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合肥公安插上腾飞翅膀
2006年6月,合肥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之一。在公安部、科技部和安徽省公安厅、科技厅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合肥市把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置于基础性、战略性地位,统筹规划、重点建设,整体协同、强势推进。
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合肥市的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的总体部署,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门领导小组,党政主导,集社会之力,强力推进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2007年6月4日,合肥市召开了全市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大会,市领导与各县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签订责任状,市公安局领导与各公安分县局负责人分别签订责任状。
在市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合肥市公安局、科技局、财政局、信息办等市直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市科技局结合建设"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的总体部署,参与制订合肥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并从项目的选题、申报、论证、验收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市信息办采取集中论证方式,组织专家对所有建设项目的技术方案进行一次性论证、评审。各级财政部门对科技建设经费统筹安排、重点保障。两年来,投入经费总计约2.78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6921万元,各区县财政投入2400万元,社会各界投入1.85亿元。
合肥市公安局将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三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置于绝对优先发展地位。经过两年多的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合肥市科技强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公安科技在各项执法执勤活动中的作用显著提升,已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牵引力,成为提升公安工作效能的强大倍增器。
2008年5月,合肥市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通过了公安部、科技部组织的现场考核验收,并被作为科技强警建设成效明显和特色做法突出的四个城市之一进行深度总结。9月10日,合肥市被公安部、科技部授予"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称号。
科技强基,科技制导,信息警务机制有了新发展
近年来,合肥警方彻底改变传统工作思路,积极倡导信息战。在科技强警基础设施建设中,千方百计加大投入。目前,该局公安三、四级千兆网络覆盖面达100%;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开通到所有分县局、部分支队和市区所有派出所;网络语音电话系统覆盖面达100%。配备小型机7台、各类服务器110台,配备联网计算机5401台、350兆移动台3407台、PKI数字证书5403块。基层所队普遍配备了U盘、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工作必备五小件";基层一线民警全部开通了手机警务通。配备固定点电子警察376套、移动电子警察49套,部分交通岗亭实现了数字化。八大信息资源库、"金盾工程"一期23个应用系统和省公安厅5个重点项目全面建成,主要公安业务实现了网上运行。建成了各类业务系统48个、综合应用平台10个。金盾工程二期中的三大平台,合肥市局提前建成2个。
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警务活动,已成为民警工作常态。今年以来,合肥市公安局通过信息化手段直接破案520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1人,分别占破案总数和抓获总数的48.5%和46.3%。
依托350兆、GPS系统等科技手段,指挥中心实行扁平化指挥、点对点调度,一级接警、一级处警,各种指令直达一线民警、直通第一现场,实现了5分钟到达现场、10分钟形成包围圈、20分钟关闭城门的目标。今年7月10日12时许,我市淮河路步行街一画室突发凶杀案,一次死亡四人。市公安局从接到报警到现场抓获凶手,仅用了2分钟。8月8日中午,市公安局接到报警,位于闹市区主干道交口的地下通道施工点路面出现沉降现象,仅1分20秒,市公安局街面巡控警力即到达现场,设置警戒线,指挥疏导交通,有效避免了随后路面塌陷造成人员伤亡。
硬件强了,还要提高效能。该局设立了三级情报信息研判。建立情报信息体系运行机制,规范了情报信息的采集、分类、核查、传递、研判、发布、应用、反馈、评估和奖惩。
情报信息系统不只是个简单的信息载体,它对基础工作有很强的标识作用,对决策有很强的参考作用。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信息主导警务、定向采取措施、精确实施打击"的作战意识已成为推进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情报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助推剂"。
