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的情形、权限范围扩大
新闻发布会现场。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巡视员、副局长何绍仁主持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副主任臧铁伟、李寿伟先生,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长黄双全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家法室副主任孙镇平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动员部参谋何永才先生出席发布会。 光明网记者 郭冠东 摄
光明网10月29日电(记者廖慧 郭冠东)今天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法律和决定的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新京报记者:我的问题都是关于身份证法的。有几个具体的问题。我确认一下对有效期内的公民主动登记指纹信息的情况,目前来看操作上比较麻烦,是不是所有主动登记的都要重新换证,不能在现有的证上写入指纹信息?二是这次修改扩大了警察查证的范围。这几年像火车站、地铁等场所也有在查证,一般来讲是选择性查证。选择性查证一般是依据什么样的情形判断,就是说这次这个条文当中关于重大活动场所政府确定的地点,我们中国人其实是没有随身带身份证习惯的,对于公民来讲,他可能不知道这里有重大活动,又没有带身份证,这个问题怎么处理?
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长黄双全回答记者提问。光明网记者 郭冠东 摄
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长黄双全: 涉及到换证能不能直接登记指纹的问题,现在还是要通过申请领取、换领、补领来实现。二是涉及到查证范围的问题,应该说居民身分证法对人民警察执法职务查验居民身份证的情形已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几年为公安机关及时准确确认公民的身份,有效地维护公共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几年从基层的执法实践来看,规定的四种情形的范围比较窄,难以适应当前维护公共安全的需要。新修订的法律中很重要的一个情形已经谈到了,就是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或者在重大活动期间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这里的“重大活动期间”,一般来讲,比如奥运会、亚运会等,一般情况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会发布公告。增加的这个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民的义务,但是总的目的还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需要。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维护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也是维护每一个公民的安全。还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推进,人民警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执法水平在不断提高,所以说进一步增加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的情形,不会导致查验权利的滥用。我们也欢迎并将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副主任臧铁伟回答提问。光明网记者 郭冠东 摄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副主任臧铁伟:这次修改居民身份证法扩大了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的情形。香港记者提出这是否扩大了公权对私权的侵犯。对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法律之所以增加规定了这些情形,恰恰是出于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角度考虑的。因为,这次修改规定的场所是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等人口流动性比较强,人民群众聚集的场所,一旦在这些场所发生紧急突发事件,会给公共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规定人民警察在这些场所依照职权依法可以查验有关人员的身份,有利于防范、及时发现、处置这些突发事件,有利于维护绝大多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加了查验的情形,可能会给个别的公民造成不便,但是对绝大多数的公民来讲,他在这些场所的安全系数提高了,我们觉得增加这一条规定是有必要的。谢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