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学生公共关系教育刍议
[摘要] 以传播和沟通为手段来影响公众的公共关系,在社会实践的很多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在公安教育中尚属空白。时代发展要求我们在对公安院校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培养他们的公关素质,加强公关教育。
公共关系随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关注和重视起公共关系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发展。公共关系强调“公众至上”,强调“沟通与交流”,主张社会组织的一切行为都应立足于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求,不断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热忱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我们的社会管理人员若具备了这样的观念,也就具备了强烈的公仆意识,他们便会自觉地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而唤起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和决策的巨大热情。公安机关作为一个治安行政管理机关,一贯坚持走群众路线,实际上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其不谋而合。那么作为公安院校,我们所培养的是预备警官,学生参加工作后从事的也是公安工作,就必须为将来从事的工作做好准备,把公共关系学应作为一个重要教育内容来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公关教育进入公安院校的课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公关作为一种现代管理职能和策略,现代交往观念和方式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它也应该走进我们公安院校的课堂。这是因为:
(一)进行公关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民警察意识。
每个刚入校的公安大学生当穿上崭新的制服时,都有一种骄傲的自豪感。但这只是一种很纯朴的,自我感觉与众不同的表现,它更侧重于个人外形之美。而当我们以公关意识中的形象意识加以引导的话,他们就会知道人民警察的形象不只是在表面,更在内涵。警察的高大光辉形象寓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中,寓于严格依法办事、寓于除恶安民、寓于无私奉献精神当中,只有这样,才会使作为一名警察的骄傲和自豪保持永远,同时多个警察个体的良好形象的结合也就形成了整体上的公安形象。这其实正是公安公共关系教育的中心,它应该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公安教育中,最终目的树立公安形象,形成人民警察意识。
(二)公关教育可以使公安大学生掌握公安工作的方法。
公安公共关系与普通企业公共关系不同,它属于政府公关的范畴,目标是谋求公众的好感、了解、信任和支持,为政府工作创造“人和”的条件。俗语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公安公关就是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得到群众的合作,和群众建立友好关系,提高群众的治安意识、法律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实现公安工作决策,推动公安政策实施,以此促进公安任务的完成。在专业工作过程中,治安、交通、刑侦、出入境等各项专业工作都离不开警察与群众的接触。如警务公开、与群众协商对话、要求派出所民警走访群众等系列活动。通过上述公安公关活动,促进了警民关系的改善,有效地抑制和预防了犯罪的发生。实践证明,与群众建立良好关系是我们公安事业成功的保证。如果公安大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公共关系这门科学,以警察美誉为目标,以真诚为信条,以沟通为手段,必然能使工作得心应手,应付自如。我们的公安教育内容,正应该加强和突出公共关系的教育,以便使公安大学生掌握公安工作的方法。值得检讨的是以往在教育过程中突出了打击犯罪的一面,只是强调了公安的武装性。时代发展趋势告诉我们,公安更需要发动、组织群众,需要群众的支持和协助。这是我们公安教育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领域。
(三)公关教育可使公安大学生在以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越来越严峻的分配形势告诉我们,公安大学生在未来毕业分配时面临考验。现代的社会是个开放、竞争的社会,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谁就取得了胜利。事实上进入公安系统不是公安院校毕业生的一家之地,公安专业教育的局限性使我们在知识层面上缺少竞争力,但我们可以展示自己所长的一面。而要充分、有效地展示自我,表现自己的才华,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表现自己胜任某项工作。公关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此类内容的教育,那么学生在竞争中做足准备,临场时则会有条不紊,从容谈定。
(四)公关教育有助于公安大学生个体发展。
无论是学生在校期间还是毕业工作后,都无时无刻地面对各种社会关系。如果缺乏公关意识和能力,很难想象他会与同学、同事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很难想象他能为自己的组织和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没有公关意识和一定的公关能力,一个人是很难全面发展的。而公关教育对培养一个学生的开放和平共处竞争意识,陶冶情操和美化心灵都有一定的意义。
总之,很多在校的公安大学生都认识到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知识重要,但学会如何“做人”更重要,为使学生到社会上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避免有挫折感和失败感,公关教育是必须进行的。
