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警察科技>详细内容

警察科技

“大情报、大信息”支持“小行动”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05-11-23 19:10:15 浏览次数: 【字体:

浙江省公安厅领导在路桥分局检查指导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

对民警进行计算机技能集中培训。

  “信息警务”被称为第五次警务革命,今年6月,“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国际论坛在浙江举行。而浙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又是社会治安最复杂的地区之一,透过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在推进警务信息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不难触摸到浙江信息警务发展的脉搏———

 信息触角追求“快速反应”路桥率先建立活体指纹采集系统

 近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城区中队抓获六名湖南凤凰籍可疑人员,他们通过活体指纹采集系统上传了指纹资料,技术人员即时进行识别比对,很快就直接认定龙祥贵、石健新的捺印指纹分别与富阳“2003·7·10”枪击案和“2003·5·7”路桥移动公司盗窃案现场指纹同一,从而为积案的侦破打开了突破口……

  高质量采集,快速甄别,准确认定,彰显了活体指纹系统在打击犯罪活动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全省其他市县一样,路桥分局围绕浙江省公安厅的信息警务战略要求,努力把情报信息工作置于基础性、先导性位置,充分发挥情报信息在支持决策、预测预警和引导打击、预防、控制违法犯罪活动的作用。为此,路桥分局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派出所等实战单位的信息采集室,畅通信息采集渠道,激活信息流程。同时,该局还投入100多万元资金,配置了活体指纹采集系统,成为浙江省较早运用活体指纹采集系统的公安局之一。

  据了解,活体指纹采集系统和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结合,核心功效在于能够快速甄别查获可疑人员和违法犯罪人员。现在,从人员资料采集到传输再到与分局中心数据库的即时比对和到刑事技术人员的及时认定反馈,仅仅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只要十几分钟的时间,而这些工作,原来则需一天甚至几天时间。为逐渐规范活体指纹采集工作,确保活体指纹采集系统发挥持久的效益,路桥公安分局要求做到“一广二专三快”。“一广”,就是活体指纹采集的触角广,尽量延伸,不但采集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指纹,而且将公安工作中的高危人群和一般嫌疑人员也纳入其中;“二专”,就是有专业的采集人员和甄别人员。该分局确定了一批专门的采集、甄别比对人员,进行强化培训,确保指纹信息的质量。“三快”,就是快速采集、快速甄别比对、快速落实缉控工作,使采集的活体指纹信息能及时服务于实战。

  目前,路桥公安分局的指纹数据库内现场指纹资料已累积到30余万份,包含了台州全市历年来的现场指纹及全国历年来的命案现场指纹资料。这些数据配以活体指纹采集系统和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高效运作,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实战作用。据统计,自今年5月23日以来,路桥公安分局利用活体指纹采集系统直接查破刑事案件89起,带破刑事案件256起,查获负案在逃人员65名,显示了巨大的实战威力。  

 情报信息主导打防控一体化

 今年国庆前夕,路桥公安分局路桥派出所民警刘彦雄、陈鹏根据线索,在辖区人民路一小卖部内,抓获一名可疑人员。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在随后的办案流程中全都是“网上行”,于是,在对嫌疑人正式讯问之前,即确定了该可疑人员系一名云南籍贩毒嫌疑人余某。

  审查中,余某交代还有一个“同党”冯某,并反映冯某有可能落脚在旅馆里。据此,办案民警不是到数百家大小旅馆进行大海捞针式的清查,而是点击警务信息管理系统,便很快锁定冯某就住在某旅馆的315房间内。通过对冯某的审查,民警顺藤摸瓜,又抓获一名毒贩和三名吸毒人员。

  如今,像民警刘彦雄、陈鹏这样利用信息破案的工作理念,已深深扎根到浙江一线民警的心中,“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的“浙江省公安机关打防控主干应用系统”已悄然成为浙江民警工作的必备。

