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警察文化
曾一段时间,“当警察不要多少文化”、“搞警察文化是不务实的”种种不良倾向占据着部分领导和民警的思维,致使部分警察作风简单,知识单一。有的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暴蛮横,却不能言出法随、以理服人;有的在唇枪舌剑的争辩中,答非所问或瞠目结舌;有的民警文字水平较低,书面材料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甚至有的民警在为民服务和日常生活中言语不文明,举止不礼貌,警容不严整,不能随时随地注意保持现代警察应有的良好作风,这些与“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现代警察形象是相悖的。现代警察应既会握“枪杆子”,又会拿“笔杆子”,是一个“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特殊群体。只有通过警察文化的建设,才能增强警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抒发警察对警务事业的崇敬之情,体现警察积极向上、服务社会的精神面貌。警察文化正是发挥着这种对警察事业的系统性和基础性的作用,这种作用也是一种由表及里、由外而内、潜移默化的形象塑造过程,警察文化的柔性魅力总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着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违法犯罪行为明显朝着智能性、技能性发展,现代的警察工作不单是战斗实力的较量,更重要的是智力、素质的较量,单凭工作热情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警务工作。党的“十六大”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在这一思想下,文化已不再只是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而作为一种力量元素与政治和经济紧密结合,共同推进社会进步。正是由于文化的这种特殊力量,倡导警察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民警的综合素质,树立现代警察的良好形象已迫在眉睫。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地位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警察文化”作为现代警察队伍管理中的一个崭新的领域,文化育警是一个潜力相当大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在当前法治规范、以民为本的社会里,通过警察文化建设塑造起来的警察内在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