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文化建设在公安队伍管理中的意义
警营文化作为新的警察管理理念已在国内外兴起,成为现代警察管理进步的标志之一。尽管目前国内外对警营文化有多种解释,但其基本含义是确定的,即警察机关在长期的警务工作和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并为全体民警认同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反映着某个警察机关及其成员特有的、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素质、精神以及公众形象等文化积淀,对于警察事业乃至社会发展产生一定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在公安队伍管理中有着重要意义。
-、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是现代公安管理的需要
一流的公安业绩,要靠一流的公安队伍来创造,而一流的公安队伍又必须靠科学的管理来实现。公安管理的目标就是科学地激发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公安机关要调动民警的积极性,规范民警的行为,制定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只靠这些,还需要提高民警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也就是借助民警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这些文化因素的力量。公安机关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最终要靠人来执行,只有软管理和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摒弃了“精神万能”的极左的做法,但又出现了只重视行政管理、注重物质利益而忽视人的因素,过分依靠金钱和行政手段的倾向,以致民警的自律意识下降。虽制定出了许多制度,但执行效果不甚理想。警营文化的精髓是提高民警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尊重民警的社会价值,实现以民警为中心的整体优化管理,把民警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引导到自觉地遵章守制上来,变他律为自律,这与公安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是提高公安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公安队伍有没有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公安机关是否具有凝聚力,而公安机关的凝聚力又来源于民警的共同价值观。优秀的警营文化能够打造优秀的警队,民警在优秀警营文化的熏陶下,具有坚定的信念、坚毅果敢的意志、饱满的热情、健康的志趣、民主和谐的气氛、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实现自我控制,以使公安机关在繁重而复杂的工作环境下,把全体民警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科学地组织起来,并得以充分发挥。
现代公安工作中,文化含量日益加大。公安机关战斗力固然要靠硬投入,但同时还必须靠文化的软投入,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合力。有形的硬投入是有限的,无形的软投入是无限的。在经费、装备、警察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公安机关的软要素投入越大,队伍的战斗力就越强。在公安队伍日常管理中,警察形象需要靠文化来塑造,警察的声誉需要靠文化来传播,警察素质需要靠文化来提高。
三、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是培养和塑造高素质公安队伍的重要环节
公安队伍整体素质是民警个体素质形成的有机整体,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民警个体素质的提高。警营文化理论强调把培育和训练高素质的警察放首位,只有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通、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民警,才能从根本上增强队伍的战斗力,才能有严格的执法和热情的服务,才能创造出一流的公安工作。警营文化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养人,鼓励每位民警实现“成才、建功、立业”的愿望,引导他们在艰苦平凡的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现代公安管理实践证明,随着民警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民警越来越不满足于只拼体力的简单劳动,越来越追求智能与情感相结合的充满人情味的管理方式和创造性的工作岗位。公安战斗力不仅仅取决于先进的装备、充足的经费、科学的管理,更维系于高觉悟、高智慧、高合力的民警群。在警营文化建设中,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首要任务,从日常工作生活中培养民警的过硬作风,以各种方式训练民警的各种技能,通过合理化建议活动来激发民警对公安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都可以取得良好的育警效果。
四、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是公安队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民警的价值观和行为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旧价值观的交合,既有继承弘扬,又有冲突撞击,急需积极引导。在市场经济面前,有的民警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价值取向和行为出现扭曲,贪赃枉法、腐败堕落。面对这些情况,除了以健全法制和行政手段来规范、约束民警的行为外,还必须培育良好的软环境,以文化和道德的力量来规范和约束民警的行为。警营文化的特点正是以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民警,抵制各种不良行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