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明:让科技转化为战斗力
记者:“率先走上科技强警之路”是上海市公安局党委确定的警务战略目标之一,请您谈谈上海公安科技强警工作的有利条件。
吴志明:我们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一是高度重视公安科技工作。“二十公”召开后,上海市委制定下发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坚持实施固本强体、科教强警战略”。二是指导思想明确。我们以构建上海现代警务机制为主线,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作机制建设,对全局科技项目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实现了科技成果与实战效益的有机结合、同步发展。三是建立了一支具备专业水准的科技队伍。目前上海市公安局在聘专业技术人员千余人,占全局民警总人数的3.2%%,他们是实施科教强警战略的智力和人才保障。四是经费保障落实。在市政府财力的支持下,市局近三年来不断加大科技建设经费的投入,保证每年的资金投入占当年全部公安工作经费的7%%以上。
记者:老百姓的安全感主要来自良好的社会治安,上海公安机关在以科技为先导,建立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加强对社会治安的防控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吴志明:上海市公安局在构建现代警务机制的过程中,始终把建立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应急反应体系置于十分突出的位置,在这一机制中充分反映了我们的科技强警成果。目前,以指挥中心为平台的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正式启用,已经实现了“110”、“119”和交通指挥中心的“三台合一”。我们通过加强对巡逻警车及警员的无线通信装备配置,充分依托有无线通信系统、图像通信系统、GPS巡逻、运钞车辆自动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等技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指挥中心应急反应、社会联动、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在社会面治安防控方面,一是加强有关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提高对消防、交通、治安、出入境管理以及侦查办案等的信息化水平。二是对金融系统、重点企事业单位大力推广身份证鉴别、紧急报警、防爆等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使全市各类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安装率达95%%以上,有效提高了社会的安全防范能力。三是加强图像监控及其联网建设,在图像监控和传输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基层派出所开始探索利用图像监控设施对重点区域和部位、案(事)件易发地实施有效监控,编织控制社会面的“天罗地网”。
记者:近年来,上海市公安局不断推出科技强警的举措,锻造了一支公安专业技术队伍,与此同时,广大民警的科技意识普遍得到了增强,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吴志明:专业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攻坚克难的能力,广大民警的科技意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是将科技真正转化为战斗力的根本因素。
在加强公安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方面,一是通过“定岗、定级、定员”的岗位设置,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评聘分离、竞争上岗、行政职级与专技职务分别聘任的双轨管理。二是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实施继续教育制度,并提供必要保障。三是通过专业技术工作考核与绩效激励机制,提高各级公安机关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增强广大民警的科技意识和应用能力方面,我们抓住科技和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坚持开展民警科技技能教育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考核。目前全局50岁以下男民警与45岁以下的女民警全部经过了培训,考核合格率达99%%以上。局党委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全部参加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并不定期地安排科技专家给党委成员和市局业务单位、公安分县局领导授课,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和领导科技工作的能力。今后,我们还要针对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基层公安机关科技人才紧缺矛盾,积极研究、探索建立使用人、培养人、管理人的新制度,固本强体,为科技强警增添发展后劲。记者:经过几年的努力,上海公安科技工作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下一步将如何结合实际寻找新的切入点,拓展“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吴志明:着手于现在,着眼于未来。我们考虑一方面从机制上做文章,构建符合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大城市特点的现代警务机制;另一方面坚持实施科教强警战略,切实加强公安科技和公安信息化建设。为确保上海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科技强警方面,一是公安科技建设一定要为提高上海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驾驭社会治安局势、处置突发事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二是要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以构建现代警务机制为目标,引领信息化工作机制建设。三是公安科技要通过创新机制、促进应用等环节,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工作中,我们将在“加”和“强”两个方面下功夫。“加”,即进一步加大对“金盾工程”一期项目、市应急联动中心和刑事侦查等建设项目的科技投入。“强”,即强化管理、强化应用、强化基础。我们将通过“加”和“强”,进一步唱响科技强警战略,使其在公安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服务与支撑作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