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桂林建议公安科技工作加快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桂林致函《警界科海》建议公安科技工作加快发展,信的全文如下:
上世纪末以来,高新技术在众多领域出现了爆炸性的突破和进展,骤然成为世界各国间政治、经济、军事竞争的焦点。科技的突飞猛进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警界当然也不会例外。如何使公安科技工作扣紧时代的脉搏,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变迁、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使科技强警的宏伟蓝图早日成为现实,理应是新世纪公安机关予以高度关注的重点课题。
前几天,我从报纸上看到了以加速公安信息化进程为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金盾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的消息,深受鞭策和鼓舞。人民群众要安居乐业,离不开人民警察的保驾护航。警界各警种、各部门工作科技含量的全面提升,必将使公安机关维护治安、打击犯罪的能力得到增强,服务群众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公安机关不仅履行着刑事司法职能,而且还具有广泛的行政管理职能,工作面广量大,要在目前我国警力捉襟见肘的条件下出色地开展各项工作,坚持和依靠先进的科学方法与科技手段来增强后劲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
其实,只要肯更新观念、肯动脑筋、肯下功夫,就能找到一些加快公安科技工作发展的捷径。在此,我建议公安部门可适时把对公安科技进步的需求定期向社会公布,争取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同时充分整合现有可资利用的资源,避免孤军作战。在暂时无法增加人员编制的现状下,可采取聘用编外专家、建立高级技术人才咨询合作机制等形式来夯实科技强警的基石。此外,我觉得公安部门还应放眼世界,善于通过充分学习和借鉴吸收国外警方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来提升自己。科学无国界,国外一些成熟的法庭科技、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警用装备技术等我们都可根据国情有选择地引进,以避免在一些项目的研发过程中走弯路。
作为全国公安综合性科普杂志的《警界科海》应多加关注、及时捕捉和报道科技进步对公安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的典型,多推介一些国外警方的先进技术与装备及其在实战中的应用。
陈桂林院士简介:
陈桂林(1941年12月~ ),福建省南安市人。空间红外遥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196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长期从事光电技术研究,主持并研制成功我国静止气象卫星的核心探测仪器——多通道扫描辐射计(MSCR);设计并实现了采用望远镜折镜步进扫描,通过R-C光学系统视场分离,实现可见光、红外和水汽三波段同时探测的总体技术方案;主持突破了大孔径(Ф410mm)轻量化的空间光学系统、高精度(角秒级)空间扫描机构、地球同步轨道辐射致冷技术等难题;在光电技术的研究中,密切结合工业上的应用,在热扎圆钢光电在线检测的问题上,提出并实现了用两个相互垂直探测器实时测定目标的新方法,现已在多个钢厂推广使用。
上世纪末以来,高新技术在众多领域出现了爆炸性的突破和进展,骤然成为世界各国间政治、经济、军事竞争的焦点。科技的突飞猛进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警界当然也不会例外。如何使公安科技工作扣紧时代的脉搏,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变迁、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使科技强警的宏伟蓝图早日成为现实,理应是新世纪公安机关予以高度关注的重点课题。
前几天,我从报纸上看到了以加速公安信息化进程为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金盾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的消息,深受鞭策和鼓舞。人民群众要安居乐业,离不开人民警察的保驾护航。警界各警种、各部门工作科技含量的全面提升,必将使公安机关维护治安、打击犯罪的能力得到增强,服务群众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公安机关不仅履行着刑事司法职能,而且还具有广泛的行政管理职能,工作面广量大,要在目前我国警力捉襟见肘的条件下出色地开展各项工作,坚持和依靠先进的科学方法与科技手段来增强后劲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
其实,只要肯更新观念、肯动脑筋、肯下功夫,就能找到一些加快公安科技工作发展的捷径。在此,我建议公安部门可适时把对公安科技进步的需求定期向社会公布,争取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同时充分整合现有可资利用的资源,避免孤军作战。在暂时无法增加人员编制的现状下,可采取聘用编外专家、建立高级技术人才咨询合作机制等形式来夯实科技强警的基石。此外,我觉得公安部门还应放眼世界,善于通过充分学习和借鉴吸收国外警方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来提升自己。科学无国界,国外一些成熟的法庭科技、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警用装备技术等我们都可根据国情有选择地引进,以避免在一些项目的研发过程中走弯路。
作为全国公安综合性科普杂志的《警界科海》应多加关注、及时捕捉和报道科技进步对公安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的典型,多推介一些国外警方的先进技术与装备及其在实战中的应用。
陈桂林院士简介:
陈桂林(1941年12月~ ),福建省南安市人。空间红外遥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196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长期从事光电技术研究,主持并研制成功我国静止气象卫星的核心探测仪器——多通道扫描辐射计(MSCR);设计并实现了采用望远镜折镜步进扫描,通过R-C光学系统视场分离,实现可见光、红外和水汽三波段同时探测的总体技术方案;主持突破了大孔径(Ф410mm)轻量化的空间光学系统、高精度(角秒级)空间扫描机构、地球同步轨道辐射致冷技术等难题;在光电技术的研究中,密切结合工业上的应用,在热扎圆钢光电在线检测的问题上,提出并实现了用两个相互垂直探测器实时测定目标的新方法,现已在多个钢厂推广使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