  和其他警务革命一样,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的确立,也有一个从萌发到完善、从探索到实践的过程。早在2003年,浙江省公安厅就敏锐地提出以情报信息来牵引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通过将信息采集融合到日常各项警务活动之中,将信息应用引入打防控的各个环节,构筑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打防控一体化工作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浙江已初步探索出了打防控一体化的新勤务模式,特别是通过依托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这一平台和打防控考核这一杠杆,从技术和机制的层面使打防控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融合,并在现实斗争中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今年6月,在杭州召开的全球首届“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国际论坛上,浙江省公安厅做了经验介绍。他们坚持把情报信息工作置于基础性、先导性位置的警务理念,实现“大情报、大信息”支持下的“小行动”,提高警方精确指挥、精确打击、精确管理和精确防范与控制的能力,他们以推行基层信息采集规范化为切入口,通过整合、激活和利用相关业务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并逐步推广了以打防控实战需求为导向、逐步兼容相关业务信息系统、全省统一应用的违法犯罪信息系统———浙江公安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他们强调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力求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地获取与警务工作相关联、所需求的信息资源,满足警方决策指挥和实战应用的需求,并确立了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的工作模式,建立了情报信息采集、录入、流转、储存、研判、应用、考核、奖惩等配套的工作机制和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情报信息组织体系。

  应用是警务信息化的核心,效益是警务信息化的生命力。为此,浙江警方注重加强对情报信息的综合研判,并依托网络平台,不断拓展情报信息的应用领域,强化情报信息的应用效能。如在信息导侦方面,他们以案、人、物、证、线、场所等信息为起点,运用网上排摸、网上串并、网上查证、网上缉捕等主动进攻型作战方式,有效提高了打击的精确度和效能。去年,浙江警方通过情报信息直接或间接破案数占全部破案数的38.5%%,其中利用指纹系统直接破案数连续七年居全国首位。   

 情报信息决定警务模式

 台州市路桥区地处浙东南沿海,辖区常住人口41.31万,暂住登记人口19余万,日流动人口10多万,辖区内共有专业市场71个,年成交额约340亿元。经济繁荣的路桥,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治安形势相对复杂。

  2003年,“严打整治”斗争告一段落后,路桥辖区刑事发案出现了强力反弹,侵财型犯罪发案势头迅猛,特别是尾随取款人抢劫、抢夺案件和飞车抢劫、抢夺街面“两抢”案件尤为猖獗,每天少则两三起,多则七八起,这类案件影响之大、性质之恶劣,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反响强烈,路桥区也被省厅确定为全省街面“两抢”犯罪最为突出的13个重点县市区之一。

  面对这么一个严峻的治安局势,路桥警方依托网上信息资源,加强对本地及毗邻地区违法犯罪变化规律特点、发展态势的动态分析,提出实施动态防控、运用以快制快的工作方式,全面建立巡防网络的应对措施。为此,该分局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于去年4月29日及时成立由50名民警、120名协警组成的“网格化”巡逻防控警察大队,并在城区分成11个网格,实行“网格化”巡逻机制。于是,在路桥城区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巡防民警穿梭的身影。前不久,和路桥区交界的温岭市警方抓获7名嫌疑人,这伙犯罪嫌疑人在周边一些县、市(区)一路流窜作案到温岭,但就没有在路桥作案。他们在交代犯罪事实中道出了原委:“在路桥大街小巷中都有巡警,不敢去。”

  成立专门的巡防大队、划分网格进行巡逻、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等,只是机制的“雏形”,怎样才能发挥效应则是关键。于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与违法犯罪人员的碰撞几率就成了路桥警方关注的重点,他们通过对系列案、个案的分析研判,及时提示犯罪主体、高发案区域、时段等要素的轨迹和规律,指导巡防力量的投向与投量。通过对罪案发生地域、部位的分析研判,警方就能集中优势兵力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防范控制工作,使有限的警力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通过一年多来的运行,“网格化”巡逻工作为路桥严密防控体系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路桥当地的社会治安形势有了根本性的改观,治安状况日趋平稳,也有效提升了公安工作快速反应和驾驭社会治安面的能力。“网格”内刑事发案较同期下降了16.1%%,街面“两抢”案件下降了44%%。特别是性质恶劣、群众反响强烈、社会危害性大的尾随银行取款人飞车抢劫、抢夺案件从去年5月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屯警街面也有效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所有“网格”内接警都能在两分钟内到达。在2004年台州市局督察进行的相关检查中,路桥“网格”巡逻民警到现场的时间最长为不到两分钟,最短为半分钟,出警速度为全市第一。此外,“网格化”巡逻民警承担第一接警任务,为派出所民警深入社区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提供了时间和精力保证。

