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能软件实现摄像头无人监控
在欧洲和美国一些城市,一个人每天可能数百次被摄像头拍到。这些摄像头多数时间处于无人监控状态。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软件,可自动识别监视屏上出现的异常情况,执法人员能够依靠这种软件,持续跟踪可疑目标。
智能软件连续跟踪
这种软件名为“智能视频”,把动态跟踪技术与视频游戏软件的学习能力相结合,持续“观察”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跟踪异常行为,永久保持警惕。
“智能视频”采用的新型扩音技术可以区别枪声与其他声音,指示摄像头对准并放大声源。这种技术具有高度灵敏性,一旦人群中有人说出“爆炸物”这个词,摄像头将很快确定这个人所在位置。
2001年“9·11”事件以来,纽约、华盛顿、洛杉矶和芝加哥多个地区,甚至一些较小的美国城镇被闭路监视摄像头网络覆盖。私人拥有的摄像头数量也呈激增之势。
芝加哥紧急行动部门负责人安德鲁·贝拉斯克斯说:“观察每部摄像头的人手不够,我们眼下正在引导分析软件,你可以在人员密集区安装这种特殊摄像头,观察人们毫无目的地闲逛、兜圈子或在人行道上放置手提箱等异常行为。”
隐私曝光风险增大
一些研究隐私问题的专家说,这种软件应用在监视摄像头上,可能使无辜者隐私曝光风险增大。
戴维·霍尔茨曼是《隐私丢失》一书的作者。他说:“我没有买(监视摄像头)。放弃法律和执法部门,借助一部摄像头,是件极其危险的事。”
在英国,有420万部政府安装的监视摄像头,仅在首都伦敦就有200万部。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男性工作人员有时通过监视屏幕偷窥女性,也有人把注意力放在少数族裔身上。
对于这些担心,芝加哥紧急行动部门负责人贝拉斯克斯说,他的部下接受过保护公民隐私和宪法权培训,其中包括,偷窥私人住宅和办公室属违法行为,紧急行动部门还在监控室安装数字录音装置,防止官员窥探他人隐私。
无助于预防犯罪
摄像头广泛应用,使美国和欧洲变成“监视社会”。一些人认为,这是害怕遭到恐怖袭击和犯罪分子侵害而自愿付出的代价。但也有专家认为,安装摄像头,并不能预防犯罪。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成员埃德·约恩卡说:“对于打击犯罪来说,摄像头是很棒的工具。但他们真的对预防犯罪没有帮助。”
芝加哥紧急行动部门负责人贝拉斯克斯也承认:“摄像头不能取代警察。它们实质上是一种力量倍增器。它们充当警方的另外一双眼睛。”
不过,他对摄像头仍青睐有加。他说,他不断收到居民电话,要求安装摄像头,确保社区安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