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案例研究>详细内容

案例研究

校园安全管理漏洞——高校师生呼吁设立“校园警察”

来源:新快报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7-11-11 22:12:08 浏览次数: 【字体:

 

2006年4月7日晚,机场路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四楼起火,一年轻女博士被发现离奇死在实验室内,广州警方立即派遣大批精兵强将侦查该案,一周后抓获犯罪嫌疑人熊某。

    这起案件曝光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事发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地处广州中心城区,而且事发地点楼下就有保安,不法之徒为何能轻易攻破学校的保安防线?广州其他高校的治安状况又如何?

    “校园劫匪”频抢独行女生,校园面临安全问题

    陈晶(化名)是广州石牌某高校的一名大二学生,一周前她遭到两名持刀男子抢劫,至今还让她心有余悸。

    小陈告诉记者,当晚大约10时50分,她上完晚自修以后独自回宿舍。当走到1号楼斜对面的大路上时,两名男青年突然从旁边的小树林里冲出,一个从背后捂住她的嘴,另一个则拿刀在她胸前比划。小陈吓坏了,不敢有任何反抗。两名劫匪迅速夺过她的手机和手提包,在骂骂咧咧中猖狂离去。在她去保卫处报案时,居然又来了一个女生,同样是在那条大路上被抢。数日后,附近另一高校也有一名女生在晚自修后遭遇抢劫。当时该女生为了早点回宿舍,抄近路经过该校科技楼下面的一片小树林,突然被一青年男子袭击,歹徒抢了她的钱包,还企图对其不轨,该女生奋力逃脱,但身上多处被划伤。

    位于天河区某高校一位校园保卫人员告诉记者,光去年一年,该校校卫队抓获的各类疑犯就达200多人次。

    师生质疑高校保安,高校保卫机构进退两难

    据称,“校园劫匪”大致有三类:一是来自校园附近城中村、农村、工厂等单位的惯犯,他们熟悉校园的地形以及师生们的生活作息规律。保安们稍不注意,他们就溜进校园,在事前选择好的位置抢完就跑;二是一些不务正业的外来工,由于很多大学纷纷扩建,这类人窝藏在学校,逮住机会就动手,然后迅速躲回工地;三是一些前来踩点的小偷,这些人溜进学校本来是为后半夜的偷盗作准备的,但正巧碰上一些少伴或者无伴的女生,就顺便对其打劫。

    面对频频发生的校园抢劫案,师生们十分担忧,“学校的保安一天到晚都干什么了,怎么这些歹徒都来去自如的!”这样的指责让保安们觉得很委屈。

    事实上,为了防止劫案的发生,广州各大高校保卫处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贴告示、发传单、安置摄像门禁等系统、制定24小时轮班巡逻制度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五山某高校保卫处负责人认为,没有执法权是校园抢劫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广州多所高校早在1988年就建立了公安机构与保卫组织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机制。校园公安具有执法权,能够有力地打击刑事犯罪。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由于对高校公安保卫机构体制改革看法不一,校园公安没有被及时授予警衔,高校保卫机构没有执法权,管与不管,进退两难。

    师生们希望国家能建立特殊警种——校园警察

    记者随机采访了华南师大等5所高校的师生,其中近七成师生表示理解保安的这种处境,但同时他们又担心,随着高校的逐渐开放,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将受到威胁。

    据悉,美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各州就已立法建立校园警察,现在某些城市也采取了派驻警察进校园等管理方式。他们认为,学校增加了保安人员的责任,可是没有授予相应的执法权力,这使得保安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很多威胁,也使得学校承受了更多潜在的法律责任。应该用训练有素的专业警察来领导学校保安部门。而广东省教育厅保卫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校园警察的问题涉及到高校执法权,暂时难以推出。

校园警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