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警察摄影及其教育(下)
二、对我国警察摄影教育的改革建议
摄影是一门技术,是一种图像记录语言,也是一种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相交融的载体。纵观这些年来我国公安院校的摄影教学,虽然摄影作为刑事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被纳入课程体系,在警校,无论是中专、大专,还是本科教育中一般都开设有刑事照相课程。从对摄影基础知识的普及来讲,公安院校在这方面是其他院校所无法比拟的,包括在拍照和冲洗技术的实习方面,做得也都比较好。
但是,由于我们的警察摄影观念的狭窄与落后,使我们的警察摄影教育还存在很大盲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摄影功能的认识不够。在警察院校的刑事照相课教学当中,摄影只是被当作刑事技术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看待的。基于这样单一的理念与目标,摄影在警察院校的教育当中被变成纯技术的、机械地记录影像存在的方法。警校学生对于摄影的认知理念与掌握上也仅仅是一种刑事技术而已。其实,这方面存在很大的盲区。众所周知,我们的警察教育培养目标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掌握现代公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这里面,警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多层次的,其中两个关键问题,就是对警察文化知识结构的构造和警察素质的培养。对于这两个方面,好的到位的摄影教育是可以起很大作用的。而我们现在的警察摄影教育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能很好地实现这样的教育功能。
摄影在当今的文化科学知识当中,它既是一种科学技术,更是一种语言,还是一种思想文化和科技的载体。如果我们要想提高我们警察教育的整体效能和警察文化内涵与外延,我们就应该站在警察教育的更高层次培养目标和警察文化丰富与发展的载体上来重新审视和调整我们的警察摄影教育理念和内容。在当今社会公众往往把外语和计算机看成是现代知识(分子)的基础和基本技能,好像不懂外语和计算机的人就如同文盲一样。笔者认为,摄影跟外语和计算机拥有同等的重要、同样的地位。因为摄影更是一种没有国界且无法用文字和口语语言所替代的视觉(图像)语言,而且整个摄影的技术层面要解决的问题跟计算机是一种现代技术手段是一样的。这应该是对摄影功能的真实而清晰的认识,应该是非常正确非常到位的。现实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许多人还没有具备这样的理念,也就没有像重视外语和计算机一样重视对摄影的教育和掌握,这-点在警察摄影教育方面也基本如此。
2.警察摄影教材单一、落后、不完备。现在的警察院校所使用的摄影教材基本上只是刑事照相而已,而且在教材的层次与专业区别方面差别不大,缺少完整的警察新闻、警察艺术、警察纪实摄影方面的内容。这种缺少表面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专业方向问题,实际上也包含着深层次地对警察摄影的理念问题,也包含着对警察教育目标的如何实现(何种方法、何种程度、何种目标)问题。通俗地讲,由于我们目前的警察摄影教材只有刑事照相,所以我们的学生只会把照相机作为刑事照相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包括这种摄影教育所产生的结果)我们的学生也变成了只会刑事照相的工具,只具有这样的摄影理念,而失掉了对摄影作为技术、工具、语言和载体的多方面认识与使用。如果我们站在提高我们警察队伍的思想文化修养维度上,站在更好地实现警和影响警察(摄影)教育的效能上来看,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反省的。
在警察摄影教材方面,笔者并非完全反对目前的这种一本刑事照相教材垄断警校所有层次、所有专业的局面,只是从改革与发展的方面来讲,认为我国的警察摄影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版本。既有以传统的刑事照相为教材,也可以有警察新闻摄影、警察艺术摄影、警察纪实摄影的这种专门教科书,以适应非刑侦刑事技术专业的学生,比如公共关系与文秘、治安学、公安管理等专业。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编写包括警察实用摄影、警察新闻摄影、警察艺术摄影和警察纪实摄影的通用教材作为警察教育公共教材,当然教材使用时,各个专业的学生根据教学大纲也可以有所取舍。
在教材方面,还有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警察摄影教材图片过少,印刷粗糙。摄影是一个图像视觉技术(艺术),它不是抽象的文字表达所能全部揭示的,对于学摄影的人来讲,图片可能更直接更鲜活,这方面我们的警察摄影教树很落后,非常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3.警察摄影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的素养是影响教育水平和学科研发的重要条件。就我国目前的警察摄影教育的师资情况来看,结构有很大的不合理性,成分单一,缺少复合性。目前我国公安院校的摄影教师,大都是属于教刑事照相的教师。这些人对刑事照相以外的警察新闻摄影、艺术摄影和警察纪实摄影缺乏理论研究和摄影实践。教师如果在这方面都有先天不足的话,那么教学活动也自然就是"营养不良","发育不全"。所以要想改善这方面的状况,一个是我们现有的摄影专业教师对全面摄影理论意识的觉悟和学习、研究、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举办专门的学习培训师资班。再一个就是选调一些有警察新闻、艺术和纪实摄影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人员充实到警察院校摄影师资当中,来改善警察院校摄影师资的构成结构,来促进全面地素质型的警察摄影教育教学活动,并带动全方位的警察摄影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4.实习实验条件有待完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摄影是以照相器材、各种附件和冲印暗房设备等器材为基础的。摄影技术的发展进步,跟相关器材设施的改良是有直接影响的。摄影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技术(与艺术)。就目前我国警察院校在摄影实习实验条件方面来看,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不利于提高师生研究和学习的地方。比如摄影器材附件的稀少,彩色冲印方面的空白,特种照相,以及数码摄影器材空白等,这些都成为制约和影响警察摄影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问题,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尽快完善的。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浪潮,面对信息化的社会,面对读图时代的来临,面对提高警察专业水平的时代要求,面对法制社会对警察素养的高要求,面对警察文化发展的历史重担,面对未来警察事业的历史记录,我们有责任全面深入地认识到警察摄影的全部内涵与外延,并通过我们对警察摄影教育的改革来使其步入健康成长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夏放.摄影艺术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2]徐忠民.新闻摄影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3]〈美〉Arthur Rothsterin.李文吉译.纪实摄影[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
本文发表于<<政法学刊>>2001年第6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