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察法治>详细内容

警察法治

公安法制部门与基层“零距离”接触碰撞出什么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6-08-07 17:29:17 浏览次数: 【字体:

 

 全国公安法制部门围绕“三基”工程建设推出基层执法质量服务队活动,全国法制干部一方面通过深入基层、参加执法办案,了解基层执法情况和执法需求,苦练法制基本功;另一方面,通过到基层主动开展法律服务,指导执法制度建设,帮助基层苦练执法基本功,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

  每天都在被感动

  7月1日,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香港中路派出所民警向记者展开6月21日的《青岛早报》,报纸上有一幅醒目的新闻图片:两名警花一前一后扭送犯罪嫌疑人。图片下配文字说明:我市民警在反扒专项行动中有勇有谋,打击了扒手的嚣张气焰。记者细看却认出图片上的两名漂亮女民警都是公安部法制局的干部,前面的叫杨春艳,后面的叫陈敏。她们为什么出现在青岛,又成了该市的民警呢?

  话题还要从今年3月10日公安部法制局下发的《基层执法质量服务队方案》谈起。这个下发到全国各级公安法制部门的方案提出,为帮助基层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自3月下旬至9月底,地市级以上公安法制部门以“每批服务队人数不低于在编人员的三分之一、时间不少于一个月”为标准,分三批派出基层执法质量服务队深入到基层所队,以普通民警的身份与基层民警同吃、同住、同执法,零距离为基层执法提供法律服务。作为公安部法制局派出的第二批服务队员,陈敏、杨春艳5月24日到达服务单位———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香港中路派出所。

  40多天基层服务经历,令这两位从名校到机关的高材生感慨良多:“与基层民警感情距离拉近了,对基层有了进一步了解和理解,深深地体会到法制干部服务基层大有可为;同时,还向基层民警学到了执法经验和办案技巧,提高了业务水平,对基层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深层次反思。”

  “以前总觉得部里工作忙,下基层只是走马观花。对基层监督多、批评多、指责多,并认为基层执法工作粗糙、生硬。而这样的印象从来派出所工作的第一天,就开始颠覆。”“基层民警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办案技巧,这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更是我们机关法制干部欠缺的。”“香港中路派出所是敞开式的办公环境,老百姓随时可以进来。对待老百姓提出的问题,民警都能不厌其烦地解答,没有冷硬横推。而反思我们自己,却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陈敏将对基层的了解、理解及思想转变过程称之为“灵魂深处闹革命”。

  “每天都在被感动”,杨春艳的感动建立在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基层民警忘我工作的基础之上。一次,她们和一位派出所民警出去办案,该民警正患眼疾,迎风落泪。杨春艳见他从衣袋里掏出眼药水,不时地边走边点一下,就劝他:“不行就回去休息吧!”可这位民警却答:“没关系”,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她说类似让她感动的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香港中路派出所地处青岛市中心商务区,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实有人口5.8万。辖区驻扎着青岛市委市政府和市南区区委区政府,有党政军企事业单位1.5万余家,宾馆酒店、夜总会、酒吧等娱乐、服务场所280家,治安形势十分复杂,仅派出所110中队每天接警就达二三十起。由于警情多,派出所民警满负荷运转,连续几天加班是常态。陈敏噙泪问连续几天几夜不睡觉的民警:“不累吗?”民警回答:“习惯就好。”陈敏发自内心地称“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与基层民警共同办案中,杨春艳、陈敏亲历了基层执法的不易。一次民警现场抓获一个身手矫捷的扒手。可到了审讯时,这名嫌疑人满地打滚,直喊肚子疼。杨春艳、陈敏甚至穿上白大掛,装成医生为他“诊疗”,可就是不见“好转”。最后当民警无奈地说:“你没事了,可以走了。”只见该人从地上一蹦而起,兔子般地“逃”了。

  通过参与基层民警的日常执法办案,通过深入了解基层执法现状和执法需求,通过积极主动提供执法服务、帮助服务单位建章立制,陈敏、杨春艳强烈感受到:以前“坐堂审案”与一线办案大不一样,指导办案与动手操作大不一样,检查监督与帮忙服务大不一样,并对基层执法办案的难处和苦衷有了深切的体会。“对派出所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一味责怪、批评,而应分析研究,找出症结所在,使派出所的执法制度更切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

  陈敏还进一步体会到立一个好法、制定一个好规章,对执法效果的重要,她说:“以前在立法时,总考虑监督环节越多、程序越复杂越好。因为多一点环节,堵住的漏洞就多一些。这样虽然使犯罪嫌疑人的权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重视,但民警执法和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却一定程度地被忽视了。如果执法环节过于繁琐,导致案子办不下去,犯罪嫌疑人不能得到应有制裁,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怎么办?类似这样的问题都值得很好地反思,并在今后的立法工作中得到重视。”

