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公安:升级专业队伍打造“尖兵利器”
近年来,吉林省公安厅部署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以提升公安侦查、治安防控、打击破案等专业技能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专业队建设工程,促进各项工作取得累累战果。其中,8种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破案率连续提升,命案破案率超过98%。
“实践证明,做强专业队事关公安机关的现实战斗力和未来发展,方向正确,意义深远,必须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吉林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黄关春对专业队建设的态度十分坚决。
科技+人才:为专业队伍升级提效
强化专业队建设,人才、科技因素是关键。吉林省公安厅政治部干部处民警段春明介绍,吉林省公安厅目前已经启动全省公安机关首批人才评定工作,先期在全省评定专家型人才50名、拔尖型人才500名,盘活现有人才存量。
白城市公安局虽然受到地域偏远、经济落后等因素制约,但专业队建设却亮点不少。他们在警力配备、政治待遇上向专业队倾斜,特别是在政治待遇上,他们实行破格提拔,把德才兼备并有突出贡献的民警破格提拔到业务部门的领导岗位。同时,为充分利用图侦、刑侦等资源侦破刑事案件,白城市公安局还指定刑侦部门全程参与视频监控等工程规划布局,根据侦查破案实战需要,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合理开展基础项目布局建设。
按照总体规划,吉林市公安局把队伍和人员素质作为做强网安专业队的根本和先导。他们高配了网安支队长,新增加了1个副支队长和3个科级领导职位数量,招录了10名政治素质好、年纪轻、工作表现突出、精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使得网安支队队伍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由原来的3队1科共计31人,增加到现在的5队1科共计42人。
以前,吉林市公安局网安队伍人员老化、缺少骨干,平均年龄超过45岁。而现在,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研究生学历8人,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2人,计算机专业达15人。这些网络精英、高手在网络实战中发挥出超强战斗力。
资金+装备:夯实项目建设基础
做好专业队建设,夯实基础是根本保障。按照吉林省公安厅总体部署要求,全省各地公安机关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努力把专业队建设重大项目纳入到党委、政府工程,积极协调财政、人事等部门,全力解决项目资金、经费保障等瓶颈问题。基础建设保障为专业队带来出色战斗力。
长春市公安局专业队建设获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他们以指挥中心、网侦、刑侦为引领,突出狠抓图侦、社区、交警、特警等9个专业队建设。仅2013年,他们就投入2.38亿元,在市区812个点位新建了监控探头4292个。
长春市公安局还投入2600余万元升级改造了DNA、痕迹、理化、法医、影像、文检6个实验室,新建电子物证、心理测试2个实验室,其中7个实验室通过了公安部审核。
辽源市公安局刑侦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专业队建设以来,我们在刑侦基础上的投入巨大,这是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他介绍,辽源市公安局在2012年就投入670万元,购置了先进的DNA检验设备,建成全国一流标准的DNA实验室,并储备了一年用量的DNA耗材。
高度重视专业建设的白山市公安局则为公安特警和视频侦查专业队建设投入专项经费1650万元,为边境视频监控和城市视频监控建设投入资金2968万元、3203万元,一步到位,专款专用,全部用于专业队基础项目建设。
培训+实战:提升民警专业技能水平
吉林省公安机关刑侦部门高度重视通过培训提升实战能力、再通过实战反推专业水平建设。他们一方面集中组织培训,另一方面不断在实战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寻求出路,专业化建设水平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为强化专业队建设,吉林省公安厅网安总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的办法,大力提升培训水平,切实增强实战能力。2013年4月,吉林省公安厅网安总队从公安部聘请了5名业内专家,在全省网安专业技能培训班上为全省参训民警授课。民警普遍反映受益匪浅:“这样的课,听着就感觉像饥饿时吃到大餐一样,实在是过瘾。”
吉林省网安系统还选派40名业务骨干,集中时间到福建某网络科技公司开展封闭式学习训练,主要学习电子证据勘查、取证、鉴定技术等专业知识。另外,他们制定周密方案,定期在各市、州网安部门组织开展网侦防控对抗演练,通过实战一体化训练,努力提升定位、查询等专业侦查能力。(刊登于3月16日《人民公安报》头版头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