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警察科技>详细内容

警察科技

片儿警的科技发明 移动信息查询终端(PDA)手机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杨清林 发布时间:2006-04-25 17:15:40 浏览次数: 【字体:

郭越慧在使用自己研制的手机

教别人使用(PDA)手机

   你寻亲访友却不知具体住地,民警打开手机,点击社区警务图,一目了然;你想了解某常住人口或暂住人口信息,民警打开手机,点击数据库,瞬间就可以查到包括身高、血型、指纹、简历、本人照片在内的资料。如今,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八经派出所的社区民警都配备了这种移动信息查询终端(PDA)手机。辽宁省公安厅计划在2006年6月底,全省公安派出所民警都配备这种手机9000台。

  这套设备的发明人是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八经派出所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

    1、户籍管理手工操作的方式完全不能适应数码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凭借十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深入研究,郭越慧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995年,郭越慧从沈阳市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分配到八经派出所,一干就是11年。2001年底,他接管治安状况相对落后的宝环社区,成为地地道道的社区民警。

  社区警务是一种预防犯罪的新型警务模式,传统警务强调打击、管理,社区警务重点是防范、服务。干社区民警比不上刑侦、治安“出活儿”,人家以打击处理为己任,破几个漂亮案子,就有机会立功受奖。而社区民警每天干的就是“不起眼的事”。光辖区的住户、人口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就够忙的了,此外还要串百家门,知百家事。就像老电影《今天我休息》里的民警马天民一样。郭越慧这个人心细,也能吃苦,他把宝环社区角角落落走个遍,对管内所有人口进行走访,把这些资料牢牢地储存在大脑里。可是他的记忆力再好,也有失误的时候。再说派出所的人口、户籍管理手续繁杂,工作量大,有时群众来所办事,要排起长队。目前的社区警务工作尚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社区警务实有人口管理采用登记造册、建档的模式,手续烦琐,工作量大,各种材料之间没有形成必要的关联,大量信息还靠人脑进行强制记忆。这种手工操作的方式还不能适应当今数码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社区警务工作必须从陈旧、传统的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这就需要转变观念,适应现代社会高科技发展的需要。郭越慧就开始琢磨,用什么办法改变这种状况呢?

  多思出智慧。郭越慧凭借十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深入研究,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今信息社会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相继推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公软件,为自身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社区警务工作还没有自己的软件,或者说还没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办公软件。这使郭越慧产生了研制社区民警自己的警务软件的想法。他凭借在电脑方面的知识,自费购买了500多元的电脑书籍,先后请教了十几位电脑专家、软件设计人员,并对几十位政法界领导、新老一辈社区民警、社区干部、群众代表进行调研,收集意见和建议。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郭越慧终于想出采用传统的人口管理模式———警务图与先进的网络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设计社区警务微机管理系统。于是他开始了漫长、艰辛的设计历程。他利用业余时间从参加电脑知识培训做起,买下大量书籍进行刻苦钻研。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社区警务系统的前期工程。夜深人静,他常常披衣灯下,敲击键盘,潜心研究。一天夜里2点多了,他仍在专心致志地搞设计,妻子一觉醒来,看见他还坐在电脑前,便心疼地说:“你干吗这么拼命,看你,人都瘦了一圈,快睡吧,明天还得上班呢!”小郭头也不抬地说:“再过一会儿,等我弄完这部分就睡。”结果,郭越慧一直干到天亮,匆匆吃了口饭,又赶到单位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斗转星移,冬去春来。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不知攻克了多少难关,他终于研制出《社区警务微机管理系统》软件,以属地为原则,将社区的自然情况、场所方位分布、小区居民楼分布、单元序列、居民家庭信息以及辖区内的常住人口、重点人口、寄住人口、外来人口、境外人员、出租房屋全部囊括在电子地图之中。只需鼠标轻轻一点,管内的出租房、暂住、寄住人口等信息一览无余,从根本上将繁琐、复杂的警务工作简捷化了。郭越慧试行一段时间,自我感觉良好,便向同行展示,结果一传十,十传百,不少人知道他琢磨出一套高科技的“玩艺儿”,纷纷前来取经。旋即得到沈阳市公安局的充分肯定。

  让郭越慧名气大增的是,社区警务微机管理系统引起了全国优秀警察、公安部一级英模、大石桥市公安局分水派出所所长仉伟的注意。2003年10月,仉伟专程来到八经派出所学习取经,他亲眼目睹郭越慧现场演示,又当场提出查询一条信息,郭越慧仅用两分钟就将所查信息及相关内容调出。仉伟大为慨叹,称郭越慧是“科技强警的先头兵”。

