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解剖技术将不动刀解剖尸体就可抓住凶手
大家都知道,高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刑事犯罪学的发展,为警察增添了不少侦讯手段,人们普遍知晓的DNA鉴定,就是其中的一种。然而最近几年来在瑞士又发展了一个“数码解剖”技术,使法医学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不用真的动刀对尸体解剖,就能发现犯罪线索,使凶手落网。
不流血的解剖
“数码解剖”是由瑞士伯尔尼大学法医研究所前所长里查德.迪尔恩霍夫等人在5年前发明的,这个技术主要应用于受害者的尸体鉴定。首先,将包括伤口在内的受害者尸体的全部表面都进行三维扫描,然后对整个尸体进行CT和核磁共振扫描。这些扫描一方面能显示出死者的主要体征,而且还能在事发3天之后确切断定死亡的具体时间。而且,使用这一技术,法学家不用开刀也能看到死者体内血管的情况。
三大优点
比起通常的解剖技术,“数码解剖”技术至少有如下三大优点。第一,它不是真的解剖,死者的身体不受任何损伤,能使死者亲属得到更大的安慰。另外,有些宗教还禁止解剖尸体,给破案带来难题。
第二,专家认为,通常的解剖技术已经发展到其极限,并不能提供全部事实,因此不能满足法医的更多要求。例如,通常血管中的气体导致人死亡,但是在真的解剖尸体时,有时却不能发现这些气体。正如里查德.迪尔恩霍夫所说:“这里有一个假象,好像我们一解剖尸体,就会看到全部事实似的。”“数码解剖”技术就没有这样的缺点。
第三,在通常解剖中,结果判定常受解剖者的主观判断影响,不够准确,而数码解剖没有这个缺点。伯尔尼大学法医研究所已经进行了100多次数码解剖实验,其中40多起与普通解剖结果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在对骨折分析中,特别是对面部和骨盆等部位骨折的分析中,数码解剖优势很大。
具体案例
在瑞士的一个小城曾经发生一起案件,三个卖淫女被人打昏然后窒息而死。现场没有留下很多线索,但其中一名死者的背部有一个尚有血迹的咬伤伤口引起警方的注意。如果按照常规办法,他们需要对伤口拍照,然后将嫌疑人的牙齿做成石膏模型,再与伤口比较。如果已经抓住嫌疑人,问题还算简单,但如果嫌疑人在逃,要从成百上千个嫌疑人的档案中发现线索,不仅费时费力,结果也未必准确。即使嫌疑人被抓住,也能辩解和否认罪行。于是警方请伯尔尼大学法医研究所帮忙。他们使用“数码解剖”技术,清楚地显示出嫌疑人首先用门齿咬伤受害者的皮肤,而当受害者挣扎时,他还用犬齿和臼齿咬受害者,并用门齿撕裂受害者的皮肤。警方逮捕了一名嫌疑人,尽管此人最初否认有罪,但警方显示出扫描结果之后,嫌疑人也不得不承认犯罪事实。警方说,如果没有法医研究所的帮忙,他们无法证明该嫌疑人是真正的凶手。
不过,数码解剖技术也有缺欠。第一,对于因心血管发病或糖尿病引起的死亡,它无能为力。第二,检查费用很高。因此,专家说,“数码解剖”技术并不能替代通常的解剖技术。但是,这个技术毕竟是一个新技术,很有发展前景,因此很多研究部门都在研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