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察文化>详细内容

警察文化

论公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作者:袁世荣 发布时间:2006-06-09 18:09:16 浏览次数: 【字体:
   公安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迎接国家教委对公安高校进行的教学评估、推进公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凝练大学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公安高校的灵魂。优良的校园文化能创造出和睦、上进的校园氛围,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对公安高校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不容忽视。

  公安高校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表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建设应以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强化“三风”建设,建设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具有传承性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使校园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一、加强公安高校的物质文明建设,形成校园的物质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其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物质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要重视提高学校物质建设的文化品味,根据公安高校教育特点、区域特点、时代特点, 吸纳中外文化的精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形成公安高校独特的文化风格。自然景观建设要达到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要求,校园人文景观的创设,要充分利用精美的雕饰、特色性的标志牌、人本化的警示语、优美的画廊、内涵丰富的文化宣传形式、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展室展牌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怡情励志,促进主动发展。 要建立健全校园特色网站、广播站、文化宣传栏,开办好校内报刊等形式的各类文化阵地。文化阵地的开办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办、主办为基础,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文化阵地还要与社区、文化团体密切联系,拓展校园文化阵地,丰富校园文化内容。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现代化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等各种功能教室,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让学生充分感受现代化的学校给自己创设的优越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从而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自觉汲取多方面的信息,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全员参与,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形成校园的行为文化

  公安高校的校园行为文化是师生文明素质的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表现在学生的文明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以及学校人际关系等方面。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影响一生的发展。再则,良好行为习惯的获得过程,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因此,要提高将来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在青少年时期就必须高度重视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干部、教师的教育行为和管理行为对学生的世界观形成、心理成长、行为养成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严格规范教师、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行为。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校园行为文化既是学校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体现。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安部下发的人民警察管理条例,积极开展“文明修身”工程,在学生中开展修道德之身、修心灵之身、修健康之身、修溢美之身、修创新之身,引导学生开展基础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美育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公安人才。要重视师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争做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广大教师严格自律,恪尽职守,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学校要依法治校,通过民主的管理,调动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及时地排除和避免教职员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统一的集体。

  三、公安高校应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校园的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学校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章办事、不徇私情,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清理和废除旨在卡、压、罚的规章制度,改进不科学的管理办法,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学校要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性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公安高校应通过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的“三风”建设上。“三风”建设包括学校的管理理念、价值观念、办学思想、学校精神等,它是校园文化中精神文化的内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学校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推动学校前进的精神力量。校风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公安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孤立的建设活动,而应把它定位为各类创建活动的集合,与各级规范化学校、各类示范学校、各级文明学校、花园式学校、绿色学校等的创建工作结合起来,把它作为提高学校管理层次,体现公安高校的办学特色,推动学校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有效载体;应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提升知识品味、文化修养及价值观念,实现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为公安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公安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迎接教学评估和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全校上下应提高认识,确保投入,采取措施,全面推进,使公安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成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公安高校 校园文化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