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察文化>详细内容

警察文化

许昌市公安局公安文化建设:文化育警满庭芳

来源:中国平安网 作者:邢延丽 发布时间:2009-04-28 18:23:23 浏览次数: 【字体:

 

  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在给肩负着沉重工作任务的民警"减压"的同时,更好地激发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许昌公安党委领导的一个崭新课题。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持续深化发展和培育公安文化、走文化育警、文化强警之路,成为许昌公安在新时期的新谋划。2005年,市公安局开始实施文化育警战略,公安文化建设在汉魏故都蓬勃发展:第一个在全省率先组建公安文联,第一个在全省率先建成公安史馆,第一个在当地党报开办公安专版……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原历史文化深厚土壤中的许昌公安文化,异彩纷呈。

  营造一个精神家园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安机关配备的用手摇的照相座机,旧时警察使用过的各种笨重的枪支武器,一幅幅见证许昌公安风雨征程的珍贵照片……来自全省各地的民警在参观刚落成不久的全省第一家公安史馆--许昌公安史馆时,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这里收藏了许昌公安各个时期的珍贵图片和实物,真实记录了许昌公安6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再现了公安民警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的战斗风貌,让参观者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建设许昌公安史馆是市公安局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市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沉积,地处中原的许昌公安革命传统影响深远,富有中原特色的警察活动实物众多,因而建设警察博物馆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为此,市公安局派人到北京、上海等地的警察博物馆参观学习,制订了筹建方案,成立了政治部主任连炳振为主责的公安史馆筹建领导组,抽调专门人员开展征集筹备工作。

  为了搜集到凝聚警察精神的珍贵实物,负责筹建的专家民警跑遍了全省的档案馆、各基层公安机关的废旧仓库,深入民间挖掘那些早已销声匿迹却仍留在人们记忆深处的公安文物。

  凝聚了大量心血的许昌公安史馆成为具有中原特色,专门进行警察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开馆数日内便有超过3000人次的民警参观,增强了民警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传承了公安文脉,塑造了警察精神。

  "看了许昌公安史馆后,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抢救公安历史文化的紧迫性,那些正在消失的公安文化遗产原来是公安民警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乡市公安局一位民警看了许昌公安史馆后发出如此的感慨。

  许昌公安史馆只是我市公安文化建设的精品工程之一。再如跨越许昌公安百年历史、百万余字的历史专著《许昌公安志》……这些成果得益于我市文化育警战略的实施。

  文化育警是一项从精神上"从优待警"的重要举措,市公安局把文化建设作为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来谋划,用公安文化塑造警察精神。

  创作精神文化产品,是公安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市公安局以公安文联为基地,发现和培养公安文艺人才,吸纳高素质的文化人才,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使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才能,使公安文化创作迈出了新步子。
孕育一股文明之风

  走进市公安局,浓厚的公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一楼大厅以"忠诚为民、团结务实、创新发展"为主要内涵的《卫士之歌》和《人民警察誓词》大型浮雕,反映了人民警察忠诚为民的卫士风貌。在办公楼内的走廊、内室的墙壁等部位,百余幅名言警句和廉政警句,在无声地传递着警察文化,让人感受到警察精神的丰富内涵。

  市公安局依托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不断创新,更好地引导民警提高文化素质与艺术修养,营造浓厚的公安文化氛围。

  2006年10月,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公安文联,各县(市、区)公安局及市公安局各个支队都成立了分会,下设书画摄影、音乐舞蹈、文学影视3个专业分会,健全完善了全市公安文化体系。

  市公安局把全警参与作为公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群众性公安文化建设活动,不定期地组织各种征文活动,组织球类、棋类、健美操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等,在全市公安机关内普遍形成了一种崇尚艺术、追求文明、积极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的良好氛围。

  全市公安机关陆续涌现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和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翟化夫创作的散文随笔《感悟文化的力量》获得河南省首届公安文学大赛散文类二等奖,许昌市公安局表演的文艺节目在全省公安系统文艺演出中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多项作品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多名民警36次在国家、省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一些文艺专长民警也纷纷加入全国文艺社团组织。市公安局交巡特警支队曹中、田青春,东城区公安分局局长赵新、宣传处民警张燕军等4人被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艺术摄影协会吸纳为会员;12名民警被吸纳为河南省艺术摄影协会会员……