科技出警力,科技出效率,推动现代警务机制创新
随着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学科技、用科技在全市公安民警中蔚然成风。
市公安局采取"三项举措"和"三个培训",全面提高全体民警的科技应用意识和应用水平。"三项举措"即:搭建一个协同警务平台,让民警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全部应用,简化应用操作;编写一本公安科技知识读本,让民警全面掌握各种科技手段,规范应用行为;每月举办一期公安科技知识专题讲座,宣讲科技应用技战法和工作法,提升应用水平。"三个培训"即:抓好重点培训,在每个系统建成后举办专门的培训班;抓好岗位培训,把以前的集中培训变为以部门、警种为单位的日常练兵;抓好深化培训,把民警的教育培训从初级的文字录入转变为如何利用信息开展工作,真正使情报主导警务战略落实到基层一线。
如今,在合肥市公安局,民警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网上办公已经成为民警主要的办公模式;派出所民警下社区时要带数码照相机、警务通、U盘等"工作必备五小件",信息的收集工作更加快捷、全面、鲜活;巡警在巡逻时,可以通过CDMA无线车载监控系统,实时向指挥中心传输处警图像。在基层派出所和刑警队,利用科技手段的业务创新不断出现。网上巡逻、社区警务信息平台、"电子巡更系统"等一大批新名词成为民警挂在嘴边的专业术语,许多业务创新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电子巡更系统"是三里庵派出所针对现行巡逻机制中的一些漏洞设计出的一项巡逻工作考查方法。该所将19名专业巡逻人员组成六个巡逻小组,在辖区实行全天无间断巡逻。派出所为巡逻人员配备采集器(棒)、数据通讯座、信息纽、数据读取设备,利用计算机以及特殊的软件等先进方法,以电子录入的形式记录巡逻的过程,不但防止了一些巡逻人员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而且使得警务工作的处理更加快速便捷。通过"电子巡更系统",派出所的巡控工作立即由被动的、分散的巡防向主动型、系统性转变,由跟踪式"人查"向科技化"机查"转变,扭转了治安巡逻防范工作过程难以量化考核的局面。三里庵派出所辖区街面"两抢"案件同比下降了35%。
在科技强警建设中,合肥市各基层公安所(队)在科技装备、科技建设、应用意识、应用氛围、应用能力、应用成效等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率。公安科技已经成为拉动合肥市公安工作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推动警务机制创新的引领力量。
"大学习、大讨论"为科技强警战略提供知识积淀
"‘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激发了我们的活力,推动了各项公安工作,破案率提高也在意料之中。"合肥市公安局一位责任区刑警队队长深有感触地说。
2007年以来,以"振精神、树形象、强素质、促发展"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在合肥市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展开。全局民警走进考场参加政治理论、法律、科技知识考试。"强制入轨"式的学习制度和严格的考试制度端正了学风,学习现已成为合肥广大民警的主动行为,学以致用推动了公安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速。
合肥市公安局的广大民警通过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法律、学习科技知识,使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通过强化学习,合肥市公安民警的信息化意识普遍增强,各种信息化应用技法层出不穷,总结整理出"网上作战十四技法"、"旅店业信息破案法"、"QQ技战法"、"情报分析研判十法"、"追逃六步法"等20余种网上侦查破案技战法,并运用于实战,破获了包括公安部挂牌的"6·18"特大飞车抢夺团伙案、公安部督办的"6·26"特大毒品案等一大批刑事案件。
服务实战、惠及民生、科技创安硕果累累
在完善科技强警建设任务的同时,合肥市公安局迅速提高应用能力,提高实战效能,通过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搭建多维分析研判模型,真正实现了警务决策科学化、打防控一体化的格局。科技强警的建设成果迅速转化为实战成效。
因为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合肥市各级公安机关的管理服务能力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使得公安机关在热情服务群众、惠及民生上有了更广的空间。市公安局在网站上开通了表格下载、网上申领、网上举报等为民服务项目,新增了网上举报、驾驶人考试预约、机动车交通违法记分查询、每周治安播报等项目。户籍管理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审批"和"一站式"办理,并利用户口网上办理优势,全面推行双休日、黄金周等节假日窗口服务常态化。申领机动车上牌业务延伸到汽车4S店,实行机动车"带牌销售",群众购车后可以直接入户,不需要再到车管所办理手续;出入境管理信息实现网上流转、审批,申领出国(境)证件"同城化"办理,全市市民可以到就近的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申报办理。
全市车辆、驾驶人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机动车交通违法处理系统的联网处理达到100%;通过互联网、短信等方式,实现了对驾驶员和车辆违法行为的告知。
在合肥,科技强警的建设成果已转化为实战成效,引领着警务机制的变革。通过公安科技,大大提升了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的能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