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测谎仪到底能不能辨别谎言?
对于测谎仪,人们会感到熟悉又陌生,在一些案件中,测谎仪被运用于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在说谎,但它测出的结果准确么,对警方侦察能起到什么帮助?让我们先看看一起案例。
测谎仪测出沉稳杀人犯
几年前,江苏省溧阳市发生了一起杀人案,女老板范婧的尸体在自家开的美发屋被人发现,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展开侦查。当天下午,一名嫌疑人进入警方的视线,他就是范婧的未婚夫、某医院外科医生边龙。可是,边龙临时翻供,当地检察机关也认为证据不足,决定对边龙不予批准逮捕。江苏省公安厅科技处处长、谙熟测谎技术的薛宏伟根据此案的特殊情况,决定在审讯时对边龙实施测谎。
边龙被带进了审讯室,此时,审讯室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套测谎仪,“为让你信服,我们不妨测试一下,而且请你放心,这与今天的正题无关。”薛宏伟说完后递给边龙一张纸一支笔,告诉他:“你可以背对我在纸上随意写一个0—10之间的阿拉伯数字,然后折好将纸握在手里,我可以通过测谎仪将你刚才写的这个数字准确地测出来。”
边龙没吱声,接过了纸和笔,随后背转身,飞快地在纸上写了一个阿拉伯数字。随后,经过了几轮的一问一答,薛宏伟就说出了边龙所写的数字。接着,薛宏伟正式对边龙就案件进行测谎,半个多小时前还貌似沉稳的边龙此刻已是大汗淋漓。薛宏伟一边观察对手的反应,一边乘胜追击。根据测谎情况,检察机关很快对边龙做出了批准逮捕的决定。边龙最终心服口服地交代了自己的杀人罪行。
科学家认为,即便对于老谋深算者,说谎也并非小菜一碟。说谎会引起身体和精神的紧张,即应激反应。针对这个特点,20世纪的测谎仪———多道心理测试仪诞生了。
测谎仪,英文名称是Polygraph,应译为多道生理心理描记仪或多道心理测试仪,在我国习惯称其为测谎仪。这种精密的医疗器械能够检测到人在说谎时难以觉察的、不自觉的生理变化,比如呼吸急促、脉搏加速、动脉血压升高及手掌出汗等等,从而断定被测人是否撒谎。
测谎仪准确性如何
江苏省公安厅科技处处长薛宏伟向记者揭示了测谎仪的工作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外界刺激会留下一定的印痕,即记忆。当人的记忆被重新提起,特别是不光彩的记忆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记忆,必然引起被测试人沉重的心理压力或心理应激,从而引起生理上一系列异常的反应,比如,体温微升、出汗、呼吸速率和容量异常等。测谎仪测试的就是这些异常的生理反应。
测谎仪到底准确性如何?公安部刑侦局刑事科学技术处处长葛百川解释道,如果心理测试的各个要件全部具备的话,准确率应该是100%%。但任何一个要件的弱化或缺失都会影响心理测试的质量。所谓测试质量是一个综合的反应,包括测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经验,仪器的稳定性,被测人的条件,测试的程序和方法以及测试的环境等等要件。
针对这些问题,葛百川介绍说,为了能使这项测试技术真正指引破案方向,提高判定准确性,公安部在实行心理测试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包括方法标准、文书标准以及规范化的心理测试室等多项标准在内的心理测试应用技术标准,同时在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内成立了心理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搭建国内外心理测试的交流平台,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总体水平,最大限度地保证心理测试的准确性。
前景:追踪谎言的源头
由于多道心理测试仪的一些局限,科学家决定另辟蹊径,寻求谎言的踪迹。他们不再简单的检测身体的反应,而是到谎言形成的地方———大脑内部去寻找。神经生理学家认为,虽然身体和语言能够撒谎,但大脑却只能诚实地回答。这种直接倾听大脑的秘密的技术就是脑电图。
目前,这种测试仪在美国已有一些成功应用的案例。国内已有一款由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心理测试工程中心研制的脑电心理测试仪,刚刚通过公安部的鉴定。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心理测试工程中心的王博介绍说,脑电心理测试仪是通过对被测试者施加一定方式的刺激(如视觉、听觉等),并从放置在头皮上的脑电极实时采集到的脑电波信号中,提取相应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其记忆信息和心理变化轨迹的探测。
科学家发现,在遇到熟悉的声音、物体或姓名大约一秒后,大脑特有的脑电活动就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如果将犯罪武器展示给犯罪嫌疑人,无须听他的回答就可以知道答案。目前在国外已有成功应用的案例。
当然,这项技术是否完全可靠,仍有待进一步的证明。同时它还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只有找到与犯罪现场有关的实物证据,才行之有效。
最新报道称,一些神经医生认为,既然存在欺骗,那么大脑中应该有专属于它的区域,就像大脑中有专门的语言区域一样。一些研究人已经成功地识别了大脑的某些区域,当研究对象焦虑、有负罪感或对一则消息感兴趣时,这些区域就尤为活跃。如果能识别这些区域,大脑图像将促成第一代真正可靠的测谎仪的诞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