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提升公安队伍整体形象
任何行业、团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公安文化是全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这个群体的自我表达方式,其基本内容表现为警察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象。公安文化渗透在公安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显性的警用装备文化、外在行为文化、内在管理文化,如警察形象、警用设施、警用服饰礼仪、警歌、警徽等,更包括隐性的警察精神文化,如警察心理、警察队伍精神面貌以及警察的价值观、道德观等等。隐性的警察精神文化是公安文化的核心,显性的警察装备、警察行为、警察管理文化体现着隐性的公安精神文化。
公安文化决定着公安民警的形象。公安文化建设如何才能更好地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服务,更好地为公安中心工作服务?我们可以从公安新闻宣传、公安文学创作和影视创作以及院校教育等方面入手,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打造新时期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一、加强公安宣传工作,树立公安民警的正面形象。
在发达国家,警方非常善于利用新闻媒介来提升自己的形象,加强与民众的沟通。我国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公安宣传是展示公安队伍建设成就和人民警察良好风貌的窗口,是公安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对于公安机关密切联系群众、塑造良好形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把握公安宣传的主动权,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从当前社会发展和警务改革的现状看,公安宣传已不能照搬传统做法,简单宣传自己,还应当担负起调整警民公共关系的重任。在工作职能上要从自己单方面的主动宣传向正面引导媒体的转变,提高正面引导媒体的能力。引导媒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引导舆论。因此,要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有效引导媒体。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建立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正面引导媒体的有效办法。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正面信息,可以实现在多家媒体进行“地毯式”、“轰炸式”宣传。公安机关要提高消除媒体负面影响的水平。媒体对公安机关有实施舆论监督的主导权,一旦警务工作出现问题,少数媒体就会借机进行曝光、披露,有的甚至恶意炒作,从而出现某阶段、某地区警察形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公安机关内部各组成单位应对媒体的技巧训练,提高应对能力。从实践经验看,危机出现的时候,不能“躲”或“堵”,而是要“疏导”,敢于正面应对媒体,取得相互理解;有时也要借助媒体自身或其他媒体的力量,来消除负面影响。通过引导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报道警察的英勇行为和高尚品德,让公众了解警察为维护社会稳定与服务大众所做的不懈努力,赢得公众信任和好感,消除对立情绪。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合作,建立与传媒的良好合作关系。大众传媒受众众多,影响很大,公安机关要积极与之合作,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借助传媒力量来树立警察的正面形象,使之成为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引导公众对警方工作的理解和认同,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重视网络宣传,加强公安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宣传的作用。现代社会,网络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许多与警察有关的重大事件,尤其是有些负面报道都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的。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制定网络宣传应急机制。同时要不断加强公安网络阵地建设。目前,公安机关的网站建设已初具规模,像公安部网站、中国警察网、中国警务报道等网站都取得相当成功,除了作为警务人员信息交流的平台外,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谁能利用好网络,谁就能占得先机,因此,充分发挥好公安网站的窗口作用意义重大。
二、重视公安文学和影视创作,加强对警察正面形象的塑造,增进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公安政工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安文学和影视制作,要利用各种力量,多创作精品力作。一是欢迎社会作家深入公安一线体验生活,掌握第一手素材;二是培养公安机关内部民警的专兼职作家队伍;三是建立公安文学和影视制作的激励机制,营造重视公安文学和影视制作的浓厚氛围。实践证明,公安文学和影视制作是公安文化的主要载体。公安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历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创作人员、创作机构所关注。我们要坚持“抓管理、正导向、推精品、扬法制、除污染、塑形象”的工作思路。改革开放以来,公安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著名作家先后创作出不少成功的作品,如《便衣警察》、《大雪无痕》、《使命》、《公安局长》等优秀作品,并被拍成影视剧,警察故事为公众所喜闻乐见。可见,公安文学和影视作品可以在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警察的正面形象深入人心。
三、发挥公安院校培养警察公关素质的基础作用,提高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文化的重要课题。有效的警察公共关系,可以为我们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并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合作,而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的根基是公安民警良好的综合素质。“向教育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科教强警的必由之路。如何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使公安队伍更加适应新形势的挑战,离不开公安院校的教育培训。长期以来,警察的教育偏重于学历教育,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忽视了警察公共关系能力培养和训练。随着警察职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革,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不断得到加强,使得每位民警的公关能力的提高变得更为迫切。这就要求通过公安院校普遍开设警察公共关系课程,并注重公共关系的现场模拟训练,加强对在校学生和在职培训民警进行诸如语言沟通、交际礼仪以及关系协调等公关素质的培训,培养能适应现代公安工作需要、担当时代重任的民警,打造警察的崭新形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