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察文化>详细内容

警察文化

读张兆端《警察文化学》第四版

来源:中国警察网 作者:王晓琳 发布时间:2016-03-11 09:43:12 浏览次数: 【字体:

 

《警察文化学》。


  一切学问做到极深处,总要走入文化与哲学中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类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逐步走向文明、不断发展文化的历史。掌握了人类文化,也就抓住了人类自身发展的奥秘。警察现象与警察建设的历史也是如此。有鉴于此,张兆端教授自1992年起便开启了他对警察文化的思索与研究,并于1997年出版了国内首部关于警察文化的著作——《警察文化学》,至2016年2月该书第四版已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全新出版。该书以极为广袤的思维勾勒出警察文化的广度与深度,又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广涉古今中外各类警察现象,可谓是一部体系严密、品位极高的原创性警学理论著作。

  文化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本为经世致用之物,在伯明翰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学派中间得以兴起,后来又经亨廷顿等人的锐进,文化研究终于被提升到国防与战略的应用高度。而张兆端教授在1992年开始着手警察文化研究时,公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刚刚起步,人们关注的多是“实用”对策,而甚少考虑“经世致用”。对于张兆端教授而言,他所着手的警察文化研究,在当时的公安领域很少有人关注,更谈不上研究。然而在文化建设日益取得警界内外高度共识,公安机关深入实施文化育警、文化强警战略的今天,《警察文化学》第四版历经二十多年的反复打磨与修订,以崭新的面貌问世,绽放出理论的花朵与实践的光芒,不禁令人肃然起敬。一为作品之厚重精醇;二为作者之学人风骨;三为理论之实践与担当。

  “何为警察警察何为?”——这一设问初看多余,然而细究之下,却是很难简单定义的。张兆端教授的阐述很简约却也很深刻:

  “警察在本质上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社会政治文化设施”;

  “警察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警察现象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一部警察发展史,就是一部警察文化史”。

  这样的思维与表述无疑具有开创性——其所开创处在于,将警察文化这种“冷门”、“分支”学科开放到一般社会科学中来,将警察文化开放到警务实践与警察战略中来。与此同时,他又将警察文化提升到严谨的科学层面:一是将“警察”与“文化”的“隔阂”打通,以文化的视角研究警察,在警察领域内研究文化;二是将警察现象与文化置于古今联系与中西比较之中;三是系统地探索了警察文化学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警察文化学》在内容上共设三篇:总论篇、分论篇、建设篇。实际上也就是:立论篇、求证篇与实践篇。其中所论涉及警察物质文化(警察资源保障、科技、服饰、环境等),警察行为文化(警察管理、公共关系、人际、生活等),警察制度文化(制度沿革、法治、廉政等),警察精神文化(警察价值观、语言、礼仪、文艺等),警察文化关系(警察文化与文明、形象、思想政治工作等),警察文化建设(核心、战略、实质、基本方法、传播、交流、创新与现代化等)。全书以文化学的独有视角全面而细致地阐述了“何为警察警察何为?”其核心是对中国特色警察现代化建设的文化思考,这就注定了该书具有持续的生命性和影响力。

  张兆端教授是国内警察哲学和警察文化学的开创者,也是警察管理与警务战略研究方面的知名学者,其学术特色宏大、绵密、严谨、细腻,极富哲学思维;理论趋向既密切联系当下,又以战略的眼光面向未来。在《警察文化学》一书的写作中,他导入了哲学、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等成熟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警察学科的发展搭建了桥梁、注入了营养,促进了警学研究的开放性和生命性,这一点在学术研究中尤为可贵。一言以蔽之就是坚持“经世致用”。

  文化,经世致用之务;警察,经世致用之务。二者合而为一,大可裨益社稷、世道、人心,致力此道者,尤为可敬。

  相信警界有识之士,必赞同此理,而取先行者之道,如荀子所言: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张兆端 《警察文化学》 警察文化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