  “零距离”服务带来什么

   尽管陈敏、杨春艳第一次参与执法办案,审讯犯罪嫌疑人时“心里直打鼓,紧张的心态不亚于犯罪嫌疑人”,但她们在办案中体现出的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和质量意识,对派出所民警触动很大,也令他们开始对自己的执法活动进行反思;同时他们主动接近两名服务队员,从她们身上汲取营养。

  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局长单果潍、香港中路派出所指导员夏明哲说,杨春艳、陈敏等服务队员以普通民警身份参与工作,只服务不监督,与基层民警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在共同执法办案中,基层民警将遇到的问题或疑惑,主动向她们请教,或一同研究,共同解决;在办案过程中,基层民警对服务队员的执法行为或办案技巧进行观察,慢慢改变了一些不良习惯。

  在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的基层所队,除杨春艳、陈敏外还活跃着多个当地公安机关派出的服务队。服务队员在办案中体现的执着的法律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给基层民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树立了样板。驻青岛路派出所服务队办理一起阻碍执行民警职务案件,在嫌疑人翻供的情况下多方取证,使案件事实得以确认;同时又收集多起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类似案例提供给检察机关,扭转了检察机关之前坚持的情节轻微、不予追究的办案思路,最终对犯罪嫌疑人追究了刑事责任,维护了公安民警的执法尊严。驻八大峡派出所服务队针对基层执法中往往对检察机关不同意起诉的案件做治安处罚的情况,帮助派出所建立了此类案件书面备案制度,即在案卷中书面说明案件降格处理的原因及依据。这样既可防止降格处理的随意性,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同时又保护了办案民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杨春艳、陈敏等服务队员普遍通过现场答疑、以案释法、举办专题讲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面对面地为基层民警提供法律服务。针对基层执法和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帮助、指导基层建立、完善最基本的执法制度;同时在专网上经营“法律讲堂”“法制在线”等专栏,以巩固、扩大服务队的工作成果。  

   “四个效应”彰显服务品牌

  记者在山东省采访了解到,该省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已向基层所队派出两批共136支服务队,参与办理各类刑事、治安案件4620余起,执法服务活动6863起,解决法律疑难问题1234个。

  随着第一批、第二批服务队的下派,山东省基层执法质量服务工作出现了“四个效应”:一是“滚雪球”效应。服务队不仅是法制部门的重要执法服务形式,也日益成为其他部门警种的搭载平台;二是“蜂窝煤”效应。一组燃烧的“蜂窝煤”只有上下眼孔对齐,才能烧得旺。执法服务队使基层实战单位和机关指导办案之间,有了更便捷的沟通管道,促进了执法工作的同步提高;三是“星火燎原”效应。服务队都把发现培育典型作为重要任务,在制度建设、业务素质、执法水平、正规化建设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这些典型,如星火燎原迅速辐射,扩大了执法服务的效果;四是克服了“木桶短板”效应。木桶是由多个木板组成,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构成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条。服务队通过有侧重地选点、有针对性地帮贫扶弱,有效地解决执法难题,有利于克服公安机关的“执法短板”。

  山东省省长助理、省公安厅厅长曲植凡先后三次对服务队工作批示。他说,“三基”工程建设的成效关键取决于基层执法水平的提高。长期以来,上级对下级公安机关往往存在检查调研多、解决实际问题少,考核达标多、长效服务少的实际问题。这次法制部门在开展“三基”工程建设中,打破陈规,直接下派服务队到最基层公安机关,真正把基层所队作为最需要帮助的地方,真正把基层实践作为工作发展的源泉。  

   特别的服务队员

  在众多基层执法质量服务队员中,湖北省公安厅副厅长黄洪无疑是最特别的一个。他不仅是全省公安基层执法质量服务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在基层执法质量服务中他还力尽服务队员的职责。

  6月下旬,黄洪深入鄂州市公安局开展执法质量服务。他先是举办了《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始终保持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辅导讲座,鄂州市公安局法制民警及鄂州区的派出所所长等参加了听讲。之后,黄洪与省公安厅赴鄂州市公安局基层执法质量服务队一起,对鄂州“3·17”网络诈骗案件进行会诊。

