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围绕“四个能力”建设 进一步提高特色办学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在观摩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汇报演练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国公安机关要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公安院校如何紧密围绕“四个能力”,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是培养公安机关急需的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所在。2004年底,我随公安部第七期高级警官研修班到英国研修学习。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交流,特别是近期围绕公安院校“四个能力”建设进行了广泛调研,得到了很多的启示。现就公安院校在贯彻落实“四个能力”建设,提高办学特色方面谈几点想法。
一、当前公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公安院校现行的教学模式,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脱离地方高校开展普通学历教育的框架体系,没有形成鲜明的公安教育特色;成人教育培训还没有脱离公安学历教育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体现公安成人教育培训规律、因材施教的特色;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着与本科教学拉不开层次的现象。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的关系还没有理顺,学科专业建设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在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方面,还存在理论脱离实际、教学训练脱离实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简单的现象,宏观层面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微观层面的单科课程建设工作还存在不足。
二、以特色教育立校,大力加强公安教育训练工作
公安院校是培养公安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人才的基地,如何采用合理的、适用的办学模式以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是公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立足于公安特色,开展特色教育是公安院校的根本出路。
公安院校要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体现自己学校的品格。这次在英国布莱希尔警察学院研修,感到该校办学紧密围绕警察培训这一特色展开,既有战略问题,也有战术问题;既有专业业务,也有理论研讨,浅到一招一式,深到研究绩效能力问题,都有具体的培训。
培训要有针对性,如在职民警培训,他们职位不同、身份各异,要使他们真正学有所得,首先必须根据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警衔晋升班、专业证书班所讲授内容要各成体系,不能把给本科生讲授的内容搬到成教的课堂上。其次,要把所讲授内容,以专题形式贯穿起来,多研讨,多开选修课、学术讲座,把教和学结合起来,同时要把新技术、新方法、科研最新动态介绍给他们。还要建立大要案报告制度,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破案后要及时形成报告,把犯罪过程、侦破过程、经验、教训反馈给他们,启发他们。
三、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大力开拓新兴学科
警务情报工作应该在警务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英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西方国家,情报主导警务工作的理念被牢固地树立起来。实践证明,正确的情报信息是案件侦查和打击违法犯罪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还刚刚起步。我们应该克服把情报信息工作神秘化、部门化、地方化的倾向,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把情报信息工作提高到主导警务工作的地位。还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权威性的情报信息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形成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和各警种之间一体的情报工作网络,加强情报信息库建设,共享情报资源。同时公安院校要设置公安信息情报专业,组织人力、物力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建设一个情报信息工作的大平台,提高情报信息研究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公安工作大局。
与设置公安信息情报专业一样,公安院校还要随时关注公安一线的实际需要,大力开拓新兴专业,积极寻找新的学科专业生长点,在反恐怖、国内安全保卫、警务指挥、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等领域加大作为,直接为公安实战部门服务。可以说,开拓新兴领域,发展新兴专业,是公安院校发展壮大的生命线。
四、坚持“科研强警” 战略,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公安院校是公安机关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实施部党委“科教强警”战略的生力军,因此,公安院校必须要加大科研投入,贯彻落实《全国公安机关2003—2008年科技强警工作规划》,切实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要加大科研力度,贴近实战开展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解决人体痕迹的检验问题,尤其是潜在痕迹的显现、现场足迹的利用,书写时间的分析判断等。要与公安实战部门建立一种科研工作快速反应机制,要围绕刑侦工作的重点难点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引入以课题为中心的新型科研体制,推进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五、坚持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安排的灵活性
在英国布莱希尔警察学院研修时,感到他们教学活动多种多样,课时依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教员大都是实践经验丰富的从实战部门退下来的办案专家,他们的教学方法、方式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根据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公安专业人才的目标,科学构建有公安特色的教学训练模式。要构建学历教育与警察职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教学训练课程体系。要加强警察职业能力的训练,夯实学生的法律基础、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强化学生的侦查能力、办案能力和创新适应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一要、二增强、六会”即要严格执行依法警务的观念;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警务规范意识;会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会使用警械、会搜身带离、会使用武器、会通信联络、会现场急救,掌握一般警务活动中“防、控、查、抓、带”等基本环节的技能和战术动作。
公安技术类专业可分为两大块,一是侦查类专业,二是证据类专业,侦查类的教学要坚持实用性,课堂教学的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本”、“条条”要少讲,多剖析案例,教员一定要有实践经验。证据类要在培养学生采集证据的科学性、可靠性,检验证据的准确性,证据证人的表达性等方面下功夫。现在国外很重视采集证据的安全可靠性,他们认为只有现场的证据是可靠的,才能体现出证据作用,这是我们必须要借鉴和学习的。
六、切实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公安队伍作为一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相结合的专门力量,它的职责就是维护法律的尊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宁,现阶段的任务就是要切实加强“四个能力”建设,提高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能力和水平。而提高“四个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公安民警自身的素质问题,是队伍建设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人才培养的问题。
公安执法的基础首先是要学法、懂法、守法。公安院校必须加强警察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只有这样,警察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能做到执法为公、执法为民。
总之,立足公安特色,围绕“四个能力”建设,加强公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我们要以十六届四中全会和“20公”会议精神为指针,坚持特色办学,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公安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张书杰副院长于2004年底在英国布莱希尔警察学院研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