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警察科技>详细内容

警察科技

记重庆市涪陵区看守所“科技兴所”工作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云舒 发布时间:2005-05-25 10:57:18 浏览次数: 【字体:
    重庆市涪陵区看守所在押人员张某想了解自己寄存在看守所的现金支出情况,以往,他要按规定向看守所管教民警提出申请,管教民警受理后,要分别找到接待民警和后勤民警了解情况,随后,接待民警和后勤民警要翻阅台账,一笔笔核算张某及其家属寄存现金记录和张某开支记录,再将结果反馈给张某……可别小看张某这样一个小小的请求,看守所民警要为此忙上好长一段时间。看守所在押人员经常变动,监管民警每天都要忙于在押人员财物清理工作,费时费力,令许多看守所领导和民警大伤脑筋。

  现在不同了,自从重庆市涪陵区看守所装备了“智能交互式电话查询系统”,在押人员只需在其监室内按动几个电话号码,就可随时准确掌握本人寄存财务及支出情况。在押人员感到很方便,看守所民警也从繁重的账目清理工作中彻底解放了出来。

  话音清晰,账目更清晰

  多年来,看守所在押人员财物管理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看守所领导和一线监管民警。目前,相当一部分看守所仍然沿用手工书面记账和人工管理模式,少数看守所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实行IC卡、计算机终端等记账管理方式,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互脱节和统计、查账手续繁琐的问题,特别是不便于在押人员及时了解本人账目情况。

  在押人员账目管理工作看起来事小,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侵犯在押人员合法权益,而且会引发在押人员打架斗殴、滋生“牢头狱霸”等问题,危及看守所安全。

  为解决在押人员财物管理难题,重庆市涪陵区看守所领导班子多次开会研究。他们在认真剖析多种看守所在押人员财务管理模式之后发现,引入信息技术是发展方向。此举既可最大限度地方便在押人员,又可减轻监管民警的劳动强度。在所领导的带领下,看守所业务技术骨干经过一年半的摸索和反复实践,成功地开发出了一套“智能交互式电话查询系统”。该系统将成熟的交互式语音技术融入看守所管理信息系统,在押人员利用监室内的电话机,足不出户就能准确详尽地查询到本人资金财物存入与支出情况,实现了在押人员财物账目、看守所日常用品采购与销售管理信息化。该系统操作简便,经过简单介绍,任何年龄、文化程度的在押人员都可按语音提示操作。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该系统运行稳定,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押人员纷纷表示,电话话音蛮清晰的,账也很清楚,心里踏实多了。

  科技兴所路,一走十多年

  “一部电话解决一个难题。”这话说来容易,得来却不容易。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涪陵区看守所就开始了艰难的科技之旅。该所领导在工作中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开创监管工作的新局面,履行好监管职责,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闯出一条适合本所实际的“科技兴所”之路。

  在所领导的倡导和带领下,1991年,涪陵区看守所与涪陵某学院合作开发了涪陵区看守所在押人员管理系统,尝试对在押人员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他们开发的系统具有报警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监所民警的劳动强度。1996年,该所又开发出了新版在押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在押人员的全程管理。借助该系统,看守所民警可以方便地采集、查询、统计在押人员的各项数据,手工台账全部改由计算机打印生成,看守所档案及台账管理日趋规范,受到上级机关表扬。2000年,该所建立了局域网,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数据上传下载更加便捷。2003年6月,看守所开通了网站,开辟了队伍建设、监所建设、监所教育、深挖犯罪、信息化建设、业务交流等多个栏目,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网站不仅为本所民警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也使上级领导和兄弟警种有机会更多地了解该所,提升了看守所形象。

  各级党委、政府及公安机关领导对涪陵区看守所的建设与发展高度重视。2004年,涪陵区政府投资2000余万元,一座新型的现代化看守所呈现在世人面前。新所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式,除装备了对讲、周界高压电网、门禁、巡更、报警等系统外,所里还自主开发了在押人员财物管理、一日生活语音自动播报、监舍门锁自动化管理等多个子系统。2004年6月,该所又率先实现了光缆接入公安网,新所进行了综合布线,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再次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计算机设备。经过多年滚动发展,目前该所已拥有计算机近30台,初步实现了网络化办公。

  监所科技建设既是解放监管民警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监管民警、造就高素质监管民警队伍的有效载体。多年来,涪陵区看守所领导一手抓业务技术骨干的选拔培养,一手抓普通监管民警的业务技能培训,使监管民警的业务技术素质稳步提高。2004年4月,看守所又结合“大练兵”和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建设,组织全所民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计算机实用技能培训,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民警的业务技术知识,提高民警科技创新意识。现在,全所80%%以上的民警能够使用计算机开展工作,所有信息资料均通过计算机进行采集和处理,采集违法犯罪人员数据7000余条,做到了在押人员信息资料录入全面、准确、及时。2004年9月,该所提前完成重庆市公安局下达的年度违法犯罪人员数据采集上报工作,为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建设做出了贡献,为涪陵公安赢得了荣誉。

  进行小革新,解决大问题

  涪陵区看守所通过科技创新不仅成功开发和应用了在押人员财物管理系统,还相继开发出了在押人员一日生活语音自动播报、监舍门锁管理等多个子系统。这些新式装备的采用,改变了过去那种陈旧的看守所管理工作模式,一个个小革新有效解决了看守所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难题,有力地促进了看守所管理工作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在押人员一日生活制度是看守所正规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看守所管理的有效手段。为使这项制度切实落到实处,发挥应有作用,该所开发了在押人员一日生活语音自动播报系统。该系统建立在看守所原有的广播教育系统基础之上,通过计算机对在押人员一日生活制度口令进行语音合成,每日自动定时播报,并在特定时间段内插播音乐、新闻等内容,配合管教工作开展。该系统避免了民警喊话下达口令容易产生错误及其个体性和时间性差异,减轻了民警的劳动强度,更好地体现了监所管理“人性化”思想。

  针对涪陵区看守所监区面积大、容易形成民警巡视盲区的问题,该所对监区门锁进行了技术革新,开发了监舍门锁自动化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门锁智能控制器将监舍门锁与计算机结合起来,通过门锁控制软件实现对监区各监舍内、外门锁状态的监控与开关操控,并与其他技术装备实行联动,方便了值班民警对监区情况的掌握与控制。从中尝到甜头的看守所民警纷纷表示,以往手忙脚乱,心里也没个底。现在好了,有了这个好帮手,监区情况一目了然。不仅如此,哪里有了情况,计算机还会迅速报警,为民警处理警情赢得了宝贵时间。

看守所 科技兴所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