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一流警察院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建设一流警察院校,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实际,突出自身优势,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建设一流警察院校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世纪高等院校包括警察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也是传播、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大基本职能,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开拓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以便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的全部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
在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无论从生产力构成因素,还是从推动生产力发展因素看,作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高等警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掌握警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政治素质高,组织纪律性强,作风过硬,能适应现代警务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因此,建设一流警察院校,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作为司法部直属的惟一普通高校,担负着为全国监狱劳教工作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任,在全国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培训体系中处于龙头地位。司法部党组提出要“把学院建成监狱劳教系统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高级司法警官培训基地、监狱劳教理论研究基地。”这“三个基地”建设正好适应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是“三个代表”在学院工作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加大“三个基地”建设力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监狱劳教乃至司法行政工作所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建立在社会物质文明基础上的社会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先进生产力决定着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并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先进文化反映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生产力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来看,高等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具有孕育和创造新思想、新观念及传播新思想、新观念的重要职能,担负着民族文化整合与创新的重任。因此,高等警察院校要贯彻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就是要把自身办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吸取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重要窗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沿阵地。
“三个代表”的核心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警察在维护稳定中责任重大。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劳动教养所作为国家治安行政处罚的执行机关,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建立现代化的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安全,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就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大维护。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设一流警察院校
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又提出:“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联系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发展的实际,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些论断的科学性。可以说,几年来学院的发展过程,就是抓住机遇不断创新的过程。1999年全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给我院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考虑到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的现状和对人才的特殊需求,把握机遇,迎难而上,果断做出了申办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的决定,使学校的性质由成人院校变为普通高校,学校规格由专科升为本科,建设资金由自筹为主变为国家拨款为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实践证明,作为高等警察院校,贯彻"三个代表",最重要的就是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警务工作的实际需要,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加大为实际工作服务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使其无愧为培养人民警察的摇篮,成为警务工作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动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实现以上目标,高等警察院校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两个务必”,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创新高等教育理论,探索高等警察教育的发展规律,坚持“三个面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办学指导思想上,树立为巩固人民政权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警务工作实践服务的观念,树立质量意识、特色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推进自身的改革与创新。
要办出学校特色。特色是高校存在的前提,也是高校发展的基础。高等警察教育的发展不可好高骛远,一哄而上,而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生存空间,突出特色和比较优势。学科建设是高校的核心与主线,警察院校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不断优化和调整学科结构,进一步加大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建设推动教学科研水平和总体办学实力的提高。作为专业性极强的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我们加强了监狱学、矫正教育学、警察管理学、警察体育学等重点学科的建设,大力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同时,立足于我国监狱、劳教工作实际,跟踪世界理论研究的前沿,加强了科学研究,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监狱、矫正机关及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带动了学院整体科研水平的升位,发挥了学院作为行业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要突出政治建警,素质强警。要建立完善的立体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学校的思想文化阵地,积极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师生,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以及祖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不断提高师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要从严治警,依法治校。实行严格的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使学生做到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行为规范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在严格的管理中养成令行禁止、服从指挥的良好素养,在严明的纪律中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纪观念,使高等警察院校成为弘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法治精神的重要阵地。
要时刻把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学校的一切决策都要看是否符合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符合的就坚决去做,不符合的就坚决不做。要解决好学院内部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办好事,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使广大师生员工真正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和主力军。
(作者: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党委书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