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察法治>详细内容

警察法治

蔡定剑的最后一句话竟如此悲怅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作者:杨开亮 发布时间:2010-11-26 17:21:32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天,蔡定剑教授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蔡定剑教授在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年头离我们而去,不知道是偶然,还是与上苍达成了共识,勉励我们在下一个100年继续推进前人和他未竟的事业。也许我们都应该思考,为何一个大学教授的辞世让中国那么多人感到牵挂和揪心?我们肯定需要自问,宪政启蒙一百余年,人口泱泱十三亿,从康梁启蒙到现在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怎么还在启蒙?真是时光倒流,江河回流,历史又回到了原点。然而,蔡教授的离世引发的震撼又让我们坚信,历史是永远不会在原地停滞不前的。

编者的话

  1122日上午打开人大与议会网,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了,肃穆得让人空灵。一篇《城管与小贩战争如何终结》在中国选举与治理网头条挂出来的时候,已经被标上“蔡定剑先生遗作”。我知道——他走了。

  愣愣地盯着这几个字,顿感生命之无常。一个灿烂的生命怎么可以随便消失?就在昨天,我还看见于建嵘教授在微博里下令“不准离去”。孰料,一夜之间竟阴阳两隔。

  “宪政民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这是蔡定剑先生留下的一句遗言。一个终生为宪政奋斗的战士,看不到自己奋斗结果,人生悲凉莫过于此。

  宪政启蒙一百余年,人口泱泱十三亿,从康梁启蒙到现在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还在启蒙。时光倒流,江河回流,历史又回到了原点。

  慷慨悲凉,临文嗟悼,喻之于怀。

  去吧,先生。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如果不堪忍受这污浊的娑婆世界,就修住妙法莲华往生净土吧。

文章链接

童之伟:缅怀和追思蔡定剑教授

    蔡定剑教授是一个把在中国实现民主宪政法治、推进政治体制司法体制改革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人。他有很好的学问,但他从来不满足于写书发表文章,不求虚名,而是把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通过学术活动切实推动中国的民主宪政法治发展和促进改革事业上。他在顺乎时代潮流,走入社会,用学识服务社会方面,是我国中青年一代社科知识分子的典范。

浦兴祖:忆定剑教授

  定剑教授,你走得太早了!五十四,正当年呢!

  以后,你真的就不能再来参加我们的学术研讨会,真的就不能再与大家一起来助推人大制度吗?

  定剑教授,你放心走好吧!你所关切的人大制度会前行,中国的民主会前行。我们相信,你也可相信。

李楯:为了宪政中国——悼蔡定剑教授

    对生死,我们这样的人已能很平静地对待了。记得5月时,我与蔡定剑谈:“干活,要悠着劲儿;治病,以减少痛苦为要”。蔡定剑是我今年送走的第三个比我年轻的人——另两个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白南生——他曾对中国的改革,特别是中国农村的改革作出过卓越贡献,以及,只有一些人知道的赵铁林——他以他的镜头记录了这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对于朋友们的离去,我不悲伤,不惋惜,因为他们已经做完了他们自认为应做的事。我只是在有生之年会持续地怀念着他们。我相信,在我之后,仍有人会记住他们,怀念他们,因为他们在活着的时候,在中国发展的一个特殊的、关键的时段,为人类,特别是为中国人做了他们自以为是应该做的事。而他们身后可以留下“不生不灭”的是,表现在他们和我们身上的人类的向善之心与人类追求公正、正义与和谐的美好愿望。

蔡定剑:“可是,我没有时间了”

他是一个勤奋的学者型官员。在全国人大工作的时候,他曾是仅次于委员长收信数量的工作人员。他常常坚持给普通的寻求法律帮助的人回信,也在一些具体的立法过程中关注宪法权利和民主法治。但在2003年之后,他更加坚定了“要把一个理念变成一个有形的制度,并通过制度化的程序来实现这个理念”的想法,“让宪政用起来”就是蔡定剑走出全国人大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

木然:请把火炬传给我——悼蔡定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生命就是这样的延续,

历史就是这样的传承,

文明就是这样的累积。

蔡定剑逝世:这个时代,知识分子何为

蔡定剑教授曾隐晦地提过,当年在媒体上发表评论,时任领导是比较喜欢的,后来新领导来了,很不喜欢他的言论和做法,他也就处处感觉与新体制的不适应,以致最终完全离开体制。但回头看,这一次次人生选择,“有一个主线,就是对自由的追求。”

宪政践行者,一路走好

 来之不易,愈加珍惜。这些年,尽数他做的事情,貌似具体而微,但都是民主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从人大制度到司法改革,孙志刚事件到违宪审查,从选举制度到公共财政预算改革,从反就业歧视到公共参与,从城管到拆迁,比起现在很多流水线式精致的学术研究,蔡老师的研究脚踏实地,解决问题。

海外学者谈蔡定

在中国,很少有像蔡定剑一样优秀的为了宪政改革而奋斗的人。他是一个和善的,善于分析问题的人,他把他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实际经验和学术上的研究和见解相结合。我还记得他多年前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做报告时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在此之后,我和他也保持着长期的联络。在7个月前,我还和他一起吃过一次早餐。那是他已经被疾病困扰,但是他仍然是那么的积极向上,充满智慧,幽默和仁爱。我对他不能等到中国进一步的改革表示深深的遗憾。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蔡定剑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