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案之颅像重合:三维颅面鉴定死者身份
是谁烧坏了这张女人的脸?———
现场勘查:无名女尸栽倒在装硫酸的水缸里,凶手为何这般残忍?
2002年的一天,重庆市沙坪坝区白鹤岭小区163号楼的几位居民一起向民警反映,他们楼上806房间里散发着一股怪味儿,还有蛆虫从楼上的管道缝隙处爬下来。
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分局刑警队立即赶往现场。上楼时,刑警罗志强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化学品气味和尸体高度腐败的味道。他们还在厨房里发现了一个水缸,无名尸体头朝下栽在水缸里,尸体背部和臀部垂在缸外。紧接着,他们又在阳台上发现了3箱浓硫酸和1箱浓硝酸。警方认定死者是被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烧死的,死亡时间大约在1个月以上。死者年龄大约27岁,身高在1.62米左右。被害人到底是谁?
重庆市公安局立即组成专案组展开侦破工作。尸体是在一套出租房里发现的,公安人员首先找到了房东。根据房东的描述,警方把犯罪嫌疑人的目标锁定在租房的男子王向云身上。于是,侦查员来到了他的老家重庆市垫江县,调查访问时,侦查员发现王向云的妻子张小容失踪了。
据调查,张小容今年27岁,身高1.62米,这两点与现场女尸的体貌特征十分吻合。接着,侦查人员又从张小容的家里提取了她和王向云的合影带回了重庆。看到照片,房东一眼就认出,租房的就是他们两个。会不会是王向云杀了自己的妻子,然后畏罪潜逃?
从张小容的年龄和身高特征来看,被硫酸烧死的女尸和她很相像,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女尸就是张小容。要想知道无名女尸的确切身份,还必须有确凿的证据才行。公安人员开始了新一轮的搜集证据。
身份鉴定:指纹鉴别、牙齿鉴定都行不通,大家想到了DNA鉴定。
有研究指出,在640亿人中才能找到一对特征完全相同的指纹。因此,如果能提取到案发的806房间里的指纹,也就基本上能认定死者身份。但女尸被强酸腐蚀,她上半身的肌肉组织几乎被全部烧毁,一般技术手段已无法提取她的指纹的。
一愁莫展之时,侦查小组组长赵庆想到了提取牙痕。人体各个部分中,牙齿是保存时间最长的器官,牙痕鉴定成为法庭科学鉴定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在中国农村,医疗水平较低,对牙齿方面的档案记录很不完整,通过牙齿来鉴别女尸身份的可能性不大。
指纹鉴别不行、牙齿鉴定也行不通,于是大家想到了DNA鉴定。在刑事案件中,如果确定某人是嫌疑犯,则可提取其血样或毛发的DNA,然后由犯罪现场残留的血液、精液、唾液、毛发、骨骼或其他肉体成分提取的DNA相对照。若两者一样,则证明该嫌疑犯就是作案罪犯。 2002年8月,重庆警方决定通过DNA识别技术来揭开死者身份的谜团。进一步现场勘察后,组长赵庆发现现场是被凶手打扫过的,也称伪装现场。他们在床上发现了几滴血迹,公安人员当即提取了上面的血液样本。
提取了现场的血样之后,公安人员还专门到失踪的张小容家里提取了她女儿和父母亲的血液样本。几天后,大家拿到了检验报告,现场血迹和死者小孩的DNA能完全吻合,也就是说床单上的血迹的确是张小容的。
由于尸体肌肉组织高度腐败,所以这次DNA鉴定只证明了床单上的血迹是张小容的,而没能证明尸体也是张小容的。就在此时,警方从贵阳得到确切消息,张小容的丈夫、犯罪嫌疑人王向云出现了。两地警方迅速出警,将犯罪嫌疑人王向云抓获。抓住嫌疑人,女尸之谜似乎能找到一些线索了。但大家没想到,王向云始终否认自己有罪,而且说那个死在水缸里的女人是他妻子张小容的朋友,是她自己不小心跌进硫酸缸里的,他和妻子因为害怕分别外逃。
是王向云在撒谎?还是警方还没找到真正的凶手?如果能拿出证据,证明死者就是张小容,那就说明王向云在撒谎,他再抵赖也没用,但如果拿不出死者就是张小容的证据,警察就必须放人。
另辟蹊径:警方带着死者颅骨来到铁岭市213研究所做颅像重合鉴定。