二、进行公安公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公安院校中进行公关教育,必须先使教师对公关有正确认识,以及对公关教育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重视。有些老师认为公关是很浅显的东西,随便练一练就可以拿出去见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应该把它作为一门科学,系统研究并突出教育功能,使之成为一门与公安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技能课。
(一)发挥主课堂教育优势进行公关教育。
传统教育中,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没有一门课系统地讲授学生怎样与人打交道,公安教育中更是缺乏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应该专门开设公共关系课,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可以系统地讲授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公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公共关系的基本常识。通过系统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公关原理,树立公共关系意识,懂得运用一些实用的社交知识和技巧,这对于他们踏入社会和开展工作是帮助很大的。
(二)进行多种多样的模拟演练。
第二课堂建设是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其它大学如火如荼地搞着艺术节、礼仪大赛的情况下,公安院校也不应甘于寂寞,而应结合公安特点开展活动。如搞警容风纪表演,就可表现我们为何要注意外在警察形象(警容风纪),既从活动中明确要求,又使学生了解为何如此。还有进行即兴演讲,可设想在以后具体工作中如何克服群众不配合的情况来进行(假想情境)。再如进行法制宣传,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可以告知千家万户,是集体开会,还是逐门拜访?只要我们认真构思,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开展多样的活动,学生是会全心向学的。
(三)改革学生管理制度。
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在各公安院校的学历教育中都采取军事化或警务化管理制度,进行一日生活制度和严格的请销假制度等一系列具体的管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军事素质无疑是有很大作用的。但在客观上束缚了学生的行为,减少了学生与外界的接触,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进行公安公关教育则必须要求学生大量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因此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应本着解放思想、适应时代需要的精神去对现行的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总之,公关教育在整个公安教育中尚属空白,如何培养公安大学生的公关素质还是一项比较重的任务,这需要我们大力宣传,认真研究,以求真正使学生受益,进而为整个公安工作服务。
公共关系随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关注和重视起公共关系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发展。公共关系强调“公众至上”,强调“沟通与交流”,主张社会组织的一切行为都应立足于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求,不断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热忱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我们的社会管理人员若具备了这样的观念,也就具备了强烈的公仆意识,他们便会自觉地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而唤起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和决策的巨大热情。公安机关作为一个治安行政管理机关,一贯坚持走群众路线,实际上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其不谋而合。那么作为公安院校,我们所培养的是预备警官,学生参加工作后从事的也是公安工作,就必须为将来从事的工作做好准备,把公共关系学应作为一个重要教育内容来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公关教育进入公安院校的课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公关作为一种现代管理职能和策略,现代交往观念和方式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它也应该走进我们公安院校的课堂。这是因为:
(一)进行公关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民警察意识。
每个刚入校的公安大学生当穿上崭新的制服时,都有一种骄傲的自豪感。但这只是一种很纯朴的,自我感觉与众不同的表现,它更侧重于个人外形之美。而当我们以公关意识中的形象意识加以引导的话,他们就会知道人民警察的形象不只是在表面,更在内涵。警察的高大光辉形象寓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中,寓于严格依法办事、寓于除恶安民、寓于无私奉献精神当中,只有这样,才会使作为一名警察的骄傲和自豪保持永远,同时多个警察个体的良好形象的结合也就形成了整体上的公安形象。这其实正是公安公共关系教育的中心,它应该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公安教育中,最终目的树立公安形象,形成人民警察意识。
(二)公关教育可以使公安大学生掌握公安工作的方法。
