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装备博览>详细内容

装备博览

英国间谍案小“石头”暗藏大机关

来源:人民网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6-01-30 12:27:37 浏览次数: 【字体:

  “石头”内置一小型发射机

  1月22日晚,俄国家电视台“特别记者”节目播放了一段录像带,并由联邦安全局特工讲解,详细描述了俄反间谍人员是如何发现并当场抓获英国间谍的。最引人瞩目的是,英国外交官是利用一块特制的“石头”在莫斯科从事间谍活动的。

  该电视节目称,英国至少有4名外交官通过红外下载功能将该石头内的情报传输到掌上电脑上。俄罗斯情报官员也发表声明称,俄情报部门日前逮捕了一名涉嫌参与间谍活动的俄罗斯人,这才使得英国的这一间谍行径得以曝光。

  该电视节目称,俄特工人员随后对放有“间谍石头”的街心花园进行监控,并拍下了英国间谍的“活动”情况,发现去年秋季几名身份不同的英国外交人员在此活动极为频繁。

  这块“石头”外形很完整,分量却极轻,经过X光透视,发现里面塞满了各种间谍装置,有蓄电池、加密情报接收机、特种保护装置,防止石头受潮。

  公园“石头”有玄机 英国间谍在俄国

  “间谍石头”工作原理

  俄情报人员发现,这块“石头”是一种完全新型间谍工具,作用原理非常简单。英国间谍招募的俄罗斯线人在约定时间来到街心花园,怀揣一台普通的掌上电脑,走过石头时,计算机会自动处理信息,把情报传送到石头内的电子接收装置,存入电子间谍档案。几天后,英国间谍来取情报,经过石头时同样借助掌上电脑读取情报。接受情报时不需要知道装置的精确位置,掌上电脑会自动接受信号。

  石头内置小型发射机

  情报员将信号传输至石头

  英间谍通过掌上电脑下载数据

  俄罗斯称“间谍石头”是科技奇迹

  俄特工发现英间谍全过程

  第一步 几个月前发现目标

  现年30岁的文秘克里斯托弗·皮特2002年起开始在英国驻俄使馆工作,他频繁的活动引起了俄罗斯反间谍部门的注意。随后,另外3名使馆工作人员保罗·克罗姆顿、马克·德伊和安德鲁·弗莱明格也进入俄罗斯反间谍部门视野。

  经过几个月的监视,俄罗斯反间谍部门发现,他们频繁前往莫斯科郊区一处街心花园活动。有时他们装扮成学生,背着书包。其中,现年32岁的弗莱明格自2004年起就开始在俄罗斯境内活动。

  第二步 一块石头引起注意

  “间谍石头”的X光片

  去年秋天,俄罗斯反间谍部门的监视录像拍摄到了皮特前往街心花园活动的场面,他路过的一块石头引起了注意。俄罗斯特工掌握的情报还显示,整个秋天,围绕这块石头的活动一直非常频繁。

  据俄罗斯特工介绍,这块石头外形普通,分量却极轻,经过X光透视,发现里面塞满了各种间谍装置,有蓄电池、加密情报接收机、防止石头受潮的特种保护装置。

  第三步 一俄罗斯公民被捕

  监视过程中,俄罗斯特工发现一名俄罗斯人走过“石头”时,试图通过怀揣的掌上电脑向“石头”发送信息。被捕后,这名俄罗斯人承认,他是到国外出差时被英国人招募从事间谍活动的,得到了在莫斯科活动时用作间谍联系的专用装置。他的工作内容就是,按时来到街心花园,怀揣一台普通掌上电脑,只要走过“石头”,计算机就会自动处理信息,将情报传送到“石头”内的电子接收装置,存入电子间谍档案。

  几天后,英国间谍来取情报,经过石头时同样借助掌上电脑读取情报。

  第四步 英国“间谍”当场被捕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公布的录像显示的是弗莱明格收取情报的场景。节目制作人解释说:“这次该间谍工具似乎不好使了,他先是朝一个方向行走,然后拐到另外一个方向。显然,他没有成功。之后他走到灌木丛里,似乎是在小解,实际上是在掩饰自己的行动。然后再次走近石头,重复一次。”

  俄联邦安全局发言人说:“显然,石头中的电子装置工作不太稳定。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英国间谍才经常在这一地区出没。二秘(指弗莱明格)精心伪装,背着包,戴着帽子,在确信旁边没人时走近石头,小心翼翼地将它拿走。”随后,俄罗斯特工当场逮捕了他。

俄方高举“石头”英方低调回避

英方

  布莱尔低调谨慎

  在23日唐宁街首相府举行的每月新闻发布会上,布莱尔被问及此事时显得十分谨慎。他对记者们说:“我只是在今天早晨才听说这件事,我想也许你们只能从我的嘴里听到那句老话,除非我们愿意,‘我们从来不就安全事务发表评论’。我想现在尽可能越少谈论这件事越好。”详细

