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警察科技>详细内容

警察科技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联辉阐述警界科技人才培养问题

来源:www.jjkh.com 作者:谢联辉 发布时间:2005-03-21 21:42:32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联辉寄语《警界科海》,就警界科技人才培养问题作了阐述。内容摘要如下:
    确保“科技强警”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在全局上要有科学的眼光及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要有先进物质装备的投入,而更为关键的因素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得运用科技手段为公安工作服务的各类人才。因为一切先进的设备、技术、手段等,都要依靠人来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有了人才,事业的腾飞才有了基础,才能真正发挥现代公安科技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与功效。
    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已经认识到解决人才问题的重要性,各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措施相继出台,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但也毋庸讳言,如今警界中科技人才紧缺、结构不合理、机制不顺畅、知识更新慢、应用能力差、创新能力弱等制约“科技强警”的瓶颈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据我了解,有的地方公安机关虽然花巨资添置了一批先进设备,但由于人才缺乏,设备长期闲置发挥不了作用;一些公安科技人员由于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只能凭老经验办事,而各种新技术应用于公安领域是大势所趋,光靠吃老本总有一天会吃大亏的;还有的地方在用人机制上存在弊端,重行政、轻科技的观念与现象依旧盛行,不能有效地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使科技人才无法安心本职工作,导致人才流失等。但我相信,在“科技强警”不断深化的进程中,这些问题必将逐步得到较好的解决。
    在此,我想就造就公安科技人才的问题提一些建议。由于公安工作面宽、量大的特点,除了从内部选拔一些急需的优秀人才外,还可以到相关高校直接选拔录用一批诸如信息工程、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等专业的优秀学生,将他们充实到公安科技工作岗位。同时,也应十分注重加强对现有科技人员和广大民警的岗位培训,建立和完善“警察终身教育培训”的“育警”机制,使民警们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及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在提升整个公安工作科技含量的过程中,还必须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对在实际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人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在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上给予倾斜,以情感留人、以事业留人,使他们能够安心本职工作,乐于奉献聪明才干,提高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21世纪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科技强警”亦然。只要我们的警界“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从重视人才等点滴小事做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一定能打造出无往而不胜的高素质的新型警察队伍。
谢联辉院士简介:
    谢联辉(1935年3月~ ),福建省龙岩市人。植物病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1958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系,1960~1961年在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进修。现任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科协副主席、福建农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病毒研究所所长。
    1973年以来,他对中国水稻病毒的种类、分布、危害、传播、测报与治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其成果被誉为是“对世界病毒的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他所报道的水稻簇矮病毒系植物呼肠孤病毒属的一个新成员,水稻齿矮病毒和水稻东格鲁平状病毒及水稻东格鲁状病毒均系中国新记录,这些病毒的发现,及时弄清了病毒的病原性质、传播途径和发病因子,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蔓延,获得了较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因此于1984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福建省优秀专家。他还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中国水仙、甘蔗、烟草、番茄和香焦等植物的病毒种类、分布、发生和防治对策、报道了11个中国新记录。主要论著有《植物病毒学》、《植物病毒名称及其归属》、《水稻病害》、《水稻病毒: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

公安科技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