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装备博览>详细内容

装备博览

无人机频入侵机场 反“黑飞”利器花样百出

来源:ifeng 作者:朱玲 发布时间:2017-07-15 13:59:41 浏览次数: 【字体:

 

 

 目前,针对“黑飞”现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发力“反黑飞”。其中,将他们的关键技术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主动和被动:

无人机频入侵机场 反“黑飞”利器花样百出
无人机频入侵机场 反“黑飞”利器花样百出(图源:ifeng

主动——无人机制造商

    站在无人机制造商的角度,他们的“反黑飞”几乎都是从系统内部着手。比如说电子围栏,当到达某个限定的禁飞区域后,无人机将返航或是降落;又比如大疆此前所采取的手机认证,未经认证者在无人机的操控上将受到多重限制。

被动——“反黑飞”厂商

整理一下,“反黑飞”厂商的手段主要分为三大类。

    干扰阻断:这一类主要通过信号干扰、声波干扰等技术来实现。比如后洪电子,利用超高频宽带干扰技术对无人机的遥控信号进行压制,以迫使无人机自行降落或返航。

    暴力摧毁:该实施过程相当简单粗暴,像用激光武器直接摧毁无人机,或是让无人机、鸟类等飞行物体拿着捕网正面迎敌。从效果上来讲,这类手段的效率还是不错的。

    监测控制:主要是劫持无线电控制等方式。比如国外的创企巴特尔(Battelle)所研制的手枪,通过干扰无人机与操控者之间的无线电频率,使之在原地徘徊,或是直接落地,亦或是自行返回,

    另外,在手段之外,产品形态也是千姿百态,各有不同。像前面提到的巴特尔,其产品形式就是一把具备干扰作用的长枪,也有像国内全盛科技这样的,打造一套包含多个单件、集成检测干扰功能的整体系统。

市场预测良好,资本关注,“反黑飞”市场正在崛起

    据国外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 Markets首次发布的“反无人机市场报告”介绍,分析家预测,在2017-2022年间,反无人机市场将以每年约24%的速度增长,到2022年,市场总额将达到11.4亿美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企业踏进了“反黑飞”市场,资本关注度也在逐步提升。

国外:

2016年5月,德国公司Dedrone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Menlo Ventures领投,今年2月宣布又获得150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

2016年4月,圣地亚哥的初创公司SkySafe拿到了来自A16Z的300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

2017年5月,美国犹他州的Fortem Technologies获得了550万美元的种子投资,Signia Venture Partnersand Data Collective(DCVC)领投;

国内:

2017年1月,全盛科技透露,已经完成数百万人民币的种子轮融资;

2016年6月,电科智达获得由真然资本投资的1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

    在此之外,获得融资的国内外企业还有不少。从整体情况来看,相比于国外,国内以“反黑飞”为主要业务的玩家数量并不多,更多的玩家只是将其作为其中的一块业务来开展。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获知,在安全隐患、资本参与等因素的推动下,“反黑飞”市场正在崛起。

    对于接下来“反黑飞”市场的走向,全盛科技联合创始人吕盛表示:“现在的‘反黑飞’市场正在进入下半场。在上半场时,反黑飞产品主要以电子干扰枪为主,市场主要覆盖范围是大型赛事活动或是重要安保工作等等。2017年之后,市场也进入了下半场,常态化的安防市场被开启,市场容量也变得更大。”

    其中,除了民用机场正常的安防需要,在某些特定场景中,其市场需求更大,比如那些不能为普通民众所知的国家安防重要场所。上海后洪电子科技CTO汪东表示,目前“反黑飞”产品的应用场景虽然还很小众,不能像民用市场那样达到几十亿的这样一种规模,但还是能够达到千亿元的量级。

    当然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打开,“反黑飞”产品未来也将渐渐走入民用市场。一方面,特定场景中的安防市场是有容量的,并不能够容纳过多的企业竞争;另一方面,在民用市场,或许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使得产品的普及度并没有那么的高,但是在某些高端场所,对于愈加重视安全、隐私的某些市场来说,“反黑飞”产品也是迫切需要的。

结语

    当前,针对“黑飞”现象,我国的相关法律条例正在弥补空缺。不过,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当下,随着政策逐步出台,再经过与市场、制造商、玩家磨合之后的一步步完善之后,“黑飞”现象或许不能被完全消灭,但是比之现在将会好很多。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无证飞行的无人机以及非法操作的玩家而言,通过对其无人机的干扰和控制,“反黑飞”技术也能够起到相当的震慑作用

无人机 无人机事故 无人机监测系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