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案例研究>详细内容

案例研究

“易容”作案为何多发?--网络热销“人皮面具”引发担忧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3-12-01 15:51:05 浏览次数: 【字体:

 

新华网北京12月1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赵宇飞、汤阳)一张“人皮面具”可以让你瞬间“变脸”。近来,我国警方破获的多起案件显示,原本用来娱乐消遣的“人皮面具”屡次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干扰破案的一种手段。

记者调查发现,这类假面具产品在互联网上销售火爆,与其配套的化装教程也唾手可得。按照现行法规,包含犯罪风险的“人皮面具”只属于玩具范畴。

利用仿真面具,“易容”作案猖獗

近日,安徽蚌埠警方破获一个盗窃团伙,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警方从其车内搜查到仿真“人皮面具”、假发等用于盗窃作案的工具。

经审查,两名嫌疑人利用“人皮面具”“易容”作案,先后在安徽合肥、宿州、蚌埠等地实施入室盗窃20余起。

记者在蚌埠市淮上区公安分局见到了犯罪嫌疑人使用的“人皮面具”。肉色硅胶制成的人脸状面具五官逼真、手感极薄,只需轻敷在脸上,20岁的年轻人就能变成40岁的中年人,整个过程只需十几秒钟。

办案人员介绍,犯罪嫌疑人刘某曾因盗窃机动车被判刑13年,具有较强的反侦查经验。此类不法分子“易容”作案,戴上“人皮面具”和假发,即使有监控拍摄,警方也不能准确获得其体貌特征。

今年以来,各地发生多起“易容”盗窃、抢劫、强奸犯罪的案件。例如,2月份,广州荔湾一男子入室盗窃价值百万的首饰,事后戴“人皮面具”潜逃,警方循线追踪半个多月连续“扑空”,后设计才将其抓获。

前不久,江苏等地警方也抓获一批利用“人皮面具”化装,专门针对银行ATM机实施犯罪的不法分子。

“近年来,利用‘人皮面具’‘易容’犯罪的案件多发,已成为不法分子一种作案样式。”安徽蚌埠淮上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徐金强说,不法分子“易容”之后更加有恃无恐,给警方侦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据刘某供述,作案用的“人皮面具”均是网购而来,价格800元左右,谈好价格款式后,不到三天就能到货,而且卖家承诺会以保密方式送货、货到付款保证安全。

年轻人变老人,一般无法识别

记者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人皮面具”后,可立即显示一些专门销售“人皮面具”的网站。

在淘宝网等电子商务网站,尽管“人皮面具”已作为敏感词被屏蔽,但仍有不少店主打着“仿真面具”的幌子销售此类产品。

记者随机打开一家名为“唯美面具”的网站,根据网站留下的QQ号码可与客服人员取得联系。

“我们的产品包括贴面面具和套头面具两个类型,其中贴面面具800元,套头面具贵一些,要3000~4000元。”客服人员热情地介绍,“各年龄段、不同性别的面具都有,20多个品种供您挑选,我们业务量很大的,一天就能卖出几十件面具。”

据客服人员介绍,他们销售的“人皮面具”仿真度达到95%以上,材料是医用硅胶,厚度只有0.1毫米,可戴在脸上十几个小时,戴上后还可以正常说话、吃饭,几乎跟没戴面具一样。

记者随机访问多家网站发现,“人皮面具”生意十分红火,不少网站每天卖出几十件,产品涵盖了不同的年龄、性别,部分网站甚至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人皮面具”,只需提供真人照片即可。  记者采访发现,所有网站客服人员都没有询问购买面具的用途,而是表示将为客户严格保密,不会被警方或物流公司查扣。

记者在一家网站的演示视频中看到,一名年轻人戴上“人皮面具”后,瞬间“变脸”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不仅与此前判若两人,而且说话、微笑、吸烟一切正常,一般情况下,无法识别此人佩戴的面具。

防范“易容”作案,严控仿真面具

公安机关建议,必须对仿真“人皮面具”的生产、销售加强管理。

然而,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潜藏巨大危害性的“人皮面具”却并未超出法定售卖范围。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陈世伟说,“人皮面具”目前属于玩具范畴,而我国禁止销售的玩具只有两种:具有杀伤力的枪支弹药和威胁人体健康的玩具。

记者了解到,在不少欧美国家,对于佩戴面具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少国家规定在特定场合佩戴面具属于违法行为。如在美国,很多州都规定公共场合没有正当理由不允许佩戴面具,纽约州甚至规定即使私人聚会佩戴面具也要经过警方许可。

