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主导警务世界里的“猫鼠游戏”
电影《骇客帝国》为我们描述了一场数字世界中的虚拟战争,影片当中,人类世界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由一个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所控制。电影中对于信息世界的刻画固然带有夸张的成分,但却告诉人们一个信号,那就是信息技术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在6月份,多国情报信息专家聚会杭州,他们指出,情报信息系统将成为今后各国警方打击犯罪、服务社会的重要工作方式,正义和邪恶在现实中的较量,也将越来越延伸到“虚拟世界”里——
半小时抓获嫌犯
信息员是最厉害的“侦查员”
6月15日早上八点半,杭州市上城公安分局望江派出所的信息员吴晓燕像往常一样,开始在全省公安系统信息平台上,寻找几名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的行踪线索。
“据前两天的信息分析,他们应该都还在省内……”还没等吴晓燕把话说完,一条重要信息已跃上屏幕:5月份逃离杭州的一名犯罪嫌疑人在余姚市区现身。
这条信息让吴晓燕一阵兴奋,要知道她在电脑上已经对这名犯罪嫌疑人追踪了近一个月,可每次发现的行踪线索,都只能成为信息的“过去式”,狡猾的歹徒每次都只是现了现身,就又消失在了人海当中。
“这次绝不能再让他逃走了!”吴晓燕一边找来刑警汇报情况,一边在网上联络余姚当地民警。不到半小时,余姚警方就将抓获犯罪嫌疑人的消息反馈给了吴晓燕。
作为望江派出所的所长,颜子龙更愿意把负责信息工作的吴晓燕看作是一名刑警,他笑着说:“可别小瞧我们的信息员,她其实是我们这里最厉害的侦查员。特别是那些到处流窜的犯罪嫌疑人,我们刑警办案往往在后面追得团团转,她却很轻松,每天不用出门,动动鼠标照样能抓逃犯!”
“过去民警们最头疼的就是碰到流窜歹徒作的大案要案,要想在茫茫人海中抓捕,比大海捞针还难。”浙江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副主任葛牧说,“以前民警们破案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走访追踪的过程中,我们曾经做过计算:破一个刑事大案的平均费用要在10万元左右。”
而如今,随着交通工具日趋便利,犯罪分子跨区域流窜作案的数量近年来大幅度上升。据浙江省的数据统计,去年全省外来人员犯罪作案数量占全部案件的60%多,有些地区的外来人员作案率甚至超过80%。“这时候,信息技术在警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葛牧告诉笔者,现在虚拟世界的信息管理帮助民警们解决了许多现实中的难题,一些复杂的流窜案件的破案成本可以大大下降。一旦发现犯罪,警方就会将已经掌握的线索输入信息平台,把监控侦查的任务交给网络系统。这种方式,就像是为办案人员装了一双“千里眼”,不管犯罪嫌疑人跑多远,系统都能根据对信息的综合数据分析,来辅助侦查破案。
据了解,去年浙江警方通过情报信息直接或间接破案数,已占到全部破案数的38.5%。
信息平台成“作战沙盘”
嫌犯真面目越“描”越清晰
这几个月,社区民警高建国成了他所在派出所的新闻人物,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一张不起眼的催办单,却抓住了一名在逃两年的犯罪嫌疑人。
今年4月16日,社区民警高建国在自己辖区内了解走访时,一名外地人的身份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外地人既没有办暂住证,也无法出示自己的身份证,高建国当场让他填写了一份暂住证催办单。
回到派出所,高建国立即将此人的信息输入电脑进行比对,意外地发现与网上追逃两年多的一名逃犯吻合。网上信息还显示,这名逃犯在2002年至2003年期间,在东阳一些车行里倒卖摩托车假牌照,共计30余副,2003年5月出逃至今。
第二天一早,高建国带着刑警将还在熟睡的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直到被押上警车的那一刻,犯罪嫌疑人仍是一脸的错愕。
事后,高建国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社区里这些琐碎的信息因为无法共享,有时候即使我们找到了线索,自己也不知道,破案机会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如今,全省公安系统信息平台,实际上已成为侦破各类案件的推演沙盘。在这个“沙盘”上,各个警种的民警都拥有了“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能力。“能否提供作案过程详细情况?”“有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吗?”“我们这里也有类似作案手法,会不会是同一个犯罪团伙?”“我们这里有一些归案逃犯的照片,需要传给你吗?”……在信息平台上,这一条条讨论内容,就像一块块分散的小拼图,将原本零碎模糊的犯罪分子的面目勾画得越来越清晰。
葛牧告诉笔者,过去因为交流上的不便,不同警种的民警往往都是“各自为战”,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现在,通过网络信息共享的方式,全省每一位民警都可以帮助分析案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许多并不从事刑事侦查的民警,也在信息平台上找到了做“福尔摩斯”的感觉,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分析案件,通过信息共享,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信息社会的预警机制
