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察管理>详细内容

警察管理

聚焦警察形象建设——第一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综述

来源:中国警察管理资讯网 作者:孙娟 发布时间:2005-02-20 11:08:33 浏览次数: 【字体:

 

   21世纪,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警察应该是什么形象,如何树立警察形象?基于这样的主题,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主办、公安部宣传局、人民公安报、江苏省公安厅联办的第一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于10月29日—31日在北京举行。由于各有关方面的充分重视和支持,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以及韩国警界的共48位代表参加了第一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负责人和专家也参加了论坛。
  这次论坛具有明确目的和理念。论坛的工作理念是:建学术平台,搭沟通桥梁,树立21世纪中国警察服务形象。论坛的组织是为了打开警察公共关系对外交流的窗口,借鉴国内外警察公共关系的理念和方法,促进中国警察形象建设。因此,为了会后的推行和改进,第一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明确提出今后一两年内希望通过与会代表的努力达到第一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的目的:树立中国警察服务理念,宣传和推动警察理念和警察形象建设;交流与探讨警察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推动警务管理现代化。
  三天的会议交流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思想、警察组织文化和理念、如何从机制上保障警察形象建设、如何推动警察形象建设。


  一、关于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思想


  说真话的宣传上的努力,曾经是20世纪初公共关系创立时的全部精髓。与现代公共关系思想相融合而产生的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思想是:警察公共关系是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对警察行为和功能做出适应性的动态性、战略性调整的一种管理职能,它将使警察主体具有更大的社会适宜性,即能够争取更大支持和有效配合,帮助组织实现组织目标,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在管理系统上,公共关系战略系统要与其他管理系统密切协作。在技术上通过双向沟通的途径,一方面要及时了解与判断公众的正当需求和公众对现有警察工作的反馈,传递信息,调整警察组织行为,提高警察组织的凝聚力;另一方面,警察组织要向公众输出各种信息,既有保障公众知情权法定责任的内容,也有为使公众能更好地认识和配合警察工作而组织的各种有关信息。警察的工作运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内部关系协调、外部公众愿意接近警察,支持警察工作,就是警察公共关系搞得好的标志。


  二、关于警察组织文化和理念


  文化是支配人的行为的一种自觉的力量,一种文化一旦形成,是不需要其他外力而能稳定的发挥作用的一种力量。希恩在1984年对组织文化下的定义是:“组织文化是特定组织在处理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发明、发现或发展起来的基本假说和规范。这些规范运行良好,相当有效,因此被用作教导新成员观察、思考和感受问题的正确方式。”文化的内容是广泛的,理念是浓缩了的组织文化的倾向性,是组织文化中观点鲜明的目标追求和行为准则,表现为简洁易记、朗朗上口,感染力强、震撼力强的口号。理念是一种坚定的有理性基础的信念,是主体的精神支柱,有如一个人的脊梁。是否有明确的理念,昭示着主体是否具有积极向上的明确的追求和一定程度的管理水准。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组织文化的作用,但是对于组织理念仍然认识不足。这样势必影响组织文化对组织自身的带动力、对外部公众的影响力。在大会交流和讨论中,关于警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工作理念主要谈到如下观点。警察的中心理念:服务为本、精益求精(香港范锡明);立足本职,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浙江省公安厅张福成);纳税人养我,我为纳税人服务(韩国表苍园);讲诚信、亲民众、保安全秩序、热情服务(江苏朱义泉)。执法理念:武力是手段,武力的背后是法律、平等沟通,取得支持等等。
  香港警务处警察公共关系科新闻主任赵慧仪介绍了香港警队的理念变化。1996年时,香港警队推行服务文化,并发表「抱负、目标和价值观」,以「使香港继续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最安全及稳定的社会」为抱负,把维护法纪、维持治安、防止及侦破罪案及保障市民生命财产、与市民大众及其它机构维持紧密合作和联系、凡事悉力以赴,力求做得最好,以及维持市民对警队的信心作为目标。此外,香港警队并订定价值观,包括警务人员须具有正直及诚实的品格、尊重市民及警队成员的个人权利、以公正、无私和体谅的态度去处事和对人、承担责任及接受问责、具备专业精神及能够尽量配合环境的转变等价值观,以及能对内和对外均维持有效的沟通。21世纪香港警队推行了3个方面的理念:警队整体策略措施方面,要求警队成员都能在任何情况下,做到公平合理、忠信廉明,以及具有高度的专业精神;在行动策略措施方面,要求警务人员须做到维护法纪及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凡事悉力以赴,力求做到最好;以公正及无私的态度处事和对人;致力提供优质服务,达至精益求精,并与市民大众及其它机构维持紧密合作和联系。在管理策略措施方面,要求警务人员尊重警队成员的个人权利、改善财政规划制度、管职双方保持有效沟通,以及做到「衡工量值」。


