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四个会战”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打造边境地区“科技公安”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第一支点”,是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按照省厅部署,黑河市公安局把2009年作为“公安信息化年”,通过开展“四个会战”,着力提高公安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公安信息化引领公安现代化,带动全市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整体提升,打造边境地区“科技公安”。
一、开展工程建设会战,夯实信息化基础
紧紧抓住“金盾工程”二期建设的契利,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公安信息化软硬件水平。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用于公安信息化主干项目建设,完成了公安网第二轮升级扩容改造,公安二级网从155M扩容至255M,公安三级网从20M扩容至28M,公安四级网从2M扩容至4M;增配计算机559台,民警计算机拥有率达到98%,能够满足开展全警应用的现实需求;完成了DNA实验室建设任务,开展了在押人员DNA血样采集和DNA数据转换、入库工作;推进平安城市安全防范视频监控工程建设,建设监控点316个、监控中心23个。二是加强系统平台建设。完成了“一个平台、三个系统”建设,即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和案事件一体化系统、派出所839系统、执法办案监督系统;完成了旅店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了全市各宾馆和中小旅店100%覆盖;完善了市局信息中心技术系统建设,能够满足实战需求;完成了移动警务系统建设,全市一线执法执勤民警移动警通配备率达到90%以上;完成了公安网络病毒预警监控系统建设,完善了病毒防御体系,防病毒软件安装覆盖率达到100%;完成了110专业级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完成了051数据库系统建设。三是加强软件自主研发。根据边境地区外管工作实际需要,自主研发了黑河市外国人管理信息化平台,提升了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研发了刑事案件信息管理系统、通话话单自动分析系统,提高了案件侦办能力和刑事打击效能。市局网监支队在2009年全省公安科技信通战线信息化比武竞赛中荣获软件研发专项第一名。
二、开展数据采集整合会战,实现信息资源大集中
坚持以实现信息资源大集中为目标,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采集和整合工作格局,实现公安现有各应用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一是开展两大方面信息采集录入。组织全市公安机关开展公安内部信息和社会信息两大方面信息的采集录入工作,将“脑袋信息”、“口袋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共采集录入各类信息181.3万条,其中公安内部信息包括刑事案件信息、治安案件信息、行业管理信息、暂住人口信息、涉案物品信息、高危人员信息、未知名尸体信息、走失人员信息等共12类120.3万条;社会信息包括工商企业信息、单位信息、地址信息、运营车辆车主信息、房产信息、上网人员登记信息、出入境人员信息等共16类61万条。二是开展八大资源库数据整合更新。共整合警员信息库、人口信息库、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在逃人员信息库、被盗抢汽车信息库、机动车和驾驶人信息库、安全重点单位信息库、出入境人员和证件信息库八大资源库数据350万条,并通过开展数据质量分析和补充更新等工作,使八大信息资源库的数据质量达到了完整、准确、鲜活的要求,为开展信息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开展信息化培训会战,提高民警科技素质
注重把理念传播、技能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在信息化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全警信息化应用意识和技能。一是注重信息化理念传播。通过多种形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全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和民警进行信息化理念思想教育,要求全市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必须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充分认识到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第一支点”,是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使全市上下从领导到普通民警思想上产生了一次飞跃,焕发了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推进信息化、应用信息化的热潮。二是注重全警技能培训。以基本技能和实战方法为重点,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全警信息化“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培训内容分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主要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上网、浏览、查询、录入等基本操作技能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为主;专业科目主要以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应用、各业务警种警务信息系统的应用及本战线、本岗位信息化办公流程、作战手段、使用技巧为主。全年共举办公安信息化教官培训班3期、信息化建设业务骨干培训班6期、民警信息化技能培训班56期,并开展了全市公安机关信息化大比武活动,民警培训率100%,执法勤务部门民警都达到了会操作、会录入、会查询、会比对、会分析研判的“五会”要求,民警科技素质显著提升。三是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实施信息化人才“播种”计划,以培养精通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软件研发、通信保障等人才为目标,大力加强信息化人才库建设,招录了一批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并对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派技术骨干参加省厅科技信通部门调训,使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提高,为公安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开展实战应用会战,提升服务实战能力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狠抓信息化实战应用,促进信息科技优势转化为战斗力,体现为“五个增强”。一是信息化应用意识增强。广大民警充分利用警务信息系统进行查询比对、综合研判、行政管理,计算机每月上网率达到97%,PKI数字证书每月应用率达到98%,警务平台操作技能达标率达到90%以上;各层级之间、部门之间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公文网上流转、审批,实现“无纸化”办公;全年利用交互式视频会议系统召开会议数量占召开会议总数的80%以上,应用桌面培训系统开展培训次数占培训总数的80%以上。二是信息预警能力增强。2009年,全市公安机关通过互联网有害信息搜集,共发现上报网上有害信息5638条,省厅采用633条,公安部采用110条;通过网侦手段搜集上报维稳类情报信息82期,省厅采用3期,市领导批示5期,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据这些预警信息超前处置各类矛盾纠纷事件20余起。三是信息强侦能力增强。2009年,全市公安机关利用综合警务平台、指纹查询比对系统、在逃人员信息库等信息平台系统进行关联查询和比对碰撞,提供破案线索2013条,串并案件13串167起,破获刑事案件78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25名、网上逃犯178名,通过科技手段协破案件比例达到68%以上。爱辉分局红旗派出所通过“追逃130”系统对矿区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批量比对,两个月就抓获网上逃犯13名。四是信息促防能力增强。通过发挥治安防范视频监控系统和金融网点报警系统作用,使密布于城区街面、路口、场所、内部单位、居民区、卡点的监控报警装置成为治安防范的“眼睛”和“耳朵”,实现了由点到面的立体化、全方位监控。2009年,全市居民区、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发案明显下降,“两抢一盗”等可防性案件下降47%,街面治安案件下降41%。五是信息助管能力增强。通过推广应用派出所839系统、危险物品信息管理系统、消防行政执法系统、旅馆业和洗浴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外国人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治安、户政、出入境、消防、交管等公安行政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公安信息化服务实战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优势成为提高警务效能的“助推器”。特别是根据黑河地处边境、外国人多的特点自主研发的外国人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对辖区外国人从入境、住宿到出境全过程实施信息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做到了对每天外国人的入出境时间和数量、入境后住宿和活动情况以及每个外国人自然情况全部掌控,实现了底数清、情况明,来能发现、行知其踪、走明去向的目标,使边境地区外管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