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信息科技“领跑”现代警务
指挥中心
办证窗口
网上追踪
排爆
1999年6月3日凌晨,一名外地青年男子来到浙江宁波中山饭店,以登记住宿为名,明目张胆地进行持刀抢劫,杀死一名总台女服务员和一名保安队员,抢劫现金2000余元,此案手段极其残忍,甬城群众大为震惊,被宁波市警方列为甬城“第一要案”。案发后,宁波市公安机关采取各种措施全力侦查,然而进展不大。三年后,宁波市公安局利用新装备的指纹自动比对系统和全省联网的指纹信息库,终于捕获到犯罪嫌疑人张朝新的信息,获知其因抢劫犯罪正在金华服刑,沉积三年的“第一要案”终于告破。近年来,宁波公安致力于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加快构建以“一体四化”为主线的现代警务机制,突破警力不足的“瓶颈”,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现代化公安发展之路,实现公安发展新的历史跨越。
2001年以来,宁波全市共投入科技装备经费37148万元,占公安总经费的12.48%%。其中,2003年比2002年增长6894.4万元,增幅达128.69%%。公安工作离开了信息情报,前方的侦查员就成了瞎子和聋子。信息化给警务工作机制带来深刻变革
目前,宁波市已经建成了一套范围涵盖全市各级公安系统、联网介质光纤化、各类信息系统网上应用齐头并进,集数据、语音、图像“三网合一”的公安信息通信网络。全市公安计算机三级网带宽由原来的4兆升级扩容到1000兆;四级网接入率达100%%;市局机关和各县(市)区局机关内部局域网建成率达到100%%;建成了350兆无线集群系统,覆盖全市主要城镇、旅游景点和重点地区、国道、省道;建成了公安三级语音专网;建成了电视电话会议网,电视电话会议已开通至三级网内的所有单位;完成了“金盾工程”(一期)应用系统建设;建成了人口基础信息库、在逃人员信息资源库等八大资源库。特别是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做法,得到了公安部的充分肯定。打防控信息系统中,该市录入的案件信息达51万余条、人员信息达48万余条、物品信息达125万余条,录入量居全省首位。
警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突破了传统的侦查模式,如今的宁波公安告别了过去拼体力、拼消耗和大兵团作战的老一套做法,信息化、科技化为宁波公安实战水平的迅速提升插上了腾飞的双翼。2004年,全市公安机关破案数突破三万起,位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命案破案率达到89.4%,绑架案件全部告破;破获刑事案件数和打击处理人员数分别比上年增加了21.9%%和36.1%%,人均破案数达到4.64起,百警破案数和百警逮捕犯罪嫌疑人数位列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其中,运用网上信息破获刑事案件近5000起,依托刑事技术破案4300多起,运用技术侦查手段破获大要案件405起,利用网络监控手段破案25起、协助追逃420名(追逃总数占全省网监部门追逃总数的三分之一),网监工作效能位列全国前茅。2005年,全市公安机关继续保持了科技作战的良好势头,全市共破获刑事案件18224起,破案率比2004年同期提高了3.3个百分点。高科技警用装备的运用使宁波公安的战斗力大大提高,民警们如虎添翼
2005年9月21日下午,海曙区某处挖出一枚战争时期遗弃的炮弹,极有可能再度爆炸,情况万分紧急!特警队员们全副武装迅速赶至现场,一名排爆特警遥控排爆机器人,顺利靠近爆炸物。只见机器人通过延长臂将目标转移至爆破筒,拖至郊区开阔地带。“轰”的一声,机器人成功引爆炮弹,危险排除。顿时,现场传来了市民的热烈掌声。
排爆机器人,只是宁波公安大量引进高科技装备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在刑事技术建设方面:宁波市警方先后引进了万能比对显微镜、多波段犯罪现场物证勘查仪、测谎仪、DNA检测系统等一大批先进的刑事技术装备。同时,还加大投入、配强人员、规范管理、加强三级技术点建设。重点建设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目前已建成市局50余万人捺印指纹和35万余枚现场指纹库容量的中心数据库,现已入库捺印指纹25万余份、现场指纹三万余枚。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建立以来,直接认定各类刑事案件5000多起,带破各类刑事案件2000多起;直接认定杀人犯罪嫌疑人10名,破杀人案11起,其中包括历时三年半未破的中山饭店特大抢劫杀人案。另一个令犯罪分子胆寒的高科技刑侦实验室——市公安局DNA试验室,自1999年以来,共认定破获各类大要案件205起,认定各类犯罪嫌疑人300余人,应用效能居全省前列。另外,通讯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在全国公安居领先水平,整体工作水平已跨入全省、全国先进行列。
2003年7月2日,象山县公安局110接到报案:郑某一家三口惨遭灭门。经过警方细致的现场勘查和走访,三处留有大量血迹的现场成了揭开谜团的关键。经过市公安局DNA试验室的血迹DNA检验比对,警方终于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血迹的语言向警方诉说了郑家被害的很多秘密。经排查,7月7日,警方抓获了与郑某一家熟识的、有重大嫌疑的同村人郑某某。经科学检验,进一步认定了犯罪嫌疑人郑某某的犯罪事实。铁证如山,郑某某很快承认了犯罪事实,据交代,由于赌博债务问题,他对郑某一直怀恨在心,继而策划了一起针对其全家的报复杀人案件。
