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文化学》:警察文化理论的一部力作
张兆瑞 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年9月第三版
新世纪警察文化建设应当由单纯开展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自娱自乐之类的浅层次活动逐步提升到警察人文素质、警察整体文明建设的深层次上来。我们既要反对警察建设与管理中的文化虚无论,也要防止重蹈“精神万能论”的覆辙。
十四年前的冬天,与山东警察学院的张兆端教授初识于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公安文化研讨会上。那时他已经涉入警察文化研究领域好几年,发表了系列文章,并携带其即将完成的警察文化学专著书稿在研讨会上发言,因此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翌年,他即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警察文化学》专著,并率先在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及其后升格的山东警察学院各类班次开设“警察文化”专题讲座课至今,并多次应邀到基层公安机关讲学及参与文化策划,可以说是警察文化理论研究与教学传播的一名坚定守望者。适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和警察文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变化,他在2002年修订出版《警察文化学》第二版的基础上,去年下半年又一次全面修订和大幅度改写,推出了该书第三版,体现了其精益求精的严谨治学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理论研究品格。
近年来,有关警察文化的论文和经验报道充斥报刊,但在全面系统地研究警察文化理论与实务方面,张兆端的《警察文化学》可谓是拓荒之作。特别是该书的第三版,内容完备,叙述翔实,观点辩证,对于改善公安机关的警察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非常值得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干部阅读学习。
坚持开放的大文化观念是贯穿该书的宗旨。作者认为,警察文化是指由处于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警察群体,在长期的警政建设和警务工作过程中,共同创造、积累、发展和享有的具有警察职业特色的物质成果、精神财富及其警务行为方式的复合体。其中,作为精神财富的以警察核心价值观念为灵魂的警察意识形态及其精神生活方式则是警察文化的狭义内涵。作者之所以坚持广义警察文化说,意在为指导警察建设与管理提供一种全新的整体性认知观念和系统化工作方法,促进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样,既能为警察文化建设找到现实的物质载体和动力,又可以避免 “精神万能论”。作者强调,新世纪警察文化建设应当由单纯开展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自娱自乐之类的浅层次活动逐步提升到警察人文素质、警察整体文明建设的深层次上来。我们既要反对警察建设与管理中的文化虚无论,也要防止重蹈“文革”期间“精神万能论”的覆辙。
坚持中外比较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该书的鲜明特色。该书全面系统地总结分析了中外警察文化理论研究的成果,并对其作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研究,为推进我国警察文化研究提供了宽广的学术背景和开放的学术观念。作者认为,警察文化研究与建设必须打破传统的部门封闭性,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加强同世界警察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增进同社会其他领域文化的多元沟通与融合。另一方面,该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注意梳理总结了中外警察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公安机关广泛开展警察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穿插剖析了不同层面的中外警察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客观地分析了我国现实警察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某些片面认识和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矫正对策,为指导公安机关警察文化建设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蓝本和资料。
从整体上看,我国传统的警学理论研究过分强调应用性,感性色彩较浓,因而其学术规范和理论形态较之其他成熟学科而言,尚不够成熟。有鉴于此,《警察文化学》在国内首次尝试将“警察文化”作为一门学科对象来对待,提出并界定了警察文化学、警察文化、警察亚文化、警察精神文化、警察行为文化、警察制度文化、警察物质文化、警察文化关系、警察文化建设、警察文化战略、警察文化理念、警察文化管理、警察文化传播与交流、警察文化创新与警察现代化等一系列概念范畴,由此构成了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虽是“一家之言”,但对促进这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无疑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我们也借此呼吁警界内外有更多的仁人志士投入到警察文化研究领域中来,以真正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从而为我国警察文化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科学的理论成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