。这就要求交通警察必须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必须做到忠于职守,警容严整,举止端正,语言文明,指挥规范,严守法纪;在查纠交通违法行为时先敬礼,使用规范用语;在对交通违法行为人处罚时应当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填写法律文书规范,执法公正,公平,主动提醒交通违法行为人遵守交通法规;在依法扣留车辆时,应当提醒驾驶人妥善保管贵重物品,妥善处理随车易变质货物。只有规范交通警察路面执勤执法行为,才能使人民警察严格执法的文明形象和爱岗敬业的良好的形象,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人民警察形象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形象,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对维护党的领导,维护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警察形象塑造,必须与时俱进,保证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这就为警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警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丰富了警察文化的内涵。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临清大队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