万般无奈下,2003年4月14日,重庆警方带着死者的颅骨来到铁岭市公安局213研究所做颅像重合鉴定。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前苏联、日本等国家有许多学者对颅像重合技术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我国,颅像重合技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开展。1980年,铁岭地区曾发生一起杀人案,一个退伍军人被杀害后,他母亲上访,最后找到的尸体不完整,而是在机井里腐蚀了4年后剩下的100多块骨头。
在没有线索的情况下,所长兰玉文和同伴们尝试着进行颅像重合实验。在相同角度和距离下把颅骨和照片拍成同一大小的底片,而后将两个底片叠印,最终认定了被害者身源,破获了案件。
乍一听,颅像重合似乎很简单,不就是拿照片和颅骨比对吗?事实上,可没那么简单。要想鉴定照片和发现的颅骨是否同一个人,需要从照片上找一些记号,记号越多,越能说明问题。比如,一张人脸的正面照片,有内眼角和外眼角,眉头和眉尾,鼻子、嘴角两边等等,这些位置都被标上记号,同时这些记号在颅骨上也有对应的位置。拿外眼角来打个比方,人的表皮和颅骨之间有部分软组织,胖人的软组织厚,瘦人的软组织相对薄。 测量不同人的软组织的厚度,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就能得到一系列数据。外眼角这个位置软组织的厚度大概不超过3毫米,也就是说,照片上的外眼角和颅骨上的对应点应该有一点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不超过3毫米,如果超过3毫米,这个指标就对不上了,他们就不是同一个人,但如果两点之间完全重合,那也说明他们不是同一人。因此,在颅骨和照片上找到的对应点越多,可靠性就越大。在一张照片上,至少要找到27个标志点才能说明照片和颅骨是同一个人,少一点,都不能认定他们是同一个人。
鉴定结果:颅骨残损给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最终烧死之人正是张小容。
当213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看到这具颅骨时,他们犯难了。因为颅像重合检验,靠的就是颅骨上的解剖点和照片上解剖点的比对,可如今这具颅骨已被硫酸烧过,一碰直掉渣,很多位点都无从找起。
死者的身份弄不清楚,就无法展开进一步的侦破,凶手就将逍遥法外。在指纹鉴定、牙齿鉴别、DNA鉴定都没能确定女尸身份的情况下,难道颅像重合技术也没法辨别死者的脸?
经过众法医的研究决定,采用两种方法来做鉴定。首先将残缺的颅骨进行修复,然后再使用三维颅面鉴定技术。根据颅骨上的一些细部特征,专业修复人员根据经验将颅骨一点一点修复出来。与此同时,那些解剖点也被恢复,接下来就可以用三维颅面仪做鉴定了。一束激光打到了修复完整的颅骨表面,仪器两边的两台微型摄像机,将激光束反射回来的信号记录下来,这些信号在计算机里形成了数字的三维图像。和照片图像比对后,检验结果达到了27个标志点的全部重合。因此可以确定,被烧死的人就是王向云的妻子张小容。死者的身份最终使王向云编造的谎言不攻自破。高科技面前,狡猾的罪犯最终承认了杀害妻子的全过程。
刑侦技术 怎样进行颅像重合?
所谓颅像重合, 就是将死者或失踪人的照片直接扫入电脑,进入电脑后,他的头部会生成几根脸部的重要参数线,有正中线、眉心线、鼻下线、口角线等。然后,与颅骨进行比对,如果照片与颅骨逐渐合二为一,“白色”的颅骨嵌入黑色的照片中,这就是所谓的颅像重合。 颅骨和照片要比对的参数有100多个,每个人的颅骨均不相同,这是比对存在的前提,但其中差异很小,有的位置以0.1毫米计,要靠经验判断并结合综合数据进行比较。这一技术在国外受到推崇,美国、英国、新西兰、德国等国家相继引进该技术。
[图片说明1:三维颅像复原图 图片说明2:警方正在现场勘查 图片说明3:一起悬案,一具无名女尸;她是谁? 识别身份,才能找到真凶;他又是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