在网络安全监察建设方面:宁波在国内率先建成了互联网监控中心、互联网侦控中心、网络报警处置中心,实战中,共发现案件线索1356条,从中破获网上专案13起,协破杀人等重大刑事案件16起,其它刑事案件120余起,协助抓获在逃人员500余名,网监工作得到了公安部的充分肯定,在今年全国网监工作会议上,宁波市公安局作为特邀代表介绍工作经验。
在特种装备建设方面:巡特警配备了排爆机器人、红外线微光夜视仪等一系列科技装备;消防部队购置了大中型举高车、破拆车等消防车辆30余辆和常规灭火器材3000余件;边防部队和水上分局装备了新型巡逻艇,艇上配备了单边带、GPS全球卫星定位仪、高频对讲机、雷达,为海上和内河执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治安控制系统严密社会面管理,行政管理现代化让老百姓获得实惠
宁波的治安好不好,对于老百姓而言,最关心的是人身及财产有多大程度地受到了警方的保护。
目前,宁波市公安局的集有无线调度系统、110报警综合系统、消防报警系统、GPS卫星定位报警系统、首长指挥系统、治安实时图像监控系统与交通智能控制系统于一体的“110、122”合一、119信息实时共享的现代指挥通信系统,已达到了“全国一流、全省第一”的建设要求。指挥中心改造和“三台合一”建设,大大提高了指挥中心的快速反应和指挥调度能力。去年1月至8月,全市有效接警达56万余起,同比增加28%%;查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8046名,同比增加16%%。
2005年6月15日中午12点左右,家住北仑的李女士开车在新河路口遭遇拉车门抢包。作案人迅速向琴桥方向逃跑。市民周先生刚好骑着摩托车经过此地,见状立即掉转车头追了过去。此时,街面上的治安巡逻队员立即拨通“110”报警电话,向警方不停地报告嫌疑人的逃逸线路,宁波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立即指令江东分局专业巡防中队的三辆巡逻摩托车实施包抄,同时,白鹤派出所的区域防控中心也指令周边的各治安巡逻队、单位保安向嫌疑人靠拢。包围圈里的歹徒放弃了抵抗。
近年来,宁波公安以“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建设为载体,推进包括社区防控网络、街面防控网络、单位内部防控网络、路面电子监控网络的“四大防控网络”建设,为甬城百姓支撑起保护伞。
如今,宁波市住宅小区安装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巡更系统等设施,在银行、电厂等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安装CK报警装置。目前,宁波中心城区和城关镇居民住宅电子防盗门安装率达到75%%以上,市三区金融营业场所门口电子监控安装率已达90%%,全市ATM机单机电子监控安装率达95%。全市道路、广场、公园、重点要害部位门口等已建治安监控点2700余个。治安监控系统已成为动态治安防控体系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公安机关对社会动态治安的管控能力。据统计,全市各地通过治安动态监控系统破获各类刑事、治安案件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00余名,在预防控制和打击街面犯罪活动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作为重点区域的看守所、强制戒毒所、安康医院、收容教育所、治安拘留所均已安装了应急报警、周界控制、监所监控、巡更门禁系统,有效提高了监管能力和场所的安全保障能力。
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公安科技发展同样如此。在大多数普通市民看来,交通管理无非是红灯停、绿灯行,交警挥挥手臂,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这是一个落后过时的看法。事实上,城市交通管理是一门依托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和高科技装备的大学问。经过几年的努力,宁波市已建成了由SC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监视系统、光缆通讯系统组成的公安交通管理控制系统,依托科技,宁波市警方大大地提高了交通管理效率,目前,控制系统覆盖的道路交通流量增加约10%%,平均行驶车速提高18%%,停车延误减少20%%;依靠非现场执法系统,日均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达2000多次,全市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侦破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与此同时,宁波市公安在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边防管理、二代证工作等方面,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和先进科技手段,极大方便了市民的需要。从2001年起,出入境管理部门审批、签发实现计算机网络化操作。