陈世伟建议,预防犯罪首先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对于仿真面具的生产、销售、使用等多个环节,法规上予以规定,如在制作环节,要制定仿真标准;在销售环节,要限定销售商、代理商准入资格;在使用环节,要只限于表演、影视等娱乐用途等。

专家指出,有关部门应监督厂家对其生产的“人皮面具”建立完整的档案,包括进行实名制销售等,这样可对面具购买者产生约束作用,一旦面具使用者进行犯罪活动或有犯罪嫌疑,也便于警方追查。

     相关报道:人皮面具随意叫卖曝监管真空 花800元可“变脸”

      安徽省蚌埠市警方近日在执勤时,发现两名形迹可疑的男子,在其车内搜查到大量用于盗窃的工具。其中,最惹眼的莫过于高仿真的“人皮面具”。据了解,靠着这张“脸”,两人能够瞬间成为“易容大盗”,在蚌埠、合肥、宿州等地流窜作案40余起,屡屡得手。

利用不同“面孔”实施犯罪,如今已成为不法分子干扰警方破案的一种新手段。今年2月,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一男子入室盗窃价值百万元的首饰,事后戴仿真人皮面具逃跑。警方循线追踪半个月连续“扑空”,后巧设计策才将其抓获。

3月的浙江省台州市,两名男子也买来“人皮面具”等整套装备,绑架了一名11岁女孩。所幸的是,他们及时收手,将女孩安全释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为预防此类犯罪,各地警方通过多种形式提醒市民注意。安徽省公安厅曾发微博称,不法分子经过巧妙“易容”,所留下的录像资料是被伪装的,具有一定欺骗性和迷惑性,市民要提高警惕。还有民警表示,从缴获的这些高仿真面具看,其质地柔软、五官清晰、外形非常逼真,增加了破案难度。

这张面具究竟有多逼真?又是通过何种渠道进行售卖?记者进行了调查了解。

在淘宝网输入“人皮面具”,记者发现内容已被屏蔽,只能搜索到寥寥几家销售表演面具的店铺。一家面具店老板告诉记者,“人皮面具”前几年在淘宝销售火热,但后来因为争议太大不准卖了,不少店铺便另起炉灶,自己办起了专营网站。

随后,记者在百度中再次输入“人皮面具”,发现首页的推广链接显示了4家“旗舰店”。在其中一家网站,记者看到形形色色的仿真面具多达20种,主要分为脸皮和头套两大类,标价从650元到6000元不等。

记者以买家身份向该店进行咨询。店里的客服告诉记者,脸皮一般价格在800元左右,需要用胶水粘连和酒精卸妆。相比之下,延伸到胸口的头套用起来更为方便,但价格稍高,要卖到3500元左右。并称这些面具是用拉伸性非常好的医用硅胶制作,能够匹配各种脸型,且厚度只有1毫米,透气效果好,可以戴在脸上10个多小时。

“仿真度达到95%以上,戴上后可以正常吃饭、说话、抽烟,和正常人完全一样。”客服介绍。

为消除记者顾虑,客服表示该店支持全国货到付款,只要提供买家的身份信息就可以订购。整个过程,这名客服没有询问记者购买面具的用途。网站下方的24小时发货通知栏显示,该店仅9月15日当天就已发货约22件。

除了自建网站公开叫卖外,更多的卖家选择搭建QQ群或以论坛发帖等方式进行小范围销售,但种类却更为繁多。一位卖家发帖称,提供圆形、瓜子形、国字形等不同脸形男女款式“人皮面具”,可根据客户需要在面具上设计痣样、青春豆、胎记、疤痕等模样。

虽然“人皮面具”存在的危害不容小觑,但其并未超出法定售卖范围。“这种高仿真面具属于玩具类别,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禁止售卖。”安徽省律师协会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静洁认为,只要买卖这种面具不是用来犯罪就是合法的。

刘静洁表示,利用这种面具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现象,监管还处于真空地带,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但这并不等于说,就要盲目喊停、禁止售卖。因为“人皮面具”和假发一样,只是一种作案工具,对不法分子起到伪装作用。预防犯罪的关键还是要完善法律制度,从这类面具的制作、销售、使用等多个环节作出硬性规定,比如说在制作环节,要划定仿真度标准;在销售环节,要限定销售商、代理商准入资格;在使用环节,要仅限于表演等娱乐用途,从而规范市场秩序。  记者李光明

“易容” 人皮面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