公安公共关系与普通企业公共关系不同,它属于政府公关的范畴,目标是谋求公众的好感、了解、信任和支持,为政府工作创造“人和”的条件。俗语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公安公关就是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得到群众的合作,和群众建立友好关系,提高群众的治安意识、法律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实现公安工作决策,推动公安政策实施,以此促进公安任务的完成。在专业工作过程中,治安、交通、刑侦、出入境等各项专业工作都离不开警察与群众的接触。如警务公开、与群众协商对话、要求派出所民警走访群众等系列活动。通过上述公安公关活动,促进了警民关系的改善,有效地抑制和预防了犯罪的发生。实践证明,与群众建立良好关系是我们公安事业成功的保证。如果公安大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公共关系这门科学,以警察美誉为目标,以真诚为信条,以沟通为手段,必然能使工作得心应手,应付自如。我们的公安教育内容,正应该加强和突出公共关系的教育,以便使公安大学生掌握公安工作的方法。值得检讨的是以往在教育过程中突出了打击犯罪的一面,只是强调了公安的武装性。时代发展趋势告诉我们,公安更需要发动、组织群众,需要群众的支持和协助。这是我们公安教育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领域。
(三)公关教育可使公安大学生在以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越来越严峻的分配形势告诉我们,公安大学生在未来毕业分配时面临考验。现代的社会是个开放、竞争的社会,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谁就取得了胜利。事实上进入公安系统不是公安院校毕业生的一家之地,公安专业教育的局限性使我们在知识层面上缺少竞争力,但我们可以展示自己所长的一面。而要充分、有效地展示自我,表现自己的才华,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表现自己胜任某项工作。公关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此类内容的教育,那么学生在竞争中做足准备,临场时则会有条不紊,从容谈定。
(四)公关教育有助于公安大学生个体发展。
无论是学生在校期间还是毕业工作后,都无时无刻地面对各种社会关系。如果缺乏公关意识和能力,很难想象他会与同学、同事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很难想象他能为自己的组织和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没有公关意识和一定的公关能力,一个人是很难全面发展的。而公关教育对培养一个学生的开放和平共处竞争意识,陶冶情操和美化心灵都有一定的意义。
总之,很多在校的公安大学生都认识到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知识重要,但学会如何“做人”更重要,为使学生到社会上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避免有挫折感和失败感,公关教育是必须进行的。
二、进行公安公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公安院校中进行公关教育,必须先使教师对公关有正确认识,以及对公关教育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重视。有些老师认为公关是很浅显的东西,随便练一练就可以拿出去见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应该把它作为一门科学,系统研究并突出教育功能,使之成为一门与公安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技能课。
(一)发挥主课堂教育优势进行公关教育。
传统教育中,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没有一门课系统地讲授学生怎样与人打交道,公安教育中更是缺乏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应该专门开设公共关系课,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可以系统地讲授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公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公共关系的基本常识。通过系统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公关原理,树立公共关系意识,懂得运用一些实用的社交知识和技巧,这对于他们踏入社会和开展工作是帮助很大的。
(二)进行多种多样的模拟演练。
第二课堂建设是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其它大学如火如荼地搞着艺术节、礼仪大赛的情况下,公安院校也不应甘于寂寞,而应结合公安特点开展活动。如搞警容风纪表演,就可表现我们为何要注意外在警察形象(警容风纪),既从活动中明确要求,又使学生了解为何如此。还有进行即兴演讲,可设想在以后具体工作中如何克服群众不配合的情况来进行(假想情境)。再如进行法制宣传,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可以告知千家万户,是集体开会,还是逐门拜访?只要我们认真构思,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开展多样的活动,学生是会全心向学的。
(三)改革学生管理制度。
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在各公安院校的学历教育中都采取军事化或警务化管理制度,进行一日生活制度和严格的请销假制度等一系列具体的管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军事素质无疑是有很大作用的。但在客观上束缚了学生的行为,减少了学生与外界的接触,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进行公安公关教育则必须要求学生大量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因此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应本着解放思想、适应时代需要的精神去对现行的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总之,公关教育在整个公安教育中尚属空白,如何培养公安大学生的公关素质还是一项比较重的任务,这需要我们大力宣传,认真研究,以求真正使学生受益,进而为整个公安工作服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