每个人都是不同角色的参与者
去年四五月份,舟山市公安局定海分局辖区的东海西路、解放东路、海山路、昌洲大道一带频频遭到飞车贼的光顾。多名路人反映,钱物被抢时,都有一辆摩托车飞驰而过,车上总有两名男子。
定海分局刑警对几起案件进行梳理后,发现作案方式相似,歹徒个体特征明显,很可能是一伙人所为。因为作案人潜在危险较大,刑警们在对案件进行侦破的同时,还在信息系统上发布了预警信息,以便每一位民警都能参与案件的侦破工作。
5月6日上午,定海分局交巡警大队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了有两名男子与预警信息通报的特征相符,立即进行了跟踪,并抓获了其中一人,随即移交到了刑侦部门。此人在审查中交代,自己从4月份以来,伙同另一名嫌疑人盗窃摩托车,并用赃车先后进行飞车抢夺五次,劫得物品、现金共计3000余元。不久,另一名嫌疑人也被捕。
信息内部共用的关键是做好基础工作。在杭州,吴晓燕每天都要把派出所民警输入的信息进行汇总,并把当天最新动向告诉每一位民警,让分头办案的他们对整个辖区内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笔者采访的当日,吴晓燕发送出的手机短消息是:“近期,东宝路、海潮路沿线的香烟店多次发生以买香烟食品等为名的抢夺、盗窃案件,注意根据嫌疑人体貌特征加强巡查。”
她告诉笔者,像这样的消息,相关民警了解情况后,还会把相关问题转告给店家,让他们引起注意,以防止同类案件的发生。
“虽然信息中心提供的短消息不一定都能直接破案,但它也许可以防止多起同类案件的发生。”吴晓燕这样解释。
省刑侦总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安系统除了在内部实现信息共享之外,还会在必要的时候把信息通报给相关市民,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这些信息一方面可以引起市民的警觉,进行自我防范,尽可能减少损失;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热心市民‘多管闲事’,为警方及时提供破案线索,共同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声音】
公共信息,打击犯罪的新利器
“虽然说,情报信息在警务工作中的运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但真正被各国警方关注还是在‘9·11’之后”。此次在“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论坛上发言的美国专家理查德·沃德博士指出,日益严重的跨国犯罪,需要各国警方及时调整警务战略,共同提高各国警务工作。
加拿大约克大学马格丽特博士指出,目前各种警力之间缺乏交流,好像“是在不同的国家办案”。她认为,当前的问题是,各执法机关间需要进行更大程度上的情报合作,需要认识到警务不仅仅停留在国内层次上,应该不断确认警方信息是一种合作信息,不能被某一警官或公安机关独占,而应该分享。
事实上,信息共享的问题不仅存在于一个国家,更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之间。提高打击跨国犯罪的力度,是举行此次国际论坛的重要目的之一。从参加此次论坛的众多代表的交流中可以看到,这种要求合作共享的愿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警方,特别是现场的一些国际刑警组织人员,更是呼吁各公安部门之间在情报收集方面进行更大程度上的合作。
作为目前国内在情报信息技术方面实践最为成功的三个地区,浙江、上海、江苏的有关负责人,都对各自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同时也表达了把各省之间的信息共享的希望。在这个流动的社会,没有一个地方的治安工作可以完全独立封闭地开展,同样,我们的信息平台也只有在开放的状态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中国香港特区警务处助理处长卢奕基强调了增加信息共享的社会途径,他指出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最理想的情况是: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和社区居民相结合,鼓励人民的参与。他认为,有一点必须要认识到:情报信息导向警务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预防犯罪、维持社会秩序。没有人民的支持,警方在收集信息和发现问题上会受到牵制,防御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弱。
在公共信息的共享途径上,卢奕基认为,情报信息可以来自于许多公共政府机构,包括监狱、医疗、消防的情报信息都应成为数据库资料的来源,商界也能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情报,像建筑图纸、金融信息、个人档案,都是罪犯的致命弱点。
【链接】
河南启用“移动警务”信息系统
随着“移动警务”信息系统的全面启用,河南公安民警在执行任务时,随身携带一部手机或电脑,既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公安业务信息,还可把获取的相关数据录入系统并办理业务。
据介绍,“移动警务”通讯信息服务系统也叫“警务通”,是河南省公安厅和河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织开发的,专门为警方提供通讯信息服务,目前主要包括公安业务短信服务、公安警力调度定位服务、车辆定位服务以及110、122、119报警定位服务等。
