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入室盗窃案给社会的启发与思考
北京市公安局宣武分局近日向媒体通报了几起近期侦破的刑事案件,其中一起专门进入高层住宅入室盗窃的系列案件反映出的问题,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李永秋是一名入室盗窃惯犯。公安机关的办案资料显示:现年46岁的这名职业盗窃犯罪嫌疑人,曾在1999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因入室盗窃分别被北京市公安局西城、海淀、丰台分局等先后打击处理。可以说,这是个劣迹斑斑的"多进宫"累犯。
今年8月31日,这个入室盗窃惯犯被宣武公安分局再次抓获。警方初步审查,自2006年8月以来,他由原籍地到北京流窜作案,瞄准北京的高层住宅,采用通过互联网购买的开锁作案工具,先后在北京宣武、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等区入室盗窃作案60余起,窃得财务价值30余万元,并返回原籍进行销赃。
这样危害于民的惯窃大盗落入法网,确实让老百姓欣慰。但让人不解的是,为何他"行走江湖"犯案多年,屡屡得手法律却奈何不得他?假如是他犯案"技能高超"警察逮不着,那是警察的办案水平低。可他多次被北京警察抓获,却又多次在社会上用同样的手法作案,这不能不让人们对我们的法律和我们的司法机关产生怀疑了。现实中,这样的案例、这样的惯窃不止此一例。它无时无刻不在危害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主管案件侦破的宣武公安分局副局长周杰对新华社记者说,此案还暴露出一个社会问题,犯罪嫌疑人使用的作案工具是从网上购买的,出售作案工具的人自始至终没有露面,是通过快递将作案工具送到作案人手中的。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也出现了危害人们正常生活的隐患。怎样防范和杜绝这一危害社会安定、和谐的漏洞,是公安机关与社会各界共同研究的课题。
据了解,网上售卖的用于犯罪的破坏性工具科技含量颇高,且购买极为方便。这种新型的犯罪方式已对正常的社会生活构成了相当的威胁,是我们的法律和社会管理的边缘。如果社会有关方面不抓紧应对,管理措施跟不上,势必会给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带来危害,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再有值得人们欣慰的是,这个"惯窃"再次被公安机关抓获还得益于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警惕性。人民群众是嫉恶如仇的,虽然"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局面消失了,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对"坏人坏事"还是有扼制和震慑作用的。
早在今年4月,警方就接到前门大栅栏地区一家宾馆的服务员反映:有一位哈尔滨男顾客入住宾馆后,昼伏夜出,行踪极为可疑,现在这人正收拾行李准备离开。接报后,警方立即派侦查员赶到宾馆进行调查,可疑男子已经退房离开。而恰在此人入住当日的4月18日夜间,附近的一居民楼内发生了一起入室盗窃案。
随后,警方运用刑警专业打击与派出所基础管控相结合的联动工作机制,根据线索分析,针对嫌疑人在大栅栏地区入住落脚、流窜作案的特点,确定了案件的特性并锁定了嫌疑人特征,实施严密的侦查监控。在大栅栏重点地区,民警对140余家旅店进行比对查控。当嫌疑人再次出现在这一地区时,民警当夜将其抓获,并当场查缴其随身携带的5张银行卡及存款10万余元,查获了其入室盗窃的作案工具一套13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