  三、关于如何从机制上保障警察形象建设


  与会代表有的谈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有的讲完善教育机制。澳门司法警察局介绍了澳门司法警察局的监督机制。司法警察局内所有人员的行为都受《澳门公共行政人员通则》及6月29日第27/98/M号法令(司法警察局组织法)规范,即必须遵守以下的一般义务:1.无私;2.热心;3.服从;4.忠诚;5.保密;6.有礼;7.勤谨;8.守时;9.不从事不得兼任之活动10.领导及主管有义务以合法性之方式及公正之态度对待下属;11.公务员禁止进入幸运博彩场,但经许可或执行职务时,不在此限。
  司法警察局的侦查员及助理刑事侦查员组别的人员还必须遵守以下的特别义务:1、按照法律规定,协助司法当局;2、在执行职务时,防止任何对身体或精神所采取之滥用职权、擅断或歧视行为;3、以正确态度接触公众,并随时准备在情况需要或接到请求时向市民提供辅助及保护;4、为维护法纪及保障市民安全,不论是否执勤,均须立刻采取果断行动;5、在采取任何剥夺或限制自由措施时,须适当表明身份;6、保障被拘留人士或由负责之人之生命及身体完整性,并尊重其名誉及尊严;7、在进行任何拘留时,须注意遵守及履行法律规定之步骤、期限及要件;8、尽可能立即抢救伤者;9、不与任何实行犯罪之涉嫌人联系,尤其属黑社会或被视作黑社会之人,但基于工作原因,并预先获局长或有权限之司法当局许可者,不在此限。
  根据有关法令的规定,任何人士发现司法警察局的人员有违法或违纪的行为,均可向其上级或直接向司法警察局局长举报或投诉,司法警察局局长在收到举报或投诉后,将根据《澳门公共行政人员通则》的规定开立纪律程序。纪律程序分为一般程序或特别程序,其中简易调查是特别程序的一种,即简单的调查程序,主要是查明部门内是否有违纪行为或不当事情,以便正式提起纪律程序或项目调查程序。不论简易调查或正式纪律程序,根据规定都须委任预审员进行预审。嫌疑人可在程序之任何阶段委托律师,以维护自身的权益。如查明某司警人员确实做出了违纪行为,将科处纪律处分,这方面的处分包括:书面申诫;罚款;停职;强迫退休及撤职。如司警人员对处分不满,可提起行政上诉或司法上诉。
  纪律程序独立于刑事程序,而刑事程序可基于相同之事实而提起。如在纪律程序中查出存在根据刑法亦可科处刑罚之事实,须开立刑事调查卷宗,并把有关卷宗送交检察院进行调查。在刑事诉讼程序中针对司法警察局的公务员作出之起诉批示或同类批示,一经确定后,检察院会将有关结果通知司法警察局。


