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案例研究>详细内容

案例研究

网游“第二人生”成恐怖分子网络新平台

来源:金羊网 作者:韩建军 发布时间:2007-08-07 08:29:44 浏览次数: 【字体:

 

被怀疑用来招募成员、建立网络“恐怖社区”,甚至非法转移资金、发动虚拟“恐怖袭击”

“第二人生”是时下流行的网络虚拟游戏,但一些被怀疑为恐怖分子的人却利用游戏招募成员、建立网络“恐怖社区”,甚至非法转移资金、发动虚拟“恐怖袭击”。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5日报道,安全部门已

注意到恐怖分子的做法,但目前在监控方面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亟待克服。

恐怖阴影

“第二人生”是美国林登实验室开发的一种三维网上虚拟游戏,完全模仿现实生活。网民可以创建一个虚拟角色,在网络世界里逛商店、看电影、参加运动会,还可以进行网上交易等等。

这一游戏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目前在全世界拥有850多万用户。索尼、宝马、锐步等一些大公司花钱在游戏中买下“地皮”,建立虚拟公司,扩大自身影响力。瑞典等国还在游戏中建起虚拟的“大使馆”。

但近来,游戏中的一些虚拟社区、一些成员和建筑遭到恶意攻击,最近一起“袭击事件”就针对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在“第二人生”的虚拟总部。一些攻击者自命名为“第二人生革命军”。令人担心的是,这些攻击者除了一些恶作剧的网民,可能还有真正的恐怖分子。

新加坡国际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研究中心专家罗汉·古纳拉特纳说,在过去三个月间,他在“第二人生”虚拟社区发现并跟踪了12名恐怖嫌疑人,他们大部分居住在美国和欧洲。

古纳拉特纳说,这些恐怖嫌疑人准备在“第二人生”的虚拟世界里建立恐怖社区,利用网络展开恐怖主义宣传。

编 号: 523197    
摄影作者:   
文件名:yssgbb7836.jpg  
文件大小:K  
高 X 宽:305 X 450  
说明:yssgbb7836.jpg

上图:“第二人生”的虚拟社区

现实威胁

专家指出,恐怖嫌疑人很可能在“第二人生”里利用虚拟社区宣扬暴力、招募成员、训练侦察和搜索能力,甚至进行非法资金转移。

澳大利亚高技术犯罪中心主管凯文·祖卡托说:“我们现在必须考虑,如何在两个世界里生活、工作,保护两个世界和两种现实。”

欧盟刑警组织也对恐怖分子利用“第二人生”游戏开展非法活动表示担心。他们指出,恐怖分子可能利用游戏转移资金,支持恐怖袭击。

在游戏中,用户可以购买林登币交易,1美元约等于250林登币。林登实验室说,每日的平均交易量达到100万美元。

欧盟刑警组织和英国有组织犯罪重案局担心,恐怖分子可能会利用“第二人生”和赌场转移资金。林登实验室专门跟踪钱币交易的技术小组目前尚未发现有恐怖分子利用游戏转移资金,但他们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难以跟踪

令人担心的是,现有技术很难通过网络跟踪、锁定“第二人生”上的恐怖嫌疑人。

《星期日泰晤士报》说,“第二人生”游戏的用户可以使用虚假的个人信息和联系地址,开展物品、钱币交易。

报道援引安全官员的话说,从理论上讲,技术部门可以通过IP(网际协议)地址查找到用户使用电脑的实际地址,但IP地址有时候也不可靠。

报道援引有组织犯罪重案局的消息说,该局正在研究如何监控利用“第二人生”开展非法资金转移的行为,但规范资金转移有很多难题。

 

■新闻链接:发生在虚拟社会的强奸

2007年4月,比利时的多家媒体报道了警方(货真价实的警察)针对一起发生在大型网络游戏《SecondLife》中的强奸案(虚拟)展开调查的消息。到底虚拟世界中的犯罪行为算不算真正的犯罪,或者说达到何种程度应该接受制裁。这一问题立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有分析人士指出,“虚拟世界中的犯罪,其危害程度远低于真实世界中的违法行为,为了一起发生在游戏中的虚拟强奸案而出动警力进行调查,我看不出其合理性究竟在哪里。这(指虚拟强奸)可能是不道德的,但终究不是犯罪。”

不过,他也对虚拟犯罪的定义提出了质疑,认为用现实世界中的法律去定义虚拟游戏中的行为是可笑的。“拿虚拟强奸为例,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否像其字面表达的一样拥有内在含义。究竟指的是操纵某个虚拟角色违背他人的意愿实施某种行为,还是以文字或画面的形式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

部分网友认为应该不算。另外还有网友认为,出在某个游戏里的问题应该具体地放到该游戏里讨论才有意义。(文综)

网游 恐怖分子网络新平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