    2、国外的一则报道给了郭越慧很大的启发,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警示板问世。

  八经派出所管内企事业单位多,金融单位多,路段复杂,发案率相对比较高。仅2003年1、2月份,就发生110起案件。而宝环社区则是“重灾区”,入室盗窃、楼道抢劫、盗窃机动车等可防性案件居高不下,是沈阳市公安局确定的“易发案地区”之一。怎样才能扼制可防性案件高发势头,让群众更有安全感呢?郭越慧又开始琢磨了。

  2004年初,郭越慧偶然看到国外一则报道,在英国的德文郡,当你走进居民区,就会见到家家户户的门上、墙上贴着大小各异的,色彩不同的邻里守望标志牌。标志牌一般印有图案,警察与老人、儿童拉手站在一起,旁边有这样一些话:“你已走进邻里守望区,我所有的物品都刻有姓名与邮政编码。”这则报道给郭越慧很大启发,联想到当时社会上各种“最差”评选,他琢磨出个新点子。他翻阅了派出所一年来3000多张报警登记,又实地考察一下辖区的楼院,在听取社区干部和群众代表意见、建议之后,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警示板问世了。

  2004年2月11日,宝环社区的两座居民楼分别挂上了红、黄警示牌,警示牌左上角写着“红(黄)牌楼院”,右上方写一行大字“民警提醒您,您已经进入重点防范地区,请注意防抢防盗。”其他是一些防盗防抢的经验性提示语。郭越慧把地处偏僻、高发案的楼院定为红牌楼院,稍好一些但也有一定发案率的地方挂上黄牌楼院的标志,随时提醒群众注意。

  警示牌挂起来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大小媒体争相报道。特别是住在那两座楼里的群众,被这新鲜事儿吸引住了,因为此地经常出事,居民晚上轻易不敢外出,睡觉也不塌实。他们自发地组成看家网,配合警方活动。社区警示牌挂上之后发生的第一起案子就是民警和群众一起追偷车贼。有两个贼瞄上红牌楼院里的一台电动车,剪开锁骑上就跑,哪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看家网视线之内,郭越慧得到消息,就和大家一起抓住了那两个贼。不出两个月,该地区可防性案件下降60%%。其他社区见红、黄牌挺管用,也相继挂上了这种警示牌。

  郭越慧没想到自己琢磨出来的点子,会有这样的效应。其实敢于挂红、黄警示牌,是为了引起群众注意,正告不法人员,也是向自己发起挑战,人人都知道自己管片是易发案的“危险地带”,工作还能好做吗?郭越慧有过这方面的顾虑,但他想的最多的是如何防范,对老百姓有好处就行,社区警务的标准是什么?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才能满意嘛!

  从宝环社区挂牌到如今已经两年了,发案率下降为零。

    3、郭越慧在社区民警大比武中夺得分局第一名,比武打擂中获得全市“十大能手”称号。

    在2004年公安部开展的岗位大练兵活动中,郭越慧夺得和平公安分局大比武社区民警第一名,夺得沈阳市公安局社区民警比武打擂“十大能手”称号,并代表沈阳市公安局参加辽宁省公安厅举行的全省14城市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比武打擂。那次比武分射击、体能测试、理论考试、现场押解人犯、记忆五大项,其中“记忆”一项难度最大。比武中,选手面对大屏幕,屏幕上闪现考官拍摄的社区居民头像,要求选手辨认五秒钟,然后说出被辨认人的姓名、年龄、住址、职业、自然情况。这项比赛全靠平时积累的硬功夫。郭越慧所在社区3301户,10180人,在这么大范围内冷不丁将一个人的影像投放到大屏幕上辨认,难度可想而知。但郭越慧当场辨认的三个宝环社区居民分毫不差。最后郭越慧夺得这次比武打擂第三名的佳绩。

  比武打擂称雄,郭越慧破案子也有一套。在破获曾经被辽宁省公安厅督办的113号飞车抢夺案件中,郭越慧功不可没。

  有一年冬天,沈阳市连续发生歹徒驾驶摩托车抢劫妇女财物案件,辽宁省公安厅对此高度重视,沈阳市公安局决定集中开展一次打击此类犯罪的专项行动。一天夜里,八经派出所接到被害人吴某报案,吴某称她行至和平区北六经街一海鲜大排档时,有两个歹徒骑摩托车抢走其皮包,包里有现金、银行卡、手机等。郭越慧详细询问吴某,了解歹徒的体貌特征,从吴某被抢手机仍然使用这一点着手,摸到一条有价值的线索:一个体貌特征与报案人描述的完全吻合的小伙子,常骑摩托车去找一个叫晓荣的女子。教导员蔡毅和郭越慧顺这个线索摸到晓荣在东陵区马官桥的住处。

