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模拟画像抓捕真凶
![]() (图)刑事画像人员正在进行模拟画像 |
民警王云林酷爱画人像,但他的画像不是用来欣赏的,而是有着更实际的用途———抓罪犯。正是利用这种特殊武器,才让案犯很快束手就擒。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具有绘画技能的模拟画像技术人员约有30多人。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模拟画像“高手”。
第一次画像时,王云林心里也没谱,反复修改后女事主对画像仍不满,这使他内心有些失落。
和共和国同龄的王云林虽然现在从事摄影工作,但他曾是北京甚至全国最早从事“模拟画像”的人之一,自幼酷爱美术的他,转业后一直在公安战线从事报纸美编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他多次应邀为刑侦部门模拟画像,如“假冒查电表入室盗窃强奸案”、“尾随小学生入室盗窃强奸案”、“夜间尾随女青年伤害案”、“东直门某医院入室强奸案”等。
第一次画像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二环路雍和宫北侧一栋居民楼里发生一起入室盗窃强奸案。这层有两户人家居住,女事主当时39岁,当她送完孩子回家拿包出门上班时,突然发现邻居的屋门敞开着,她原以为是邻居忘了关门,就径直走到屋门口,没想到从门后忽然蹿出一个男人,一把刀子逼向了她。歹徒不仅把事主的钱财一抢而光,而且逼迫受害人脱光衣服,强奸了她。
当时,刑侦部门找到美院的老师画像,虽然人物肖像画得很标准,但遗憾的是没有画像。于是,市局刑侦部门又找到了擅长素描的王云林,让他试试。因为是第一次画像,围观的人很多。听到女事主讲述的案情后,王云林心里也没什么谱,因为他毕竟没有见过凶手,只能凭借受害人的讲述来想像着画。画一段时间,他就会反过来给事主看。根据事主所说的情节不断思考,不断修改。但第一天画了半天,最终女事主说不像,这未免让王云林心里有些失落。
凶手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胡子会把自己“出卖”。第一次模拟画像,终于成功破案。
回去后他左思右想,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为什么按照事主说的画却不像?模拟画像遵循的依据到底是什么?模拟画像比较被动,所以唯一线索还是要从受害人下手。一定要让她尽量回忆细节,包括凶手的语言、动作和爱好等等。
想到这儿,他突然眼睛一亮,首先必须尽量排除干扰。他让左右围观的同志退去,毕竟受害人的身心遭受了创伤,所以让她回忆那些场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在不断的开导和启发下,女事主终于被他感动,回忆说:“他在亲我脸的时候,我觉得他的胡子长但是不扎人……”
就是这一句话,王云林抓住不放,开始一点点做分析:胡子长不扎人?犯罪嫌疑人极可能是没有刮过脸、还没结婚的男人,这个细节正好从侧面暴露了嫌疑人的年龄,这样侦查的范围也开始缩小。
刚开始,王云林比较注重美术素描功底,把每根线画得都特别规整,但事实不是如此,单纯追求素描效果,即使画得再好但最终目的是要相像;但如果没有美术基础,肯定也不能从事这项工作。
他分析判断犯罪嫌疑人也就二十来岁,并从事主述说的凶手的皮肤粗细程度来分析他的职业。画着画着,事主突然说:“有点像那个人。”这使王云林喜出望外,这时他不再做大的面部修改,只在局部做小调整。
又画了一阵,女事主突然对着画像说:“我害怕,快把画像拿走。”这时的王云林终于“以乱求整”,找到了方向。后来,这张画像被翻拍成照片,发到了侦查员手中,不到半年时间,罪犯在朝阳区被抓。结果,第一次画像就破了案。此后,王云林又多次参加模拟画像,为许多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有利线索。
想真正成为模拟画像高手,不仅要有扎实的素描功底,而且要懂得医学解剖和犯罪心理学知识。
其实,模拟画像自古有之。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就曾被楚国画像通缉。模拟画像分手工素描画像和电脑组合画像两种。电脑画像可以将千百万人的五官分解成眼、耳、鼻、口、额头、下颚等部位储存起来,目击者描述嫌疑人特征时,操作者即可根据这些特征“画出”嫌疑对象来。
说起两者的利弊,王云林笑着表示“各有千秋”,电脑图像可把多年前的图像进行“老化”处理,从而得到和罪犯现在相似的画像。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像组合系统有名捕和警星CCK-II等。相比之下,手绘画像则更易切入主题。
“要想真正成为模拟画像的高手,不仅要有扎实的素描功底和造型基础,而且还要懂得一定的医学解剖和犯罪心理学知识”,王云林说。
人的相貌特征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生形态的改变。比如,青春期的少年,性特征日益显露,四肢增长,骨骼隆起不如成人显著,肌肉形态比较细瘦。而步入中年,体态逐渐呈现衰老迹象,额头、眼角等处出现皱纹和斑白,进入老年后,由于骨骼老化,衰老迹象更为明显,背部驼起、牙齿脱落,下巴前伸,因为老年人皮肤失去弹性和水分,所以面部皱纹变得十分清晰。
人的头部分为十几种,有椭圆形、卵圆形、倒卵圆形、圆形、方形、长方形、棱形、梯形、倒梯形等,这对捕捉各种形象特征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当市民遭遇侵害时,首先要牢记对方的脸型特征。
第二,要依据受害人或目击者提供的案情画像,但同时也要利用犯罪心理学知识,跳出来自己独立思考。
传统的模拟画像非常依赖于目击者的描述,基本上都是“你说什么我就画什么”,因此如果其描述偏差比较大,画出来的像很可能就面目全非。目击者所描述的对象特征不一定真的有,而他没有描述的对象特征不一定真的没有。
因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年龄层次参差不齐,不可能提供很详细的犯罪分子相貌特征,而他感受到的瞬间印象,是零碎的、模糊的、感性的。作为画像人员,不能“你说什么我就画什么”,必须进行思考和整理,把它提升到清晰的具体的理性层次,只有这样做出的画像才是真实可信的。
举个例子来说,罪犯在受害人眼里,和生活中的模样是有区别的。当时为了吓唬受害人,罪犯的面部表情十分凶狠,此时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受害人描述时常常会夸张记忆,画像人员进行询问时,要综合考虑目击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以及个人的心理状态,而不能完全按照受害人的诉说来画。
如果是特殊的受害人,技术人员作画时还要选择良好的环境,室内没有刺激物,使他能够尽量平和心态。作画时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受害人的记忆。画像做好时需要不断修改,以期达到形神兼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体面部表情的千变万化都可以存入电脑当中,这使画像的准确性也不断提高,至于模拟画像有一天是否会遭淘汰?王云林开了句玩笑:“只要不再有罪犯,我就光荣下岗。”
刑侦技术
刑事画像人员正在进行模拟画像犯罪嫌疑人的模拟画像通过模拟画像,警方将案犯抓获刑侦技术模拟画像是指画像师在特定条件下,对不具体的人面信息通过目击者、受害人的描述,绘制出犯罪嫌疑人面部相似度较高的模拟画像。近年来,模拟画像在公安侦查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画像与疑犯相似率达到60%以上就属成功,相似率达到80%以上即可达到破案要求。
模拟画像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目击者、受害人的口述进行对犯罪嫌疑人的模拟画像;另一种是通过送检材料来绘制模拟画像。所谓现有检材,通常是指监控录像或截图,画像师结合人脸面部肌肉、骨骼结构等知识,绘制出犯罪嫌疑人的画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