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大学学校召开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讨论会
按照2005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总体部署,公安大学先后组织开展了校内外调研、专家前期论证等活动,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在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全校教职员工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论证工作之中,围绕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公安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设置等问题,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扎实推进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9月22日下午,校党委书记、校长程琳在木樨地校区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2005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副校长李健和、刘舒和教务长郝宏奎出席会议,教务处等单位有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认真分析了公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围绕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出现的各种认识和意见展开了广泛充分的讨论。会议认为,在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秉承服务公安宗旨,培养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为公安机关培养人才是公安大学立校办学的根本,学校必须突出公安特色,没有公安特色,公安大学就没有生命力。因此,在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使我校学生具有“忠诚可靠、业务扎实、敢于创新、精于实战、一专多能、作风优良、身心健康”的鲜明特色和优势。
二是突出公安专业教育,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特色的专业教育是公安大学学生具有的竞争优势。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必须突出公安专业特色,突出专业技术支撑点,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发展后劲,着力解决学生毕业后“干什么”、“能干什么”问题。在课程设置上,要统筹考虑通识课与专业课、公安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但更要突出专业基础和专业性。
三是兼顾第一任职需要,合理安排公安基础课程。考虑到我校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公安基层,为使学生第一任职能够适应多种基层实战岗位的需要,各专业在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中,应合理设置公安基础课程,在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教学环节中加强学生第一任职能力的培养。
四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重视大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是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各专业在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要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在通识课程设置上,要重视学生人文科技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重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但也不能太宽泛,要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序衔接,相互结合,在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中体现公安特色。
五是紧扣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要把公安大学学生应具备的“七个特色和优势”融入其中,要与课程改革同步推进。各专业要科学构建课群,明确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目标要求,注重课程内涵,根据专业需求优化课程门类和课程内容,合理设置课程学时和确定教学大纲,坚决杜绝因人设课。各专业要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训教学,明确校内和校外实践的功能和目的,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活动。
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程琳作了讲话。他指出,本科培养方案关系到学校推进教育改革和建设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学校能否凝练出公安特色和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对于学校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抓紧、抓实、抓好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为此,他强调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要突出特色,科学谋划。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使学生真正掌握公安业务知识和技能,具备公安实战工作能力,是公安大学立校之本、兴校之源,也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学校长远发展的要求。本科培养方案是决定学校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根本大纲,因此,校属有关单位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论证,紧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立足当前公安工作实际需要,加强公安专业教育,突出公安特色,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科学规划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二要区分情况,分类安排。修订工作应充分考虑各专业的特点,根据专业需求和特色,通过合理设计专业课,解决各专业的特色、专业技术、专业能力的问题。要有区别地设置通识课和公安基础课,特别是公安基础课的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等,要根据专业面向的公安业务工作性质,有所区别和侧重。比如,有的专业学生将来更多地从事现场执法工作,相应要多开设一些警务技能课程;工科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可能涉及一般性公安工作知识不多,类似公安学概论的公安基础课就需要加强。
三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要认真研究分析2005本科培养方案的优点和不足,认真了解和吸收普通高等学校和兄弟公安院校的长处,取长补短。要本着突出两个优势的思路,即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突出公安特色优势,相对于兄弟公安院校突出“厚基础、宽口径”的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比如,可以考虑在部分通识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一些具有公安特色的相关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在公安机关进行实(见)习,在第一学年提前开设部分公安基础课程及培养学生公安实务工作能力的课程,使培养方案更加突出应用型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四要关注前沿,按需设课。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要密切关注公安工作发展的前沿领域,研究创设或增设新课程,比如,根据公安工作信息化发展,各专业在公安基础课中,可以考虑增加公安情报学、公安信息系统应用等课程。结合毕业生第一任职需要,可以考虑增加警务心理学、公安群众工作和公安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为适应学生参加公务员职位考试需要,可以考虑开设有关辅导课程,通过加强第二课堂教学和布置必读书目等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各专业课程设置要以突出专业特色、公安特色和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为第一原则,根据课程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学时,决不能因人设课,也决不能因没有教师而不设必要的课程。要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校内外实践、实训课程要明确目的,严谨设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基础设施的作用,能在校内授课的实践课程一定要在校内完成。
五要端正教风,促进学风。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是培养方案有效运行的有力保障。广大教师要从对学校和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从对党的教育事业和对人民负责的角度出发,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切实让学生学有获、学有所用,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风。要科学设计安排培养方案各个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的考核,认真落实淘汰制,使学生学习具有竞争压力。同时,要采取综合措施,通过在校本科生辅修第二学士学位课程,选送优秀本科生攻读我校硕士学位等办法,以多种方式,形成“组合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