  在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犯罪与反犯罪的较量更多、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情报信息的掌握、运用上,只要赢得了信息控制优势,就掌握了同犯罪作斗争的主动权。针对城区开展网格巡防挤压了犯罪空间,犯罪分子就把作案目标瞄向了农村,为此,路桥公安分局又及时对农村治安进行了调研,研判治安形势,并于今年4月,把“网格”巡逻范围扩大到了该区所辖的10个乡镇(街道)及333个村(居)。  

 应用至上效益为本

 浙江省委常委、公安厅厅长王辉忠认为: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即通过准确把握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规律、特点和趋向,充分发挥情报信息支持决策、预测预警和引导警务工作方向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落实工作措施,提高精确指挥和精确打击、防范、控制的能力,做到打击有重点、防控有目标。这是在当前公安保卫任务日益繁重而人财物等警务资源不可能无限扩张的情况下,提高公安机关打防控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这么几个环节:一是强化规范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实现“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情报信息越全面、质量越高、时效性和共享度越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不对称信息优势就越大,情报信息主导打防控一体化工作的成效就越明显。二是强化情报信息研判工作,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治安走势和犯罪活动的特点规律。采录入库不是信息工作的终点,而是研判的起点,研判工作越科学、深入、及时,信息的使用价值就越高,主导功能就发挥得越充分;反之,采而不研、研而不判或者研之无据、判之无向,不仅会造成工作消耗和警务资源浪费,还会导致决策失误,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强化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实战应用,着力提高信息化作战水平。实战应用是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警务信息化的生命力之体现。要坚持“应用至上、效益为本”的原则,从公安工作的实战出发,努力把情报信息转化为警力、转化为效率、转化为战斗力。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是系统工程

  浙江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金诚认为: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是源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纽约警察局的创造性改革计划,即犯罪遏制战略会议(Compstat)。该改革计划旨在通过犯罪情报信息组所提供的犯罪统计分析周报,不断调整打击犯罪的策略与部署,达到以有限的警力防范、控制、精确打击犯罪的目的。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核心是将情报信息置于所有警务活动的主导性、基础性的地位。浙江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近年来GDP高速增长带来的副产品———高犯罪率已经成为该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大风险和瓶颈,这一现象符合“风险社会”的多数特征;另一方面,浙江省公安机关的警力配备和保障能力却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无法有效应对当前违法与犯罪的持续增长。如何解决这一现实的矛盾?浙江适时提出了建立“以情报信息为主导,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现代警务机制”的警务改革目标。从路桥公安分局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来看,他们已经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和实践了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并且在犯罪防控方面,特别是城区街面犯罪防控上取得了喜人的成效。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各级领导转变警务理念,更需要全体民警理念的更新。除了大量基础情报信息的收集外,关键还在于对情报信息的研判这个环节。此外,要真正实现情报信息主导警务,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警务决策机制。可以说,集约型的现代警务区别于粗放型的传统警务的根本就在决策的科学性,而科学的决策依赖于精确的情报,而非个体的经验。着力提升民警的信息化素质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委常委、公安分局局长连吉兴认为:随着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推进,作为县级公安机关,当务之急就是提升民警的信息化素质。可以说没有民警的信息化素质,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就失去了基础人力支撑。从路桥公安这两年的实践来看,客观地说,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的理念和信息化作战方式对基层民警来说有一个从“排斥”到“尝试”再到“接受”的过程,如今这一理念已被广大民警所接受、所掌握、所应用并真正从中受益。当前,我们的重点是加强对民警情报信息工作水平和网上战法、战术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民警获取、处理、运用情报信息和使用相关信息装备、工具、手段的能力。对此,我们在坚持全警培训的基础上,分警种、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指挥中心重点加强分析研判技能的培训,派出所等一线民警重点加强个案应用技能的培训,让广大民警从应用中尝到甜头,形成信息化作战规模效益的良性循环。

情报 信息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