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察文化>详细内容

警察文化

透视警察文化的底蕴

来源:gat.jl.gov.cn 作者:李长富 发布时间:2005-02-14 11:46:53 浏览次数: 【字体:

 

    文化的兴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影响至关重要。人民警察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调和社会矛盾的重要工具之一,无时无刻不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一曲《少年壮志不言愁》激励了无数人民警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的爱戴钦佩之情,感受到了人民警察的价值所在。
阳春4月,绿挂柳梢。松原市公安局为弘扬“忠诚、正义、智勇、奉献”的吉林警察精神,举办了首届“松原警察文化节”,以此丰富人民警察的精神文化需求,讴歌人民警察在和平年代的英雄壮举,展示新时期人民警察的风采,建立、改善和密切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警民关系,意义十分重大。
   一、警察文化是强化警风建设,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的实际手段
    警风是人民警察工作、学习、生活和作风的外在表现,体现着人民警察的精神状态、工作热情以及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在新形势下,加强人民警察的形象建设,各级管理者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用至关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管理者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起着教育和示范作用。要通过警察文化,使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有一个较大的改观,这应当是警察文化的中心内容。因此,要把警察文化与形象建设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形象在警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敞开大门,虚心接受内外监督,内外监督是警察素质高低、声誉优劣、形象好坏评价的客观依据。要营造一个空间上全方位、时间上全日制的严密的监督防控体系。同时,要通过警察文化的开展,了解人民警察在实际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从优待警,保护好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为警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二、警察文化为加深警民之间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社会治安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他肩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神圣职责,就像一柄双刃利剑,当素质参差不齐的人民警察将这柄利剑挥向犯罪分子时,失之毫厘就会伤害到群众利益,就会影响警民关系,影响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参与热情。要想真正取得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我们必须抓住这次开展警察文化节的有利时机,在警务公开活动中,把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和案件处理情况等能公开的内容全部向群众公开,实行“阳光作业”。要积极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为民解忧,主动向群众征询他们对公安工作的看法和想法,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让群众满意。
    人民警察不接触群众,或者很少接触群众,人民群众便不了解或很少了解人民警察,渐渐地警民之间的关系就疏远了,感情淡漠了。从而产生隔阂,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但会贻误战机,还将功亏一匮。通过开展警察文化节,我们可以举办一次关于警察工作与生活的图片展,让群众了解在和平年代,最具火药味的公安战线,流血和牺牲最多的是人民警察;通过开展“警营一日”或“警察的一天”和组织“警民联欢”,让人民群众深入警营,“随警作战”,让群众了解人民警察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和幸福观,进而拉近警民的距离。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是公安机关立警的根本、执法的准则、力量的源泉。我们只要不断增强“以民为本”的意识,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把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和保持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作为想问题、做工作、办事情、定决策的出发点,这样就一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信赖、理解和支持。
   三、警察文化有利于提高人民警察的自身素质,丰富其业余生活
    没有文化的人民警察队伍,是愚蠢的人民警察队伍,而愚蠢的人民警察队伍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在某些人看来,似乎警察就是一个草莽、赳赳武夫,五大三粗的“衙役”。而实际上,那些给老百姓来横的民警,都是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落后分子。要提高人民警察素质,改善公安队伍形象,就必须加强警察文化建设。通过警察文化建设,提高民警的文化素养,把警察文化氛围搞得浓浓的,把民警注意力和精力引导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上来。
    繁重的公安工作和人民警察火热的战斗生活,为警营文化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从事公安宣传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有使命感、危机感和紧迫感,用我们的笔和镜头、智慧和汗水,创作出反映人民警察真实生活的一流作品,通过开展警察文化,创建“学习型”的公安队伍,在广大民警中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使人民警察的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都能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大大丰富人民警察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警察文化是确保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效载体
    警察文化活动中,要切实引导人民警察真正认清自己的职责,摆正自身位置,使其进一步明确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交付的期望,赋予的重担,公安工作的地位是党和人民安排的,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服务。要从制度规范上、竞争机制引入上、奖惩措施落实上,切实给予民警一种工作的压力、上进的推动力、焕发工作热情的活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力。
    要充分发挥警察文化的载体作用,激励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教育课堂”和举办“开门评警”和“爱民实践周(月)”活动,以此克服人民警察的自由散漫作风,戒除其虚荣浮躁之风,根除其封建衙门作风,杜绝专横霸道作风,使其真正树立公仆意识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沉下身子为民办实事,办真事,办大事。
    繁荣和发展警察文化,必须把握正确导向,弘扬主旋律;繁荣和发展警察文化,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警察文化氛围;繁荣和发展警察文化,必须使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贯穿于人民警察日常工作的始终。通过开展警察文化,我们要把人民警察的工作和生活全面真实地公布于众,让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有更多的知情权,通过多沟通、多对话,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从而使广大群众对公安工作多一份关心和支持,多一份鼓励和鞭策,建立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型警民关系。

                                   (作者单位:乾安县公安局政治处)

公安文化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