警方发言人说,通过这一系统,公安干警的移动电话、内部办公有线电话之间可以统一编号,实现短号码拨打;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接收和查询内部警用信息和其他办公信息等;可以完成车辆位置定位、公安警力调度定位等业务;可以帮助交巡警迅速查询有关车辆和驾驶员资料信息;还可以通过系统及时核对犯罪嫌疑人的所有档案库资料,追查逃犯等。
在6月份,多国情报信息专家聚会杭州,他们指出,情报信息系统将成为今后各国警方打击犯罪、服务社会的重要工作方式,正义和邪恶在现实中的较量,也将越来越延伸到“虚拟世界”里——
半小时抓获嫌犯
信息员是最厉害的“侦查员”
6月15日早上八点半,杭州市上城公安分局望江派出所的信息员吴晓燕像往常一样,开始在全省公安系统信息平台上,寻找几名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的行踪线索。
“据前两天的信息分析,他们应该都还在省内……”还没等吴晓燕把话说完,一条重要信息已跃上屏幕:5月份逃离杭州的一名犯罪嫌疑人在余姚市区现身。
这条信息让吴晓燕一阵兴奋,要知道她在电脑上已经对这名犯罪嫌疑人追踪了近一个月,可每次发现的行踪线索,都只能成为信息的“过去式”,狡猾的歹徒每次都只是现了现身,就又消失在了人海当中。
“这次绝不能再让他逃走了!”吴晓燕一边找来刑警汇报情况,一边在网上联络余姚当地民警。不到半小时,余姚警方就将抓获犯罪嫌疑人的消息反馈给了吴晓燕。
作为望江派出所的所长,颜子龙更愿意把负责信息工作的吴晓燕看作是一名刑警,他笑着说:“可别小瞧我们的信息员,她其实是我们这里最厉害的侦查员。特别是那些到处流窜的犯罪嫌疑人,我们刑警办案往往在后面追得团团转,她却很轻松,每天不用出门,动动鼠标照样能抓逃犯!”
“过去民警们最头疼的就是碰到流窜歹徒作的大案要案,要想在茫茫人海中抓捕,比大海捞针还难。”浙江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副主任葛牧说,“以前民警们破案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走访追踪的过程中,我们曾经做过计算:破一个刑事大案的平均费用要在10万元左右。”
而如今,随着交通工具日趋便利,犯罪分子跨区域流窜作案的数量近年来大幅度上升。据浙江省的数据统计,去年全省外来人员犯罪作案数量占全部案件的60%多,有些地区的外来人员作案率甚至超过80%。“这时候,信息技术在警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葛牧告诉笔者,现在虚拟世界的信息管理帮助民警们解决了许多现实中的难题,一些复杂的流窜案件的破案成本可以大大下降。一旦发现犯罪,警方就会将已经掌握的线索输入信息平台,把监控侦查的任务交给网络系统。这种方式,就像是为办案人员装了一双“千里眼”,不管犯罪嫌疑人跑多远,系统都能根据对信息的综合数据分析,来辅助侦查破案。
据了解,去年浙江警方通过情报信息直接或间接破案数,已占到全部破案数的38.5%。
信息平台成“作战沙盘”
嫌犯真面目越“描”越清晰
这几个月,社区民警高建国成了他所在派出所的新闻人物,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一张不起眼的催办单,却抓住了一名在逃两年的犯罪嫌疑人。
今年4月16日,社区民警高建国在自己辖区内了解走访时,一名外地人的身份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外地人既没有办暂住证,也无法出示自己的身份证,高建国当场让他填写了一份暂住证催办单。
回到派出所,高建国立即将此人的信息输入电脑进行比对,意外地发现与网上追逃两年多的一名逃犯吻合。网上信息还显示,这名逃犯在2002年至2003年期间,在东阳一些车行里倒卖摩托车假牌照,共计30余副,2003年5月出逃至今。
第二天一早,高建国带着刑警将还在熟睡的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直到被押上警车的那一刻,犯罪嫌疑人仍是一脸的错愕。
事后,高建国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社区里这些琐碎的信息因为无法共享,有时候即使我们找到了线索,自己也不知道,破案机会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如今,全省公安系统信息平台,实际上已成为侦破各类案件的推演沙盘。在这个“沙盘”上,各个警种的民警都拥有了“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能力。“能否提供作案过程详细情况?”“有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吗?”“我们这里也有类似作案手法,会不会是同一个犯罪团伙?”“我们这里有一些归案逃犯的照片,需要传给你吗?”……在信息平台上,这一条条讨论内容,就像一块块分散的小拼图,将原本零碎模糊的犯罪分子的面目勾画得越来越清晰。
葛牧告诉笔者,过去因为交流上的不便,不同警种的民警往往都是“各自为战”,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现在,通过网络信息共享的方式,全省每一位民警都可以帮助分析案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许多并不从事刑事侦查的民警,也在信息平台上找到了做“福尔摩斯”的感觉,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分析案件,通过信息共享,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信息社会的预警机制
每个人都是不同角色的参与者
去年四五月份,舟山市公安局定海分局辖区的东海西路、解放东路、海山路、昌洲大道一带频频遭到飞车贼的光顾。多名路人反映,钱物被抢时,都有一辆摩托车飞驰而过,车上总有两名男子。
定海分局刑警对几起案件进行梳理后,发现作案方式相似,歹徒个体特征明显,很可能是一伙人所为。因为作案人潜在危险较大,刑警们在对案件进行侦破的同时,还在信息系统上发布了预警信息,以便每一位民警都能参与案件的侦破工作。