  市公安局坚持不懈地把文化育警作为提高民警文明素养的重要战略措施,不断用健康有益的警营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孕育了一股文明之风。
构建一座和谐警营

  一张张色彩斑斓、绮丽美景的摄影作品,一幅幅充满神韵的字画让人由衷地惊叹,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作品都出自民警之手。

  在东城区公安分局,有这样一群警察,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读书、摄影、收藏、写作、唱歌、打球,他们不仅是人们熟悉的威武之师,更有诗意的情怀。该局不仅有挂满精美摄影书画作品的警营文化展览中心,还有专供民警创作的活动中心,还有各种文化体育设施齐备的健身房等。

  "这里的民警大多数是年轻人,精力充沛,充满活力。我们因势利导,成立了球类协会、摄影书画协会、计算机协会等各种协会,建立了健身房、阅览室、活动中心等活动室,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活动,培养了大家的合作精神。"东城区公安分局局长赵新如是说。

  知道赵新的人,都说他多才多艺,他擅长摄影、书画等多项文艺创作。在他的带领下,该局上下充满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

  宋笑一是参加工作才3年的年轻警察,受环境的影响她也成了一名痴迷的摄影爱好者,不管是工作当中还是出去游玩,都要用相机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并和同事一起分享、一起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她感到其乐融融。该局政委杨少强说:"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但没有影响工作,反而缓解了工作的压力,提高了民警自身的素质,共同的兴趣爱好还大大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

  东城区公安分局是我市公安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我市公安机关通过加大软硬件投入,不断完善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目前,市、县公安机关已建成了篮球场、乒乓球馆、图书室、健身房、文化会展中心等活动场所,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极大地丰富了民警8小时以外的文化生活。

  从2007年开始,市公安局每年在许昌市博物馆举办一次书画摄影作品展,并评优表彰,结集印制画册。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书画摄影作品展,民警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了。市公安局每年还举办春节联欢晚会,表彰贤内助,慰问公安民警和家属,凝聚了警心,构建出和谐警营。
打造一支亲民之师

  来自全省18个地市的公安代表共聚一堂,热烈地探讨着公安文化建设。"许昌市公安局公安文化建设有两个方面值得全省公安机关学习,一是党委领导对公安文化建设的重视,把公安文化建设摆上了重要的位置;二是公安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使得公安文化根植于基层,根植于民心。"市公安局走文化育警之路的经验做法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学习。

  在抓公安文化精品建设的同时,市公安局注重公安文化的群众性与广泛性,使公安文化根植于基层,大大提高了公安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塑造了亲民的公安形象。

  今年2月16日到20日,市公安局组建的公安文化下基层慰问演出文艺小分队,风雨无阻,深入全市各县(市、区)公安机关及部分派出所等基层单位,为基层民警和群众奉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传递着祝福与关爱。

  市公安局已先后连续两年组织进行公安文化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深入基层开展慰问演出,深受广大民警和群众的欢迎。公安文化下基层活动犹如一朵迎春盛开的奇葩,它又仿佛是一个纽带和桥梁,传递着市公安局党委的关心和厚爱,连接着民警与群众。无论从基层民警的精神需求,还是从推进公安基层文化建设、密切公安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方面来说,都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特别是让公民零距离了解警营生活,感受到了警察热情亲和与多姿多彩的一面。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许昌公安文化建设不但使基层所队有了一种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良好环境,同时更有效地激发了队伍的活力,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贴近民意、寓教于乐的文化之路。亲民的公安文化建设,培育了民警求真务实的作风,公安工作效率也随之提升,群众满意率越来越高。通过文化育警,提高了执法规范化水平,民警的违法违纪率呈连年下降的趋势,进一步构建了和谐的警民关系,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仅2008年,我市公安就涌现出了以禹州市公安局神垕派出所民警张建国和市局指挥中心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典型,先后有20个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142名民警分别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2006年,我市公安工作以93%的群众满意率在全省领先;2007年在两次行风评议中我市均位居全省第二;2008年我市公安机关的群众满意率位居全省第一。

  在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对警察的素质、能力与工作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市通过文化育警提升公安民警服务民生的软实力,回应了群众新期待,使人民警察的形象变得更加可亲。 (许昌市公安局宣传处 )

许昌市公安局 公安文化 文化育警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