  蔡毅、郭越慧等人乔装成租房的,来到晓荣住处,侧面了解到果然有个骑摩托车的男子和她有密切来往,就亮明身份,争取晓荣配合。晓荣提供她男友叫林阳,近日手头阔绰,手机总换,出入高档场所消费,林阳还有个朋友王海洋也常在一起玩乐。但是林阳居无定所,电话号更换频繁。郭越慧就做晓荣的工作,动员她试着用各种方式和林阳联系。忙了五天五夜,最后得知林阳和王海洋在铁西区一家饭店喝酒。郭越慧等人拦了两辆出租车,赶到那家饭店,将林、王二人擒获。这两个家伙曾是狱友,结伙在沈阳市内五区干了20多起案子,抢得财物近8万元。

  郭越慧参与侦破的案子,被沈阳市公安局誉为打击飞车抢夺专项行动第一案。

  作为社区民警,参与破案的机会不多,郭越慧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社区安全防范上面。他说:“社区基础工作到位了,能防,能抓,群众还能不满意吗?至于我个人有没有机会破大案,也都无所谓了。”这是郭越慧的心里话。

    4、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PDA功能不断增强,将社区警务系统转入手机成为郭越慧的又一个目标。

  2005年1月,郭越慧担任八经派出所副所长,主抓社区防范工作。他一方面把自己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民警,一方面大胆推进社区警务改革,把社区警务微机管理系统全部推广到八经派出所的20个责任区,实现了社区民警到社区警务室办公。在八经派出所,社区民警没有破案指标,他们的使命就是搞好社区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

  工作担子重了,郭越慧又不断地琢磨新套路。社区警务微机管理系统已经使用三年了,其功效自不必说,但是与当今数码信息时代的发展还不匹配。民警下社区工作,遇到实际问题,必须回办公室打开电脑查询,费时费力。背着电脑或配备笔记本电脑也不现实。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靠人脑记忆户口资料是第一代社区民警;那么,靠电脑管理户口资料将是第二代社区民警的工作方式,这个软件解决了社区警务工作连续性差,资料更新慢,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从而使社区警务工作从过去的人工化管理,走向高科技、信息化管理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好动脑筋的郭越慧又开始考虑如何让民警既能随时查信息,又不用背着电脑走,用什么办法能改变这种现状?平日里善于琢磨事儿的他,走路在想,吃饭在想,晚上睡不好觉也在想,在他拿着手机查询某人的电话资料时,终于千丝万缕都归结到一件东西上———“手机”。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PDA功能不断增强,将社区警务系统转入手机成为郭越慧的又一个目标。

  郭越慧自筹了3000多元购置了一款PDA手机,并冒着黑屏、死机甚至手机报废的危险修改着手机的软件设置,几次手机送进了修理铺,又几次刷新后取回来继续尝试,光上网下载相关资料就一尺多厚。攻克了重重难关之后,郭越慧成功了。郭越慧把新成果命名为移动信息查询终端(PDA)手机。手机版的社区警务系统特别方便,社区民警不仅可以在管辖区域内,即使在家中也可以随时掌握责任区内的基本情况,并利用短信、录音、照相、无线上网等手机多媒体功能,进行收集、管理、发送相关信息。

  它填补了国内手机警务软件的空白,使社区警务工作效率有了质的飞跃,大的方面它成功配合刑侦部门侦破相关刑事案件,并追捕在逃人员;小的方面它为居民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例如在北五经街34号院一出租房漏水非常厉害,由于该房长期无人住,户口上也未落户,查找房主相当困难,一居民听说郭越慧开发的软件很厉害,就请他到系统中查一查,果然有该户的登记资料,于是该问题得到了快速解决。如今八经派出所社区民警都使用这种手机,拇指一动,畅游社区,工作起来别提多方便了。

  郭越慧说,随着手机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更新,社区民警利用短信、录音、摄像、照相、无线上网等手机多媒体功能,进行收集、管理、发送相关信息,这就摆脱了台式电脑的束缚,在辖区内随时查阅、管理相关信息。可以说,移动信息查询终端预示着民警靠人脑、电脑管理人口资料之后,进入第三代社区民警管理信息资料的时代。

  今年2月,辽宁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总队长刘乐国亲自到八经派出所,就郭越慧的发明进行实地考察。刘乐国在赞叹之余向公安厅汇报,随后辽宁省公安厅做出一项重要决策,推广郭越慧研制的这种移动信息查询终端(PDA)手机!

片儿警 科技发明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