5月6日上午,定海分局交巡警大队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了有两名男子与预警信息通报的特征相符,立即进行了跟踪,并抓获了其中一人,随即移交到了刑侦部门。此人在审查中交代,自己从4月份以来,伙同另一名嫌疑人盗窃摩托车,并用赃车先后进行飞车抢夺五次,劫得物品、现金共计3000余元。不久,另一名嫌疑人也被捕。
信息内部共用的关键是做好基础工作。在杭州,吴晓燕每天都要把派出所民警输入的信息进行汇总,并把当天最新动向告诉每一位民警,让分头办案的他们对整个辖区内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笔者采访的当日,吴晓燕发送出的手机短消息是:“近期,东宝路、海潮路沿线的香烟店多次发生以买香烟食品等为名的抢夺、盗窃案件,注意根据嫌疑人体貌特征加强巡查。”
她告诉笔者,像这样的消息,相关民警了解情况后,还会把相关问题转告给店家,让他们引起注意,以防止同类案件的发生。
“虽然信息中心提供的短消息不一定都能直接破案,但它也许可以防止多起同类案件的发生。”吴晓燕这样解释。
省刑侦总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安系统除了在内部实现信息共享之外,还会在必要的时候把信息通报给相关市民,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这些信息一方面可以引起市民的警觉,进行自我防范,尽可能减少损失;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热心市民‘多管闲事’,为警方及时提供破案线索,共同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声音】
公共信息,打击犯罪的新利器
“虽然说,情报信息在警务工作中的运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但真正被各国警方关注还是在‘9·11’之后”。此次在“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论坛上发言的美国专家理查德·沃德博士指出,日益严重的跨国犯罪,需要各国警方及时调整警务战略,共同提高各国警务工作。
加拿大约克大学马格丽特博士指出,目前各种警力之间缺乏交流,好像“是在不同的国家办案”。她认为,当前的问题是,各执法机关间需要进行更大程度上的情报合作,需要认识到警务不仅仅停留在国内层次上,应该不断确认警方信息是一种合作信息,不能被某一警官或公安机关独占,而应该分享。
事实上,信息共享的问题不仅存在于一个国家,更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之间。提高打击跨国犯罪的力度,是举行此次国际论坛的重要目的之一。从参加此次论坛的众多代表的交流中可以看到,这种要求合作共享的愿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警方,特别是现场的一些国际刑警组织人员,更是呼吁各公安部门之间在情报收集方面进行更大程度上的合作。
作为目前国内在情报信息技术方面实践最为成功的三个地区,浙江、上海、江苏的有关负责人,都对各自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同时也表达了把各省之间的信息共享的希望。在这个流动的社会,没有一个地方的治安工作可以完全独立封闭地开展,同样,我们的信息平台也只有在开放的状态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中国香港特区警务处助理处长卢奕基强调了增加信息共享的社会途径,他指出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最理想的情况是: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和社区居民相结合,鼓励人民的参与。他认为,有一点必须要认识到:情报信息导向警务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预防犯罪、维持社会秩序。没有人民的支持,警方在收集信息和发现问题上会受到牵制,防御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弱。
在公共信息的共享途径上,卢奕基认为,情报信息可以来自于许多公共政府机构,包括监狱、医疗、消防的情报信息都应成为数据库资料的来源,商界也能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情报,像建筑图纸、金融信息、个人档案,都是罪犯的致命弱点。
【链接】
河南启用“移动警务”信息系统
随着“移动警务”信息系统的全面启用,河南公安民警在执行任务时,随身携带一部手机或电脑,既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公安业务信息,还可把获取的相关数据录入系统并办理业务。
据介绍,“移动警务”通讯信息服务系统也叫“警务通”,是河南省公安厅和河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织开发的,专门为警方提供通讯信息服务,目前主要包括公安业务短信服务、公安警力调度定位服务、车辆定位服务以及110、122、119报警定位服务等。
警方发言人说,通过这一系统,公安干警的移动电话、内部办公有线电话之间可以统一编号,实现短号码拨打;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接收和查询内部警用信息和其他办公信息等;可以完成车辆位置定位、公安警力调度定位等业务;可以帮助交巡警迅速查询有关车辆和驾驶员资料信息;还可以通过系统及时核对犯罪嫌疑人的所有档案库资料,追查逃犯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