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交警,高科技精准管理“塞上公路”
电子眼鸟瞰交通要道 监视器直播车行实况
今年前三季度,(陕西)榆林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45起,死亡136人,受伤229人,直接经济损失191万多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道路交通四项指数全面下降,事故起数减少56起,下降18%;死亡人数减少19人,下降12%;受伤人数减少122人,下降34.8%;直接经济损失37.8万元,下降16.5%,这样的成绩是在榆林市城市人口从5万多剧增至40万人、全市机动车辆从1万多辆增加到近40万辆的情况下取得的。这些都离不开榆林市公安交警支队高科技强警、人性执法为本,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所做的努力。
榆林交警支队始终将科技强警作为重点来抓实、抓好,为实现榆林警务工作的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全力保障全市道路的畅通,以及对道路交通动态的掌握,榆林交警支队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从2006年6月开始启动建设,2008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遍布城市上空的“电子眼”,室内32台21英寸专业监视器对市区交通状况实施全天候监控,实现交通畅通情况、交通事件实时传递,组成一幅榆林大交通“立体图”。同时,围绕警务信息平台应用,开展了科技强警示范县区创建活动,先后举办了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培训班。特别是今年以来,榆林市支队加大对全市交警部门科技强警工作的规范指导力度,出台“两整顿、两规范”专项治理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科技强警制度。信息化已全方位地深入到公安交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据统计,在“三基”工程建设总投入的1.158亿元中,该支队将大部分资金用于科技装备,即购置警用车辆、电脑、酒精测试仪、测速仪、对讲机等,精确管理的程度明显提升。尝到了科技强警的甜头,他们又开始筹划建设信息化大队,让网络成为交管工作中的一柄利剑。在硬件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又在全市交警系统民警分批开展了队列训练、体能训练和新交通警察手势信号培训,在“三考”活动中,支队对全市16个大队全体民警进行了考核,民警处置各类事件快速的能力上了新高度。
交警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也是政府的一面镜子。在高科技强警的带动下,榆林交警支队在民警中广泛开展了换位思考讨论,增强了民警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规范执勤执法意识,立足实际,推行人性化管理和服务措施,及时提醒当事人办理相关手续或者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减少了因工作不到位给群众带来不便的现象,营造了浓厚的人性化管理交通安全的氛围。在支队领导和干警们的共同努力下,榆林市交警支队连续多次在省、市获得各种荣誉,2005年被评为“大接访”先进单位,2005、2006、2007年连续被评为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先进单位,2005年被省总队评为预防群死伤特大交通事故专项整治活动先进单位,2006年支队机关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2007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在交警队伍中涌现着一大批执法为民、爱岗敬业、真抓实干的先进代表人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