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察管理>详细内容

警察管理

基层公安队伍管理难点刍议

来源:www.cpd.com.cn 作者:赵玉涛 发布时间:2006-03-21 18:42:14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当前基层公安队伍管理的主要难点

  一是民警“先天”素质不齐,“后天”培训不足。基层公安机关现有民警主要成份是,警察院校毕业生、军队转业干部、社会招考人员以及其他单位调入人员。由于这种“先天”来源的局限性、多样性,使基层民警文化水平从初中到大学参差不齐,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公安业务及身体条件等各方面素质相差较大,总体状况难尽人意。虽然经过不同形式的练兵,但是当前仍有部分基层民警政治理论水平、法律知识水平、业务技能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要求。

  二是现实社会环境对民警队伍的负面影响。基层民警战斗在第一线,工作性质特殊而具体,时常要直接接触形形色色的社会阴暗面。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出现不同的追求。个别地方干群关系紧张,执法环境恶化,“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蔓延,以权钱交易为代表的各种腐败现象久治不绝,城乡、地区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凸显。长期置身于这种环境中,民警思想受负面影响极大。

  三是对民警的评价方法和奖惩机制不够完善。多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在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充分激发民警的奉献精神、提高队伍整体战斗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在个别地方和部门,民警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有效的激励机制并未全面建立起来。究其原因,从客观来看,对民警个体的考核工作不好操作。受基层民警低工资、低福利的限制,在考核成绩与民警经济利益挂钩时,可以拿出来作为浮动工资的部分可以忽略不计,其吸引力非常有限。

  四是监督制约措施不到位。基层公安机关点多面广,民警执法、管理、服务工作相对独立,加之基层监督部门人员相对不足,监督方法比较单一,覆盖范围受局限,监督效果不够理想。

  二、加强基层民警队伍管理的对策

  抓好基层民警队伍建设,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公”确定的各项工作措施,以贯彻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从优待警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围绕提高“四个能力”、把握好正规化建设这个核心。具体讲,工作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基层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是基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强化基层班子责任意识,促进班子团结,提高班子战斗力。要结合警察队伍和公安工作特点,加强警队管理知识培训,提升基层班子的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相结合方针。在强调遵守警风警纪的同时,要为基层民警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激发民警活力。

  二是建立完善基层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首先要为基层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要按照公安部“基层基础建设年”工作要求,尽快合并机关机构,裁减冗员,下沉警力,并逐步提高基层所队民警的经济和政治待遇。其次要重视民警的教育培训。落实好“三个必训”的要求,尤其要把社会招考人员、军队转业干部等新警的培训作为重点,突出实效,防止走过场。再次,完善对基层所队和民警个体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体系。运用奖惩、任用等制度的导向功能,弘扬正气,鞭策后进。适当加大奖励工资浮动比例,以充分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

  三是把各项监督制约措施落到实处。要深化警务公开。前段时间,许多基层警种、单位积极推进警务公开,取得很好效果,应坚持下去。要不断加强警务督察工作。要整合人力资源,充实督察力量,加大现场督察力度,减少管理死角。要不断提高监督手段的科技含量。实践证明,有的地方实行网上监督办案流程,运用公安网络及录音录像设备,监控基层所队和外勤民警执法办案过程等方法,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确保执法质量。(作者为山东省昌乐县公安局副局长)

基层 公安队伍管理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