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定剑:一位与媒体很近的学者远去了
蔡定剑,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宪政研究所所长;兼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等。主要著作:《国家监督制度》、《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等。2010年11月2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54岁。
长期关注中国宪政、选举制度、反就业歧视等制度构建的我国著名宪法学者、中国人大制度研究第一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因病于2010年11月22日凌晨3点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54岁。
22日晚7点半,蔡定剑生前执教的中国政法大学BBS为悼念蔡定剑而变成一片黑白。蔡定剑教授的妻儿与亲友在家中布置了灵堂,黑色挽幕下的遗像掩映在百合花束中,晚9时,四百多位师生自发走至中国政法大学新一号楼前的小广场举行了追思会。师生们手持菊花和蜡烛,在蔡定剑的遗像前鞠躬、默哀,全场一片呜咽。
“蔡定剑教授是在2009年6月学校体检时发现患上胃癌的”,蔡教授的夫人刘星红女士说,“当时就是晚期,在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后,病情一度有所好转。11月12日蔡定剑因病情恶化再次被送入305医院,18日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
蔡教授的离世让他的亲人始料未及,悲伤不已,也让他媒体界的好朋友格外震惊。因为从孙志刚事件开始甚至更早些,在一些学者不敢就公共事件发表观点时,蔡定剑教授就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以一个法学家的正义感,在多个媒体发出反强制拆迁、反乙肝歧视、反教育不平等的呼吁,并一直秉持自己的信念,他由此也得到社会的尊重。
他曾如此评价自己:“我读书没有书斋型学者那么多,文章也没有呐喊型学者写得那么好,但我的每项研究都带着实践精神在做,都同当前的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着。我的目标可能比较具体,但却努力地去推动它实现,可能只是一小步,但却是要走出非常扎实的、真正能留下历史印痕的一小步。”在病榻前,他仍然不忘发出“宪政民主是我们这一代使命”的豪情壮语。
其人
蔡定剑生于江西新建,家中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二,幼聪颖,长辩论。大塘中学毕业后,受当兵的哥哥影响,蔡定剑参军,守卫福建海防。即使在部队,他也是个爱读书的战士。
1979年,北京政法学院(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复校,蔡定剑成为复校之后的“黄埔一期”。学校原校长江平曾称赞,蔡定剑属1979级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1986年蔡定剑在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1986年至2003年底先后供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秘书处,任职至副局长。他专司宪法、中国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制度、选举制度的研究。其间的1992年,他撰写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书出版5次,被认为对我国人大制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也由此奠定他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2002年,他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蔡定剑教授同时全程参与了近年来的中国法治进程。在每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他都会对媒体反复讲解预算法。近些年来,蔡定剑教授的很多精力用于法治普及与宣传,推进多处地方政改,参与制度设计,包括四川罗江县专职人大代表工作室、四川雅安党代表直选试验、上海闵行区委全委会改革等。同时,蔡定剑教授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最具代表性的是推进反就业歧视活动。他个人组织团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女性就业歧视以及农民工就业歧视深入调研,并与媒体广泛联合,推动反就业歧视在中国的开展。
其事
去年6月,蔡定剑查出已是癌症晚期。此后,他依旧乐观。配合治疗的同时,他到处讲学,笔耕不辍,为他一直关注和推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行政体制改革、预算法、反歧视就业、拆迁条例、城管执法、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等制度建设问题鼓与呼。他说,“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
蔡定剑去年在大学作了十余场讲座。他常说一定要重视对年轻人的教育,通过他们推动民主与法制进程。在参与和推动社会制度改革的同时,蔡定剑也花了许多精力在“为民主思想传播鼓与呼”上。
在学生眼里,蔡定剑教授是个治学严谨的学者,“每学期的读书笔记,他都认真地亲笔写评语,没有套话。”一位学生说,在其病重时期,已无法使用电脑,只能用笔写字,到后来连笔也握不住了,只能口述由学生记录。
拖着被癌症折磨的身躯,蔡定剑在上月仍参与组织了三个会议,十月中旬有关代表法的研讨会、有关反就业歧视的培训会,还有促进《拆迁条例》废旧立新的研讨会。妻子刘星红说,当时蔡定剑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刚刚做完最后一次化疗。在会议期间,蔡定剑多次疼得无法吃饭,就坐在椅子上闭目忍着,装得没事一样。
“他是个刻苦、勤奋、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刘星红评价丈夫说。在治疗期间,蔡定剑还主编了两本学术著作,目前样书已定,只等其再次审阅后出版。
“定剑是一位坚定执著、乐观开朗、追求理想的公共知识分子。他说话直率而且击中要害,初次见面未必适应他的风格。但是和他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你会感激他的实在。他从来不会两面三刀,或随便承诺而事后又不兑现;只要他承诺过的事情,他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实现。”
作为志同道合的好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他说:“定剑教授正值大展宏图的年龄,中国也太需要像他这样有道德责任感的学者去推动,但是他却那么匆忙离我们而去。定剑老师英年早逝,中国宪政失去了一位不知疲倦、身体力行的推动者。”
张千帆教授回忆说,“今年八月,北大举办暑期宪政讲习班,定剑很爽快地答应参加欢送晚宴。虽然那个时候他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但他仍然让夫人开车把他送到北大,和众多学员谈笑风生、合影留念,许多学员恐怕至今都不知道他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生病期间,我去看他几次,他从来没有流露过任何悲观情绪,很少谈论自己的病情,每次都和我侃侃而谈天下大事,即使病重期间都念念不忘忧国忧民。”
追思
23日下午两点,法学界的众多人士来到中国政法大学,对蔡定剑的离去表示深深的不舍与留恋。
蔡定剑老师是一名优秀的法学家,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法大人的骄傲。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说:“蔡定剑老师真正是把生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学术,献给了宪政,他的去世是我国宪政事业的巨大损失,是我国学术事业的巨大损失,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巨大损失。”
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感慨道:“蔡定剑老师是一位杰出的宪法学家。我们为法大、为法学界失去这样一位学者感到悲痛,为我国的宪政事业失去这样一位推动者感到惋惜。”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对蔡老师的突然离去深感惋惜,他认为,这是中国法治巨大的损失。副校长张保生说:“蔡老师是我们国家宪政研究的一面旗帜,虽然他倒下了,但这面旗帜,我们中国政法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还将继续举下去,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人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评价说,蔡定剑是宪政理想的追求者,积极的实践者,他用一生维护了学术的尊严。他以学者的良心改善中国现状,为众多民众和大学生带来宪政的阳光。我们要像蔡老师一样,牢记学者的社会责任,让宪政成为中国法治的价值。
作为同事,中国政法大学方流芳教授感慨,蔡定剑教授把生命的最后时刻倾注给自己的事业,让人钦佩。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教授深情地回忆,“蔡定剑老师对正义的追求,他的坚强,让我感动,让我流泪。虽然蔡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已经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活在我们法律人心中。但愿天堂的另一边能够完美,不要让他这么操劳,能够让他有一个很好的休息。”
根据蔡定剑治丧委员会的公告,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本周五(11月26日)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据悉,次日是他的55岁生日,但他已经长眠于地下。一位与媒体走得很近的人匆匆远去了。
原文链接: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10-11/24/content_2364097.htm?node=5958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