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留住永恒--警察摄影家王崇岩
王崇岩是一位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的警察摄影家。一年前,我曾专程从省城哈尔滨赶到大庆,参加了他的追悼会,那悲痛的场面让我泪眼模糊。他已经去了,这是一个铁的事实,但是重读他的报道,凝视他的摄影作品,我分明感到他还活着,而且还将继续地活下去。
同王崇岩结识,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陪同《法制日报》的记者老张到大庆采访打击盗抢油田物资犯罪活动的有关情况,刚刚担任大庆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助理、具体分管该市公安宣传工作的王崇岩负责接待我们。虽然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但他俨然像一个老朋友一样,热情友好,不辞辛苦地每天陪我们到油田采访,晚上还常常在宾馆为我们介绍各种情况,直到深夜才回家休息。第二天一早又赶到宾馆安排我们的早餐。那些天里,他总尊称我为老师,见我有些不好意思,他深情地讲述了一件往事。那是他参加公安工作不久时,所在的分局侦破了一起刑事案件,他写了一篇侦破通讯,不知怎样处置好,听有人说我是从大庆走出去的,便将稿件直接寄给了我。那篇稿件很快在我编辑的公安刊物发出了,这使他很受鼓舞,也坚定了他从事公安宣传的信心。这件事我早已没有印象了,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个公安报刊的编辑,都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没想到他还始终铭记在心。
那次采访之后,我和崇岩便成了好朋友。我对他的人生经历,也有了一些了解。知道他196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兰西县的农村,经过在困难中不懈的努力,1983年考入大庆警校,毕业后当过派出所民警、分局政工干事、科长,最后又被选调到市局,成为一名业务过硬的宣传干部。
从此,我们多次相见,他的热情、诚恳、朴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始终不知道他还有摄影的爱好。直到有一天,大庆市公安局宣传科长给我打电话,说想在我办的刊物上宣传一下王崇岩,我才惊奇地知道王崇岩的摄影还小有名气。他的摄影作品已经多次见诸于《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摄影世界》《人像摄影》《摄影之友》等报刊。而且他还多次获得摄影奖。仅2000年就在国际国内获奖37次,其中有些奖项在国内外是很有影响的。我知道王崇岩的工作一直非常繁忙,他的摄影应该是业余爱好,但却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实在是不容易。果然在后来朋友写他的报道中,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他那种不倦的追求、探索、钻研精神:为了拍冬天的雪景,他大年三十放弃同家人的团聚,冒着高寒来到几百公里外的“雪乡”,在冰雪中一蹲就是几个小时;为了拍丹顶鹤,他放弃假日难得的休息,在鹤乡———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沼泽地里连续奔波好几天,刚买的新皮鞋硬是跑烂了;为了拍到石油工作战胜井喷的雄壮场面,他驱车急驶百多公里,中途汽车撞到了电线杆上,为了不失去拍摄的机会,他弃车打出租车赶到现场,终于拍出了后来的获奖作品《铁人》。从崇岩身上,我分明感到了一种追求艺术的不懈精神!我没有理由不尽快安排这样的报道。
我同崇岩最后一次见面是2002年年底,省厅在大庆召开公安机关正规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已经担任大庆市公安局后勤处处长的王崇岩是当时最忙的一个人,整个会议的后勤保障都由他来负责。会议期间,我们几次见面都匆匆忙忙,没有时间坐在一起交谈。在我后来见到的会议期间参观活动的照片中,多处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谁也没有想到,那会议后没多久,崇岩就住进了医院,被无情地确诊为癌症,并且已是晚期。当人们正沉浸在2003年国庆长假的愉悦中时,他悄然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深受的公安事业和摄影艺术。
在王崇岩病逝一周年之际,友人送给我一本《血鉴———王崇岩采访百名死刑犯纪实摄影集》,这是崇岩去逝后,黑龙江省公安厅宣传处、大庆市公安局以及他生前的一些朋友帮助整理出版的。翻阅着那一张张崇岩用心血和汗水留下的照片,我坚信崇岩用镜头把生命化为了永恒!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