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建立危机警务精确后勤保障体系
一、建立信息化的危机警务精确后勤保障指挥系统
信息化的危机警务后勤保障指挥系统是实现“精确保障”的中心环节。没有信息化的危机警务后勤保障指挥系统,“精确保障”根本无从谈起。首先要集中整合公安机关后勤信息资源,彻底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条块分割、支离破碎、信息系统不兼容、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建立覆盖全局后勤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从而能够对危机警务活动所需的保障力量、保障物资、保障能力进行精确计算,准确投放,实现集后勤管理、后勤指挥、后勤通讯、后勤保障于一体的后勤指挥自动化,实现公安机关后勤的实时调度指挥。同时要充分依托现有的危机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以及“金盾工程”的网络信息系统,完善危机警务中的后勤保障指挥系统,将公安网络信息系统与后勤保障指挥系统进行无缝对接,提高后勤指挥调度自动化能力,实现指挥系统与警务工作现场的即时直接指挥,形成指挥灵敏、组织协调、运转高效的危机警务后勤保障指挥网络。
二、建立齐全的危机警务后勤保障资源数据库
齐全的危机警务后勤保障资源数据库是实现“精确保障”的重要基础,它是确保危机警务精确后勤保障指挥系统进行精确指挥的信息源。危机警务后勤保障资源数据库,就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对危机警务中需要的各种警用设备、普通物资、特种物资的种类、型号、储存数量、储存地点、生产厂商、运输路径等基本信息进行详细统计、存储,建立安全专用、更新及时的信息源。建立危机警务后勤保障资源数据库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涵盖齐全,二是信息准确,三是更新及时,四是安全保密,五是方便迅捷。
三、制订科学周密的危机警务后勤保障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展危机警务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危机预案与现场指挥有机结合。可以说,建立危机预案是危机警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样,科学周密的危机警务后勤保障预案是实现“精确保障”的重要保证。因此,后勤保障部门必须积极与实战一线部门紧密配合,针对主要存在的各类危机事件和危机警务,制订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保障预案,并积极组织危机警务保障的实战演练,从适时、适地、适量、适配四个方面,反复检验保障预案的精确性,为危机警务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研发可视化的危机警务精确后勤保障分析系统
可视化的危机警务精确后勤保障分析系统是实现“精确保障”的关键支点,它能够适时获取保障对象的需求及物资供应的类型、数量和流向等信息,从而实现全时段、全方位、全过程的供应保障。要借助公安科技力量和军队的科研成果,研发数字化信息程度高的各种自动识别技术和装置,如条形码及判读器、射频识别装置、GPS定位系统,等等,全方位获取后勤资源信息,努力提高后勤感知能力和信息综合能力,建立危机警务精确后勤保障分析系统,实现保障的可视化。
五、建立高效迅捷的危机警务后勤保障物流系统
高效迅捷的危机警务后勤保障物流系统是实现“精确保障”的主要载体。建立高效迅捷的危机警务后勤保障物流系统要借鉴现代物流技术,坚持“区域联保为主,独立保障为辅”的原则,以大区为保障单位,将现有的中央警用装备仓库、大区警用装备仓库和省级警用装备仓库改造为大型现代物流中心,把传统的按专业划分的仓储模式转变为按功能划分的物流模式,实行模块化组合,搭建分布合理、运转快捷的物流配送网络,增强其物资配送能力。
六、加强对危机警务精确后勤保障的社会效益分析
危机警务精确保障的社会效益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特定的评估和鉴定手段,分析危机警务精确保障的效果,促使危机警务精确保障用最小保障资源满足最大保障需求,以最低经济成本实现最佳保障效益。对危机警务精确保障的社会效益分析分为总结性评估和预测性评估两类。总结性评估是对精确保障的结果所作的总结、鉴定和评价,它重点关注的是保障行为的效果,是事后的评估。如对“非典”危机过后的公安后勤保障进行总结性评估,可以认识到在处理突如其来的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警务中,公安机关传统保障体系中在信息网络、交通工具、物资调拨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预测性评估是在组织保障行为前,通过预测保障结果,实现保障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它的真正实施和准确度,将对公安机关在危机警务中实施精确后勤保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