  对基层执法质量服务亲历亲为,出于他对基层工作的领悟和认识。在黄洪看来,英雄多出自基层,经验多来自基层,思路多源于基层,问题也多出自基层,任务最重、条件最差、工作最辛苦的也是基层,服务基层、帮助基层是各级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组织下派基层执法质量服务队,在多方面体现出“新”字:是领导机关积极投身“三基”工程建设的新思路,是机关干部苦练基本功的新契机,是法制部门履行“组织、规划、协调、参谋和推动”职能的新尝试,是上级部门与基层部门增进感情的新途径,是促进基层执法质量提高的新举措。领导机关在“变批评为帮助,变指责为辅导,变管理为服务”的“三变”中实现了工作作风的转变。他说,两批执法服务队的实践证明,基层需要、呼唤、欢迎更多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据了解,自今年3月以来,湖北省第一批37支执法质量服务队、85名服务队员,第二批95支执法质量服务队、205名服务队员活跃在基层所队,随警作战,跟班执法,提供法律服务。两批服务队共参与执法办案逾千起,处理案件近千件,举办执法辅导讲座124次,帮助基层制定或修改执法制度320余项。

  在“以法制部门为主,其他警种积极参与”的原则下,湖北省基层执法质量服务队活动在各警种各部门全面开花,有声有色。荆州市公安局制发了《关于确立局直各业务警种“基层执法质量服务示范点”的通知》,规定每个警种确定一名负责人,至少带一名民警在示范点工作。到目前为止,国保、治安、刑侦、经侦、监管、交管、消防等11个单位各自对口建立了11个“基层执法质量服务示范点”。各警种负责人带队深入示范点开展基层执法服务活动。松滋市公安局挑选三名优秀法制民警,组织三批服务队向三个派出所派驻,培植“执法示范点”,后来又明确一名法制民警为挂职法制副所长。法制副所长全面履行法制员职责,派出所法制员配合法制副所长工作。十堰市公安局将服务队的派驻与执法单位民警的异岗锻炼学习相结合,在派驻法制民警深入基层所队的同时,由该所队抽调一名业务素质比较强的民警在法制部门工作,既锻炼了基层民警又解决了法制部门人员紧张的问题。同时,通过机关与基层岗位的换位工作,增加了机关干部和基层民警的理解与互信。  

   “法制在线”——永远在身边的服务队

   记者在江苏、广东、山东等省调查采访时,发现几乎所有的服务队都将依托高科技,在专网开辟“法制大讲堂”“法制在线”作为向基层提供有效服务的“法宝”,基层民警将其称为“永远在身边的服务队”。

  公安部法制局在总结基层经验的基础上,于5月18日在公安专网上推出“法制在线”栏目。基层公安机关和一线民警都可上网提出法律问题。对于民警在网上提出的问题,在三天内给予回复。

  据柯良栋局长介绍,“法制在线”栏目开通当天,直至深夜11点还有民警发帖提问。该栏目运营近两个月来,民警单日提问最高纪录55条,每天平均26条。96%%来帖民警工作在基层,其中县级公安机关占40%%,城市分局占20%%,基层所队占19%%,地级公安机关占17%%。按照局务会的统一要求,民警提出的问题被分解到各业务处。大部分回帖采用答帖人拟稿,集体讨论、处领导定稿发布的流程。目前回复率为94.8%%。

  公安部法制局“法制在线”开通适逢《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不久,故5月份关于该法适用的提问高达总量的40%%,至今仍稳定在25%%左右;对公安行政执法的提问占总数的35%%,刑事执法占26%%。民警提问的内容大多集中在实际案例中具体法条的适用上,有的列举案情,说明自己对法条的理解,寻求印证和支持;有的专门提示“办案急需”,请尽快回复;有的对具体条文多次提问,以求更准确地把握法律实质。柯良栋称,这些问题,既客观地反映了基层执法实践的现状,对法律法规的制定、培训、贯彻、解释和修订以及执法指导和监督,也是不可多得的启迪和参照。

  为形成合力效应,部法制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地市级以上公安法制部门都要充分利用公安专网,开辟“法制在线”专栏,为基层和一线民警提供及时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柯良栋说,“法制在线”是开展基层执法质量服务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执法一线民警提供及时法律服务、促进基层整体执法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求地市级以上法制部门要对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在“法制在线”上提出的日常执法中遇到的适用法律问题,认真研究提问内容,细心推敲答复意见;按照“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有惑必解”的原则,不拖延,及时回复。通过创办并不断完善“法制在线”等法律服务方式,搭建一个为机关和基层“学习执法知识、了解执法情况、研究执法问题、交流执法经验、提高执法水平”的平台,建立为基层执法提供及时有效法律服务、苦练法制队伍基本功的长效机制。

公安法制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