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科技大观>详细内容

科技大观

现代战场话救护

来源:www.szsti.net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5-03-21 21:57:28 浏览次数: 【字体:

 

    随着以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兵器运用于现代战场上。 在高技术的陆、海、空、天、电、磁的立体空间里,武器对参战人员已经构成全天候、 全方位的立体杀伤和损害。这无疑给战场救护的速度、效率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火线救治信息化
    80年代末,美陆军提出并实施了士兵综合保护计划。其目标是在未来战场上,为士兵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单兵作战、通信与救援保护系统,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士兵的生存与作战能力。在此计划的推动下,许多国家也都相应地制定了各自的电子士兵(electronic soldier)计划,并投入巨资进行研制和实施。
    1994年春夏之交,在美军加利福尼亚国家训练中心,数千名携带特殊装备的“蓝军”士兵与“红军”——美陆军某独立装甲旅,展开了激烈的实兵对抗演习。在“蓝军”救护中心,荧光屏上展现出一幅幅“伤员”的画面和一组组数据。医护人员根据这些画面与数据,不断发出一系列救护指令。与此同时,救护直升机和救生车迅速奔赴“战区”。就是这场非同寻常的演习,标志着一种全新概念的作战保障方法已经诞生,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决胜千里”的电子士兵这一科幻影片中的形象,走出了银幕,加入到了现代战场。
    未来的电子士兵系统,是一个以现代最新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单兵综合作战防护系统。在单兵头盔内装有先进的声像、通信设备,它能增强士兵的视觉、听力和通信能力。再与单兵计算机相联,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使用,就如士兵长了“千里眼”。而且每个士兵在任何时刻都知道自已在战场上的确切位置,可以了解战场情况,直接与上级联系。无论白天黑夜,士兵都可通过该系统以最快的速度向上级发出紧急救护请求,报告伤员位置,引导救护直升机或救生车及时赶到现场。单兵计算机是未来电子士兵的“神经中枢”,它不但能完成整个系统的控制、多媒体通信,在火线救治中更是一个功能卓越的“医生”。当士兵负伤后,单兵计算机通过头盔系统接收到伤员的伤情信息后,一方面将其发送到救护中心;另一方面又迅速启动计算机内的微型智能专家急救软件,为伤员自救、互救提供有效的救护指导。若救护中心的救治指令不能及时收到,或救护人员不能及时赶到时,单兵计算机内的专家救护系统便会提供进一步更加细致的救护方法。必要时还可自动接通基地计算机系统,从大型计算机诊断救治专家系统及医学信息库中获取有关的救治信息,为伤员提供可靠的救护服务,真正实现了火线救护的信息化。

抗毒解毒一体化
    在现代战争中,化学战仍居重要位置。目前各国装备的化学武器,仍以神经性毒剂为主体 ,一旦用于战场,会给作战人员造成极大危害。近年来,国外从海洋生物、蛇、蝎等毒液中分离出毒力比目前装备的神经性毒剂还要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多用途神经毒素,极微量即可使人遭到致命的危险。神经毒剂中毒,几分钟乃至几秒钟之内就会丧失生命。因此,神经毒剂解毒的急救药必须使用方便、药效迅速、抗毒力强。单兵装备的神经毒“急救针”,是一种有效的神经毒剂克星。它是多种解毒药剂的合成针,能在十几秒钟或更短的时间内渗入人体各部,保护机体的主要脏器免受毒素侵害,而且在极短的时间自然生成毒素抗体,减轻或消除中毒症状。所以,“一针解素”的急救针已成为现代单兵救护的必备之物。
    1990年的海湾战争自始至终笼罩着化学战的阴影,防毒面具和急救针成了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的“护身符”。美军单兵装备的三节式自动针,可使中毒者得到快速全面的解毒;法军单兵装备的自救用的自动注射针,防梭曼中毒最好,也能防沙林和塔崩;英军为其皇家军队配备了几种型号的二元自动注射器,在零下45℃与零上50℃的气温仍可正常使用。此外,荷兰、瑞典、意大利、德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也都为本国部队装备了化学战中急救用的二元自救注射器。

急救后送一体化
    1982年6月7日,一架以色列直升机从西顿向南飞行,机上两名肺部受伤的伤员正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送往国内医院。突然,监护仪器的荧光屏上波形紊乱,伤员出现心肺衰竭的征兆。医护人员立即测试各种数据,使用了空中机动救护装置和急救药物。由于发现及时,抢救设备齐全,措施得力,很快使伤员转危为安。这是在以黎战争中,运用直升机空运后送伤员的一幕。
现代战伤后送中,一是强调后送及时,二是强调连续监护与救治。这就要求运送工具不仅要速度快,争取宝贵的时间,更要装备有先进监护的医疗设施,能在机动中完成救治,实现急救后送、战地医院一体化。所以,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军队使用的伤员快速运输工具上,都装备了各种手术、急救、监护器材等设备。除在大型救护车内配备有便携式心脏监护器、吸引复苏器、脊柱板、外科器材、氧气装置和空调等外,法国的水陆两用装甲救护车上,也配上了相应的器材,并在海湾战争中参加了多国部队的伤员救护和后送。在选择运送工具中,飞机最受青睐。如德国救护直升机上装备有除颤器、微型示波器、急救箱、电吸引器等。前苏联的后送直升机甚至装有可调手术床和术后恢复床等,可在后送的途中做外科手术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救护,故有“飞行医院”之美称。可以预见,随着各种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微型化,将会有更多的诊疗设备配备到运送工具上。今后,运送伤员的工具将会速度更快,运载量更大,救治能力更高,防护能力更强。
    毋庸置疑,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场救护难度大大增加。然而并非无所作为,被动挨打。外军的情况表明,谁掌握了最先进的救护技术,谁就能在未来战场的医疗救护中赢得主动权。我军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一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和高技术局部战争需求的战场救护器材,以实际行动落实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救护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