  四、关于如何推动警察形象建设


  公安部宣传局副局长、新闻中心单慧敏主任介绍了公安宣传工作的创新性发展:及时的、连续的、规模性的全方位宣传策略。北京市公安局的专家介绍了建立警察博物馆和警察开放日的这些深具影响的大规模的活动策划。韩国警察大学、香港和上海都介绍了如何同媒体打交道的棘手问题的解决办法。香港理工大学李怀敏博士则认为警民关系的根本问题是世界观问题,应从世界观角度加强警察形象建设。湖北省黄石市公安局研究者曹礼海谈到“加强素质教育以立本、抓好典型示范以立标、加强规章建设以立制、加强环境建设以立形、加强载体建设以立轨”的警察形象建设思路。香港代表谈到香港警队的公共关系以维持市民对警队的高度支持和参与为宗旨,积极在本地和海外巩固香港警队的良好形象。为此,香港警队设立了警察公共关系科,确保市民对警队有信心,恪守政府政策,以及探查社会上的要求,并向警队管理层反映市民的期望。
  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专家谈了尊重传媒采访信息,以及向市民发布新闻信息的权利。但在尊重新闻自由的同时,须确保个人私隐的权利及使传媒正面宣传香港警队的政策或事务,以及制定措施,让警务人员视接触传媒为一项机会而勇于面对。另外还有各类型灭罪宣传活动,如协办警署开放日、在庆典活动中设立介绍警队资料的展览摊位、派出警犬队参与地区文娱活动的表演、举办警队摄影比赛及征文比赛等,让警队的灭罪信息传达至社会各阶层。为让警队得以更稳建的发展,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另一项重要职责是协助警队管理层制定警队“招聘活动”的宣传策略。其他还有如参与社区活动、协同各警务单位的工作、提高士气。一些非牟利的社区组织、志愿团体、义工等,也是推行警察公共关系工作的最佳地方。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除藉社区关系组与各地区组织保持接触外,并会派员造访一些志愿团体、青少年组织,以及区内学校,了解他们对罪案趋势的意见。此外,为了便利市民就罪案提供资料,香港警务处设立了多条罪案热线。为让青少年得以深入认识警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藉此向他们灌输正确的处世观念。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设有少年警讯组,以统筹各警区的少年警讯。少年警讯是香港警务处推行防止罪案工作中最为成功的项目之一,并深受国际社会的重视。截至2002年三月,全港共有少讯会员139,824人,现时,香港警务处推行“服务为本,精益求精”的服务态度,采取以“市民”为本的管理理念,主动溶入社区,使“执法者”与“市民”的角色融为一体,透过警察公共关系,让彼此的分歧得以化解,并转化为有利因素。
  经过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首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具有如下4个特点。第一,这是我国第一次跨境跨地区的国际性警察公共关系会议,掀开了中国警察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新的一页。第二,论坛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指导价值。论坛前期由公安部宣传局、公安大学、人民公安报社、江苏省公安厅联合组织的第一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有奖征文活动,奠定了本次论坛的基础。在前期国内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后期又有香港、澳门、韩国等代表为会议带来配备多媒体客件的精彩报告和相关资料,尤其是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事先给大会寄来大量资料,把他们先进的公共关系理念和方法带到大会。国内北京、上海、江苏、湖北等地的前导性工作,也更加丰富了会议内容。第三,参会代表对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表现了很高的热情,一些代表克服工作任务繁重等种种困难积极争取参加会议;宁夏甘肃等地的代表自费参会;有的会上积极发言,会下自发讨论;代表们,包括一些省地市级别的领导自始自终参加了会议,表现了很高的热情。第四,准备时间长、领导重视、多方联合。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以及韩国警界的共48位代表参加了第一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负责人和专家也参加了论坛。
  首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具有如下4个特点。第一,这是我国第一次跨境跨地区的国际性警察公共关系会议,掀开了中国警察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新的一页。第二,论坛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指导价值。论坛前期由公安部宣传局、公安大学、人民公安报社、江苏省公安厅联合组织的第一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有奖征文活动,奠定了本次论坛的基础。在前期国内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后期又有香港、澳门、韩国等代表为会议带来配备多媒体客件的精彩报告和相关资料,尤其是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事先给大会寄来大量资料,把他们先进的公共关系理念和方法带到大会。国内北京、上海、江苏、湖北等地的前导性工作,也更加丰富了会议内容。第三,参会代表对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表现了很高的热情,一些代表克服工作任务繁重等种种困难积极争取参加会议;宁夏甘肃等地的代表自费参会;有的会上积极发言,会下自发讨论;代表们,包括一些省地市级别的领导自始自终参加了会议,表现了很高的热情。第四,准备时间长、领导重视、多方联合。警察公共关系是实施警察工作之必须,无论对减缓警察的个人压力、帮助有效合作,还是从警察组织管理的系统融合上来看,警察公共关系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大家建议,组织论坛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要继续坚持下去;要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完善并固定警察公共关系论坛组委会;希望在中国警察学会之下建立警察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大家表示,推动中国警察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与会代表的光荣使命,要以这届论坛为动力,坚持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推进中国警察形象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公共关系 警察形象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