  内务部揭密俄罗斯间谍活动

  “间谍石头”案发生后,《简氏情报摘要》称英国对俄罗斯在其国内开展的间谍活动非常忧虑,英国内务部2005年估计约有40名俄罗斯间谍在英国活动,他们正在积极地收集英国军事和工业情报,并对流亡在英国的车臣人士进行监视。英国军情五处认为俄罗斯情报机构对英构成了“重大间谍威胁”。

俄方

  普京高调重申立场

  近年来,在一些独联体国家先后发生亲西方的所谓“颜色革命”后,俄开始着手起草《非政府组织法》,对非政府组织接受国外资助进行严格限制。但该法从酝酿、起草到去年底获得杜马通过,直至普京总统日前签署该法律,西方对俄在这一问题上的批评不绝于耳。

  俄罗斯总统普京25日重申,这部法律旨在防止国外势力干涉俄内部事务,因为使用不正当的资助不可能达到高尚的目的。他希望其他国家对俄持尊重态度。最近几天,包括俄议会上下两院主席在内的许多高级官员以及专家和媒体也都纷纷指出,事实证明,俄通过《非政府组织法》是非常必要的。

  国家杜马宣布立即展开调查

  “石头间谍案”曝光后,俄罗斯议会下院(国家杜马)立即表示,将对案件展开调查。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鲍里斯·格雷兹洛夫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我们都看到了,其中不仅有在莫斯科从事的间谍行为,而且国外情报部门还为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这种情形让我们感到忧虑。”据悉,俄联邦安全局已经就这些资金的使用目的展开调查。详细

  专家

  俄高调造势 借机敲英震美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研究员王郦久认为:俄罗斯这次对英国间谍案的强烈反应意在为其年初通过的《非政府组织法》做出注释,即制定《非政府组织法》是有针对性的。

  俄罗斯选择这个时候通过电视录像的形式公布英国间谍案,是为了替这部法律造势。在去年讨论这部法律时,英美等西方国家以及俄罗斯国内的反对派都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意见。这次的间谍案恰恰带有非政府组织的背景,正好印证了出台《非政府组织法》的必要性。王郦久指出,俄罗斯此次点明英国间谍还有敲山震虎之意。因为美国也是反对俄罗斯制定这部法律的国家之一,但是考虑到俄美关系深于俄英关系,俄罗斯于是通过指向英国来间接表达对美国的不满。

 

前苏联克格勃

  克格勃,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前身为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契卡”,全名为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克格勃的职权领域大致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反间谍部门相当。在1930年代,由亚戈达和叶若夫领导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成为“大清洗”的工具。冷战期间,“克格勃”的职能过大,涉及国内所有领域,凌驾于苏联党和政府之上,在国际上也成为红色恐怖的代名词。

  英国军事情报五处和秘密情报处(军情六处)

  英国军事情报五处简称军情五处,成立于1909年,是英国一个专门对付颠覆和恐怖活动的机构,它的2000多名雇员中约有70%用于反恐怖活动,25%用于反间谍活动。军情五处受英国内务部的监督,设有5个分支机构,还有一个300人的总情报组,主要负责侦察工作和招募特工人员。


  1992年5月8日英国内务部宣布,对爱尔兰共和军作战的指挥权由伦敦警察厅转由军情五处负责。

  英国秘密情报处即军事情报六处,简称军情六处,成立于1909年,是英国负责国外谍报的机构,它受英国外交部的监督。该机构向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情报人员,重要的活动地区是东欧国家和中东地区。每年预算额为2.5亿英镑。在国内外共约有2000名工作人员,其中有的是外交官。

  英俄30多年来间谍战细览

  2004年4月,俄罗斯法庭判决俄武器专家伊格·苏迪亚金叛国和向一家英国公司提供机密军事情报的罪名成立,他被判处15年徒刑。

  2000年7月,前苏联时代外交部副部长之子、俄罗斯外交官奥布科夫因为英国充当间谍被判处11年徒刑,俄最高法院推翻了这一判决。

特工的种种秘密武器

    1996年5月:俄罗斯驱逐了9名据称从事了间谍活动的英国外交官,英国则驱逐了四名俄罗斯人。

  1994年4月:英国驱逐了一名俄罗斯外交官,作为对俄罗斯驱逐据称是英国驻俄间谍头目的一名男子的报复。

  1994年1月:俄罗斯公司经理斯特索夫因为英国当间谍而被逮捕,他被判处十年劳役。

  1971年9月:100多名苏联官员因在英国从事间谍活动而被驱逐,二战后首位叛逃至西方的苏联情报人员伊亚宁曝光了他们的真实身份。作为回应,俄罗斯驱逐了英国驻莫斯科使馆的18名工作人员。

  石头间谍案可能导致英俄关系降温 石头间谍案可能导致英俄互相驱逐外交官 

 

 

英国间谍案 石头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