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使襄樊迈进警务“e”时代
2009年7月,湖北省襄樊市公安局研发的警务地理信息系统被湖北省公安厅确定为全省警务综合信息平台模板子系统。该警务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准三维”可视化操作,能够与全国公安警务综合信息平台进行无缝对接,能够调取公安八大业务信息库资源,具备人口管理、场所管理、“电子沙盘”指挥调度等20余项功能。襄樊市由此被公安部确认为全国公安100家警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城市。2009年9月,襄樊在全市11个县(市)、区公安(分)局全面推行警务地理信息系统。
一座现代化城市跃然网上
在襄樊市公安局警务地理信息系统的界面上,楼宇林立,山川、河流、道路、建筑物都按现实的朝向、结构直观显示。滑动鼠标,地图可4级缩放,大到楼堂馆所、背街小巷建筑物名称,小到街头ATM柜员机、公用电话、电线杆、消防栓等公共设施,细到房屋户主、家庭成员、租住(暂住)户名称、楼栋户型格局在地图上均有精确标注,一座现代化城市跃然网上。
记者键入人名“杨某”尝试搜索,2秒钟内调出符合条件的人名87个,点击任意一个,在弹出的窗口中可以看到该人的基本信息、社会关系、违法犯罪记录、拥有机动车辆情况及机动车交通违法记录等信息,并可在地图上准确定位该人居住的楼栋、楼层房间。再点击关联查询,可以查看该人居住的楼房中所有入住人员信息。
自2007年起,襄樊市公安局高起点介入“警务地理信息系统”研发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他们采集辖区地理环境照片一万余张,以三维地图为主导,融会卫星图、航拍图、二维图等制作完成了城区“准三维”数字化地理信息地图。目前,他们已录入主城区人口、案(事)件、物品、场所、单位等基础信息数据576万条,实现了人口住房信息双向查询、场所信息查询、监控点位查询、信息统计显示、案(事)件分析、信息反向添加、工作预案管理、扩展应用功能,达到了以图强基、以图指挥、以图预警、以图作战、以图预案、以图管警的目标。
实现在三维地图上实时布警
3月10日凌晨2时55分,襄城区宏森宾馆突发持枪抢劫案。两名男子持枪抢劫后乘出租车逃走。指挥中心接报后,立即利用三维地图调集周边巡逻民警,以发案地为中心,在两公里半径范围内组织两道防线堵截,同时指令各出城治安卡点布控。3时58分,在襄阳区六两河卡点,民警抓获两名嫌疑人,当场缴获作案用钢珠枪两把,查获被劫现金4030元。这个案例成功运用了110接处警系统、警务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成为多系统联动的成功案例。
为最大限度地贴近实战需要、适应一线需求,襄樊市公安局打破各部门、警种间的信息壁垒。对外,吸纳调取国土、城建、规划、民政等部门的信息充实信息库;对内,将各警种、各部门业务系统数据库与警务地理系统全面整合,实现了系统与公安八大业务信息库之间的无缝连接。与此同时,他们还尝试将各部门已成熟使用的动态电子警务系统关联接入警务地理信息系统,使系统警务实战功能更加强大。
经过努力,他们实现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与警务地理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基于网格化巡逻警车装备的车载GPS系统和巡逻人员配备的移动警务通,在三维电子地图上可实时查看街面警力分布,科学调警、布警。
提升了指挥员科学制订对策的能力
警务地理信息系统使全市警务工作实现了从依靠经验型向依靠科技型的转变、从被动应变型向主动预警型的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精确打击型的转变。
依靠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电子沙盘”,指挥员可在三维地图上制作灵活、直观、准确的作战方案,科学配置警力资源。依靠110接处警系统、刑侦信息库和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实时连接,可在三维地图上直接对发案进行分类标注,对某一区域、某一时段发案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对高发案件、高发区域进行预警,对不同区域的同类案件进行串并,方便指挥员依据发案时空信息准确研判辖区发案区域、时段及变化规律,提升了指挥员科学制订对策、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
警务地理信息系统改变了基础信息纸质记载、孤立显示和民警死记硬背的传统工作模式,将大量零散的基础信息转化成规范的数据库信息,将地形、建筑物信息与人口、案(事)件等各种看似“孤立”的线索有机整合、保存下来,提升了警务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基础工作有了载体、有了考核标准,通过信息平台对民警的工作任务、流程和效果进行精确记录、直观考核,使考核工作更加具体、透明、公平、公正。
依靠新技术力量,今年以来,全市各项公安业务稳步提高,1至6月,全市刑事破案绝对数同比上升2.46%,命案破案率达97.5%。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