按需申领护照管理系统的应用简化了办证手续,审批效率大大提高,办证时间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去年,批准公民因私出国境同比增加87%%。边防部队建成了境内沿海船舶(民)信息管理系统、公安边防值班管理系统,为有效实施边防管理事务提供了保障。消防部队的119指挥系统、350M无线通信系统、119语音调度系统和消防地理信息的建设不断完善,从单一的接警模式、简单的通讯手段向数字化、网络化迈进,大大地提高了宁波市消防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作战能力。另外,宁波市公安机关结合换发二代证户口核对工作,加强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了市局中心数据库、人像采集系统,率先在全省完成了系统的升级改造,并提高了人口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应用效益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与现代科技相适应的警务工作机制
未来五年,宁波公安将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观念,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强警战略,以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为载体,加强以《宁波市公安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基础建设,提高科技装备水平;以应用效益为核心,加强科技管理和科技人才、全警科技素质培养,推进警务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与现代科技相适应的警务工作机制,为建设“平安宁波”,构筑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突出警务信息化应用,开展2006“信息应用年”活动,全面掀起警务信息化应用新高潮。努力实现“五个突破”:一是领导带头,狠抓技能训练,突破全警信息应用水平低的问题,今后“不懂计算机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会应用计算机的民警将失去工作岗位”;二是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比对,突破信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问题,充分挖掘利用现有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碰撞、比对,发现犯罪线索;三是畅通渠道,完善查询平台,突破信息应用“无路可进”的问题,建立完善市局公安信息查询中心、PRI/PMI平台、情报信息分析预警平台,按公安实战应用模型进行需求分析,供一线实战单位民警查询、应用;四是找准载体,创新工作方法,突破信息应用找不到有效方法的问题,要按照构建具有宁波特色现代警务机制的要求,积极研究、探索信息如何在主导警务、整合资源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五是完善考核,加大奖惩力度,突破民警信息应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加强科技建设和管理,健全科技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十一五”科技规划全面实现。宁波公安将以“金盾工程”二期建设任务为重点,抓好市局公安信息中心,公安信息通信平台、运行保障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综合应用系统群、业务应用系统群、基础应用系统群等“一个中心、三大平台、三大应用系统群”的建设;健全科技工作管理网络,形成市局科技处、县(市)区局信通(科技)科及各警种科技职能部门、基层科所队科技协管民警三级科技管理力量,分级负责、警种联动、责任明确的科技工作网络;规范科技经费、项目、装备的管理;加强网络、系统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
落实组织和人才保障,营造科技工作良好环境,推进公安科技工作持续、快速发展,把科技强警工作置于公安全局优先发展位置来抓,全力以赴抓好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迎检工作,充分发挥其典型效应和辐射功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公安科技队伍。
建立公安科技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市公安局拟制订出台以科技建设水平、科技应用成效、科技保障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公安科技考核办法,对各地、各主要警种的科技强警工作绩效进行评估,纳入年度公安综合考评,并与推荐、评选优秀公安局挂钩,以进一步推动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日,记载着昨日的辉煌;明日,又将以今日为新的起点。放眼未来之宁波公安,他们正抖擞精神,雄姿英发,走在创建现代化警务机制的大道上,乘改革之长风,挟科技之雷霆,集全警之合力,保一方之平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